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8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书法》2009年第5期刊发邹志生论文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4
最后登录
2013-7-6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258
精华
0
积分
1594
威望
0 点
UID
42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3 22:15: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邹志生 于 2009-6-3 22:20 编辑

                           书 理 中 的 哲 理  
                                                邹志生1       蒋圣琥2

                                          (1武汉工业学院 艺术与设计系,湖北 武汉 430023;2湖北书画研究会湖北 武汉 430070)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用哲学思想指导书法实践,其艺术内涵、创作过程、书写技巧、章法布局等都会上升到至高层次。古代哲人、书论家们给今人留下了宝贵的理论遗产,是新时期书法艺术赖以繁荣和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哲理; 书法; 矛盾;辩证法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有这样的论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著名哲学家李达先生也阐述了这样的观点:自然界充满着矛盾,人类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思维现象也充满着矛盾。
       二位中国当代哲人的观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的。那么,我们依此推而断言,作为思维与行为相结合的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也充满着矛盾。这一点可从清人周星莲论及书法的《临池管见》篇中找到佐证:作字有顺逆、有向背、有起伏、有轻重、有刚柔、有燥湿、有疾徐、有疏密、有肥瘦,有浓淡、有连有断、有脱卸有承接,具此数者,方能成书,否则墨猪、算子,全是魔道也。 引文中提到的这些各自成组的书法概念,都是书法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矛与盾的罗列,涉及到了运笔用墨、书写技巧、笔意传承、间架结构、章法布局等多方面(还有些方面没有涉及),而且特别指出只有具备了这些矛盾并解决之,才能称其为书法(具此数者,方能成书)。这些矛盾如果在书写中得不到合理解决,就会出现诸如墨猪、算子之类的弊病,给人以全是魔道都是鬼画桃符)的感觉。所以,要想杜绝这些弊病,书家就要在创作时找到解决这些矛盾的最佳方法。中国古代的哲人、书家以及书画理论家们有很多书学的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解决矛盾的妙法范例,它体现着哲理诲人的深刻性和辩证统一原理的睿智性。下面略陈数例以示管中窥豹。
   
                                                                    一、关于五乖五合
        孙过庭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书法家兼书法理论家之一,他从创作和理论上对书法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关于书写情境、工具、时机的选择,他的五乖五合学说是对书法实践所作的哲理性思考和总结。其《书谱》是这样论述五乖五合的:
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
这段论述中最关键的和必须弄懂的是这两个概念:背离违背不宜之意,符合适合合适之意。由此可见,是一对矛盾。
      那么,如何来处理好五乖五合这些矛盾?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孙过庭不可能知道千百年后的毛泽东有这样一个精辟论述,但古今哲人们对矛盾的认识是有着承续性和同一性的。仔细研究孙过庭的这段话就会发现,其实他已经向我们分析并告知了处理这些矛盾的方法:五乖,是在描述各类矛盾的表现形式,五合则是根据不同质的矛盾提出的不同质的解决方法,而且是有针对性地一对一解决:第一类——“心遽体留(内心仓促、情绪不稳)的心境下不要提笔,神怡务闲心神安逸、没有俗事干扰)时可事书写;第二类——“意违势屈(对违背意愿的应酬或外来情势所迫)时无须有求必写,感惠徇知酬谢他人惠予和逢遇知己故交)时应欣然命笔;第三类——“风燥日炎风干物燥、天气炎热)时不宜书写,时和气润天气晴和、气候宜人)的情况下适合作书;第四类——“纸墨不称劣质纸墨不能称心如意)时不要写字,纸墨相发优质纸墨能得心应手)时宜于动笔;第五类——“情怠手阑(精神疲惫、身手无力)时不要勉强为之,而偶然欲书灵感偶然而至或有书写欲望)时最适合书写。遵照上述方法处理好这些矛盾,做到五合交臻就能使书写进入神融笔畅的上佳意境;反之,如果五乖同萃,就会使创作陷入思遏手蒙的窘迫境地。
      孙过庭的论述,其旨要是阐明一个哲理,那就是如何使笔下所书优质化,即告诉人们,书法创作要考虑当时的心怡与气躁、主动与被动、气爽与天燥、灵感与神疲、纸墨之优劣等各方面乖合与否,诸项合适则写,不宜则罢,原则不能违背。这段论述之所以为后世所遵从,是因为它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书写情境、文房物用、宜书时机以及身体状况等之于创作的重要性,与天时、地利、人和说如出一辙,诲人以哲理,这就使人大彻大悟了。大彻大悟必有佳作,王羲之作《兰亭》,时在暮春三月,天朗气清,群贤雅聚,流觞唱咏,心旷神怡,灵感顿生,文思泉涌,纸墨应手,正是五合交臻的最佳状态,所以才有了载誉千古、名冠天下的文书双杰的诞生;另如张旭作大草前必醉饮之类的准备活动,其实也是想以此来求得神融笔畅的宜书情境。王羲之虽不可能预知数百年后的孙氏有“五乖五合”一说,但反过来我们揣度王羲之作《兰亭序》或许对孙氏“五乖五合”学说的形成有过启迪和示范作用。

