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华晦涩的子夜,同时聚焦了两个女子。
意外发现,这两个在历史舞台上书写了不同人生的女子竟也有着相通之处----既热衷于政治,又钟情于翰墨,且她们在政治舞台上的名声都远远超过了她们各自在书法上的成就,因而少有人知道在中国书法历史的舞台上应该还留有两位女政客的足迹---则天与慈禧。
武则天,名ZHAO ,山西文水人,出生一商人家庭,14岁入宫,被太宗封为“才人”,常侍太宗左右,得太宗书法熏陶。后被高宗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登上政治舞台。高宗病逝后不久她独揽大权,改唐为周,自称“神圣皇帝”,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皇帝。
应该说武则天的政治天赋在她的书法中早已略见端倪。她的字型比较紧凑,感觉得到书写速度较徐缓,压力均匀,用笔凝重,多少能透漏出她性格中的隐忍、谨慎和很强的把握大局的自我调控能力,俗话说“字如其人”,我认为当有一定的玄机与道理在这方寸之间的。
唐 武则天 升仙太子碑
第一次识则天书法是青年时代在老爸的书橱里无意间翻到的一本《升仙太子碑帖》,被书家"武则天"三字而震撼,记得那时我初学颜柳,还无法赏识则天书法的真味,只是奇怪,这个叱咤风云的女皇帝竟然也钟情翰墨,后来得知在历代帝王中太宗钟爱书法堪称第一,而灵气逼人,服侍太宗身边的武媚娘自是受益非浅了,登上皇位的武则天还继承了太宗以拓书赏赐群臣的传统命人刻了《万岁通天帖》,颁赐群臣,开书法史上刻贴先河,并经常召集大臣们在殿上欣赏书圣王羲之真迹,,比起唐太宗计谋《兰亭序》殉葬,颇显书家道德而更受后人称颂.
在书法造诣上,则天不仅得益于太宗的翰墨熏陶,且因师法的都是古代名家真迹,自然书法气势也非同一般,在初唐,楷书应该是唯一的风尚,而《升仙太子碑》中则天集飞白,行草于一碑,可谓独出心裁,一如她为自己所立的“无字碑”一样留下不少悬念任由后人去评说。此碑为纪念周灵王太子晋而立的,碑文中记述了太子晋在糇山乘鹤升天的故事,她在飘逸的飞白书体上饰以鸟形,恰如其分的流露出她崇尚道教的情感,蔡邕创始飞白,但没有书迹流传,不睹风貌,唯则天《升仙太子碑》的存在,令人一窥古代飞白书的风采!可叹的是她杰出的政治天才掩盖了她在书法上的大成就,事实上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则天应该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书法大家的!
相对于则天的飘逸脱俗,慈禧作品的雄浑大气,或者说是能折射出书者的霸气与野心,的确,在众人眼中,慈禧只是一个善"玩弄权术"的政客,之所以历史的舞台把则天大帝摆在了政治家的位置而对慈禧充其量只能称其为一个政客,对此我并不想多言,在这里我只当她是一位钟情于翰墨的女人.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女人也有能书会画的一面的。其实,慈禧也是自幼博学多才,精通书画,她的书法长于行书、楷书,字体遒劲有力,颇见功底,后人大多以“底气足”“大异于一般妇人之作”来评价其作品,。
在她执政期间也试图效法于则天,将自己所作书画作品赏赐群臣,只是其画多为工笔花鸟,工细浓丽如绣织品,格调不高。其书法也多为“寿”字作品,多“馆阁”气而以端庄浓丽见长。故离则天的王者大气还稍稍远了些距离,也无法与则天并列成为书法史上的"大家".
慈禧的《梅花》 慈禧书法
虽据后人考证,慈禧书画作品多为他人代笔。这消息真伪难辩,我倒是宁愿以宽容之心面对这个女人在书画方面的成绩,毕竟在中国书法历史舞台上,由女人来弹唱的曲目,可谓是凤毛麟角,且她们珍贵的书迹,一如她们的音容笑貌大多不复得见,但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古有则天与卫夫人薛涛、武则、管道升今有周慧珺和林岫等等这些巾帼英雄在继续为我们吟唱这首不朽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