                                                                   二、关于虚实相生
       “又是一对内涵矛盾的概念。处理好这对矛盾,对于中国书法的创作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
关系的特殊处理,中国书法的艺术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扩展。但的概念以及虚实相生的意境追求开始并非为书法创作而提出的,它首先是应中国传统绘画的要求而提出的,由于书与画的渊源关系,书法借用了这一概念和原则,使书法创作有了更高的意境追求。虚实相生的概念,初见于清初书画家笪重光的《画筌》:
林间阴影,无处营心,山外清光,何从着笔?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上面所引的这一段话即是说,空景难画,必须先画好实景,用实景衬出空景;神境难画,必须先绘好真境,用真境反衬神境。这就叫虚实相生
         笪重光认为,要使无画处皆成妙境,必须从实处着笔,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关键在于做到虚实相生
         其实,相反相成的哲学理论运用于社会、运用于生活、运用于艺术等各项实践,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笪重光也许是对中国古代众多学科如建筑、绘画、文学、哲学的观察和总结后提出了虚实相生这一命题。
         以中国古建筑为例再联系书法艺术创作,我们作一次神游,就可以清楚地体会虚实相生的妙用——想象我们现在身处苏州的园林胜景之中,或信步曲廊,或徜徉亭榭,或登临楼阁,或闲坐厅堂,我们随时会发现通前达后门窗轩豁的建筑特点。为何要营造这种门窗轩豁的建筑?答曰就是要求得透风漏目的效果,使人的眼光从狭小的空间获得延伸和扩大,以达到漏目借景、小中见大的目的——这是意识形态的哲理形象化、立体化、艺术化的显现!这正是虚实相生!难怪苏州园林中有那么多隔扇、月门、漏窗、天井呢。中国书法不是独立而存在的艺术形式,它与中国诸多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它有着与其他艺术相近的意境追求。
        针对书法的创作说得更具体些,我们可以单从具体文字的书写和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中去体会虚实相生的无穷妙处。早在隋代,僧人书家释智果就有潜虚半腹的说法,并以诸字为例作详细说明。所谓潜虚半腹,就是要求书写带有方框结构的字时,书家要做到左实右虚,内里的短画可左接竖、撇,但不可右粘竖钩。以此类推,很多类似结构的字都可以仿效此法以使气息贯通。如果这仅仅是提出了某一类字的结体处理方法,其意义是不大的,关键是潜虚半腹的提出引出了虚实相生的空间美、意境说,其意义就是极其重大的了。所以,书家们的思维发散开来,拓宽了书法思考和创作的深度及广度,比如将它应用于章法布局上,与计白当黑观一起营造着书法的艺术空间,进而以之为标准来衡量一幅作品的形式与内涵,又使它上升到了意境、上升到了审美、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虚实相生,是又一个命题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哲理化理解和实践的结晶。

                                                               三、关于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孙过庭除五乖五合说外,他还有不少关于书法的哲理性论述,如间架结构和章法布局上的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著名论断等,同样富含哲理: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这段话特别是最后八个字,用十分精练的语言,既具体又概括地说明了书法艺术形式与章法美的重大准则,就是要使相对立的违与达到相统一的最高境界,这是孙过庭融哲学思想于书法审美的一个范例。
   “就是变化多样,参差错杂,具有创意,是统一中的对立;即整齐和谐,协调一致,秩序井然,是多样的统一。所谓违而不犯,是要在变化中求协调。不等于乱,它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就是不犯,就是要协调一致,秩序井然,达到的境界。不讲究协调)的变化)就会变成狂怪。正如一位西方哲学家所说得那样——没有组织的变化,没有设计的变化就是混乱,就是丑陋。所谓和而不同,是要求在协调中求变化,达到既协调又有区别的境界。不讲区别的,就是重复和雷同。的统一,是书法结体必须遵循的美学原则,但又不是平均化、绝对化的,它体现了哲理的睿智:二者虽然相互依存,互相约束,但又不是均等并列而存在的。就书法创作而言,在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书体、不同的字、不同的结体、不同的章法中,或都可以有所偏重。
      具体落实到书写上来说,究竟怎样做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请看孙过庭颇具哲理的具体做法: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
意思是:行笔时的停顿不可过多过重,纵笔时的速度要有快有慢,用墨要燥中有湿、浓中显枯;融会尺度于行笔的方圆之中,遵循法则于线条的曲直之上;笔意或隐或现,笔锋或藏或露;笔端穷尽形态和变化,纸上体现逸趣和情感;心与手协调一致,规和矩忘之不顾。孙过庭在这里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就是要通过多种手法使行笔、用墨、法度、笔意、藏露、点画、情趣等达到有机而辩证的统一,使之臻于和谐的境界。
       孙过庭的具体做法道明了为书之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假如用实例来印证,清代行草书大家王铎的《奉龚孝升书卷》(局部,见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书法全集》第62卷第548-549页)就很能说明问题。首行劳顿女三字墨色稍浅,行笔流畅,笔意连贯,其后十余字各自单立互不牵携,但笔断意连,笔势犹在;而此后至臂痛髀软,作吼豹声,始得间奔入轿子中,而日晃然一连十数字,行笔更显流畅,气息贯通如走龙蛇,笔意迭见藏露,起承转合如有呼应;章法上计白当黑,疏密相间,字形大小间杂,线条粗细无常;湿墨洇润,燥笔牵延,浓墨显稳实,淡色如雾霭,五彩相宜,字字养眼,写尽胸臆,传递逸趣。这幅字应该是孙过庭所说的五合交臻无间心手的典型范例。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泽及行笔用墨、间架结构、章法布局等各个方面,细致而深刻,正确而实用,无不闪烁着孙过庭哲理性思维的光芒,践行之,其书必然超凡脱俗。

                                                                                    四、关于计白当黑
         一幅书法作品,组点成字、集字成行、列行成篇以表达书家的情感和情趣,因此书法家必须在用笔、结体、章法等各方面具备很深的造诣才能写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来。如果说用笔是决定局部(点画)美的基本因素,那么,章法就是决定全局(整幅字)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转述邓石如(号完白)的话说:
   
……是年又受法于怀宁邓石如完白,曰: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这是清代书画家邓石如发表的一个颇具哲理的观点——“计白当黑”——是针对书法创作的章法布局而言的,后来又被应用在绘画艺术中。如何理解这几个字?我们先从说起。颜色分明而概念内涵对立,二者相反相成,无黑则无白,无白也就无所谓黑。那么,一幅字不外乎黑白两种颜色,是墨写的实笔,是虚写的白纸底。古人认为写字虽从实笔落墨,却须着眼于空白的安排变化(所以叫做布白)。这就要求书家在创作时处处要兼顾的分布,并巧妙处理之。如能做好这一点,便会使书写生出许多奇妙情趣来。
      “的表现相对于的处理似乎容易得多,因为它是书家眼光和注意力集中的焦点,随着笔的挥运而直接表现出来;而是在的书写过程中剩下来的纸底,间接呈现于书写者的有意与无意之间,故更难处理。要不,笪重光怎么会在其《书筏》中说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呢?
关于空白的处理,除做到邓石如所说的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外,清末画家华琳(17911850),字梦石,天津人)在其论画名著《南宗抉秘》中的论述也是我们应该借以遵循的:
      
通幅之留空白处,尤当审慎。有势当宽阔者窄狭之,则气促而拘;有势当窄狭者宽阔之,则气懈而散。务使通体之空白毋迫促,毋散漫,毋过零星,毋过寂寥,毋重复排牙,则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体之龙脉也。
书画同源,书与画有诸多相通相似之处,所以华琳论画的观点也适用于书法创作。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五毋”——既不能写得紧迫和拘促、散放和随意,也不能写得零零散散、寥寥落落,还不能写得重复呆板无变化。华琳还把巧妙留白提到关乎通体龙脉的高度,这就叫人不能不重视了。
        假如以上这些解释还是显得过于理论化,那么,我们还是做一点具体的分析吧。黄庭坚的草书《诸上座帖》有一个五字谛著些子精神。莫只藉少智慧连写的小板块颇能说明计白当黑的道理:字的竖画延伸得很长,右与上一行简约书写的字几近并列,下与字的首笔相连接,两个长长的竖画两边留下的是大片空白,足可信步走马,后面些子精三字线条较为密促,似乎不能透风,前后五字即显出疏密对比来;再把它与下一行相对紧密书写的神莫只藉少智慧一起欣赏,前一行疏密相间,后一行只密不疏,两相对照,因黑而布白,知白而守黑,疏密相间,虚实相生,黑白的分布合情合理。这是黄庭坚通晓书学哲理而使然。
     由上述数例可见,计白当黑已成为书画家为书作画的共识,无论是对书法的章法布局,还是对国画的构图谋篇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处附图:黄庭坚《诸上座帖》局部)

                                                                                      
          以上这些闪耀着哲理光芒的书法的论,散见于不同的朝代,出自不同书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的笔下,虽然它们之间并无必然的逻辑联系,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它们如同珍贝散见于艺术的海滩上,点缀着中国艺术理论的历史篇章。其实,在中国古代书法及绘画的理论宝库中,还有许多同样闪耀着哲理光芒的精辟论述,因篇幅所限、水平所限而不能一一论及,笔者在此只能撷其要论,以简述窥豹之陋见。不妥之处,虔祈指正,笔者先谢为敬。
————————
参考文献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3.
李达.唯物辩证法大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248.
周星莲.临池管见. 潘运告.晚清书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123-124.
孙过庭.书谱.萧元. 初唐书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125.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50.
释智果.心成颂.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93.
孙过庭.书谱.萧元. 初唐书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140-141
包世臣.艺舟双楫.桂第子. 清前期书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342.
笪重光.书筏.桂第子. 清前期书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156.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5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2
最后登录
2011-1-6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360
精华
0
积分
6699
威望
0 点
UID
6448

荣誉勋章

2#
发表于 2009-6-4 13:47:11 |只看该作者
已经先在杂志上拜读了!
王景
http://wangjingshufa.blog.163.com
13871399285
wangjingshufa@yahoo.com.cn
430302湖北武汉市黄陂区天河街天祥里13号
430302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天河中学美术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4
最后登录
2013-7-6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258
精华
0
积分
1594
威望
0 点
UID
4256
3#
发表于 2009-6-5 20:11:56 |只看该作者
2# 王景

谢谢你的及时批阅。这次在几个网站陆续将拙文贴上去,主要是想对《中国书法》上的文稿做一点补充,即在第一部分的最后加上两句话,以弥补未能说明白的遗憾,免得使读者对本部分的举例印证产生误会。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3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2
最后登录
2016-10-1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5
精华
0
积分
7734
威望
20 点
UID
8624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魅力之星

4#
发表于 2009-6-7 09:58:25 |只看该作者
邹教授厉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在线时间
176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9
最后登录
2020-11-6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5904
精华
0
积分
43546
威望
70 点
UID
6397

版主勋章

5#
发表于 2009-6-7 11:20: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潘汉平 于 2009-6-7 11:31 编辑

拜读!好论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4
最后登录
2013-7-6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258
精华
0
积分
1594
威望
0 点
UID
4256
6#
发表于 2009-6-10 22:25:16 |只看该作者
邹教授厉害
中硬论坛 发表于 2009-6-7 09:58


争取做到“厉害”。谢谢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4
最后登录
2013-7-6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258
精华
0
积分
1594
威望
0 点
UID
4256
7#
发表于 2009-6-10 22:26:51 |只看该作者
拜读!好论文。
潘汉平 发表于 2009-6-7 11:20


还是有不周之处。多谢批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中国硬笔书法网 ( 中国硬笔书法网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小区5-101室(432000) )

GMT+8, 2024-11-27 00:00 , Processed in 0.04229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