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异乡的街头,下午四五点钟的光景,斜阳西隐。
我在一条拥挤的马路上下车,结束了我慵懒疲惫的旅程。此时彼刻,我已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小小客人,我只需步行几步穿过那条古老的小巷便可到达我此行的目的地了。
小巷的两旁摆满了形形色色的小摊。摊主们个个激情四溢的招呼着往来的过客。更有些侠客一样的广告信息发布员,大无畏的站在路的中间,以迅而不及之速将那些有着艳俗颜色的广告纸塞入行人的手和自行车的车篮里,在你来不及拒绝之前就给你一个告别的背影。让你不由感叹真的猛士,原来就在芸芸众生之中。
愈往里走,小巷便愈静,夕阳之下,跃入眼帘的是一张张黯然无光的脸。忍不住忆起白日里列车穿越一条马路时,路边停靠的卡车上那一车厢活蹦乱跳的小猪,面对眼前疾驶的庞然大物它们仿佛没有丝毫的惊慌,可以看到它们在用兴奋好奇的眼神打量着这个喧嚣的世界,它们不停的在嬉戏,雀跃得好似郊游途中的一群孩子。
那生动的一幕和眼前萧飒的胡同俨如两个世界的光景。而我,这个瞬间这个胡同里一个小小的看客何尝不是别人眼中或浓或淡的一笔呢,惘然放慢自己脚步的同时,两侧的楼群里一个未知的窗口适时的飘出了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
记不清第一次听这首煽情的曲子是何时了,或许是在幼年,或许是飘在异乡,抑或是寄人篱下的那些日子。总之,第一次听就被那躁动不安的开始打动了。我常常会在疲惫的旅途想到这首曲子。也一直试图能穿越时空走进萨拉萨蒂的世界。因为我一直不明白这首悲伤的小提琴曲为何会在最后的几分钟里突然地激越起来,每次都会让你还来不及在如泣如诉的旋律中纵情四野便给了你一个狂放自负的结尾,闪电般的结束。仿佛由不得你大喜或是大悲,一切必将终结。一如流浪者突然间找到了归宿,或者是找到了流浪的方向,又如飘萍生涯里那些光辉的岁月,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已经戛然而止,留给你的只是岁月的回声与颇多的感慨。。。
意外的在这暮色四合时分又一次聆听这熟悉的旋律,旅人的彷徨和惶惑在这低沉的音符里一宕开来。快要走出这条胡同的我,又开始羡慕起那一车欢欣的小猪了。它们如我一样是这个尘世的流浪者,它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到哪里,亦不知明天的命运,但它们仍然欢欣鼓舞的活着,它们不必担心明天早上的早餐是吃面包还是油条,亦不必担心明天晚上会睡在街头还是草地。。。突然想起这曲子的另外一个名字:《吉普赛之歌》,那个活泼、乐观、能歌善舞,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且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不正如那些欢欣的小猪么,这个不恰当的比喻让我不禁莞尔,而这条异乡的胡同也终于到了尽头,豁然开朗的前方,灯火通明之处便是我今夜的栖息之地,我就要可以放下我沉重的行囊了!
流浪者之歌简介: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几乎所有大师都不掩饰对它的偏爱,我国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就曾用二胡演奏过它。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相信曲中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华丽,也会令您心荡神驰不已的。
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萨拉萨蒂运用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本曲中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是作者亲自编配的,让我们记住这美丽的旋律和大师的名字吧-----萨拉萨蒂!
巴勃罗·德·萨拉萨蒂简介:
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1844年3月10日生于班普罗纳。自幼学小提琴,5岁时便在皇后面前表演过,10岁时以精湛的演出赢得了西班牙伊莎贝拉皇后赠送的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名琴,马德里皇室并承担了他日后所有的深造费用。1856年,他来到巴黎音乐学院向阿拉尔学琴,用了九个月学完了所有的课程。此后又留在该院9年,研习理论、作曲、和声等相关艺术课程。后深造于巴黎音乐学院。
萨拉萨蒂一生未婚,去世后将遗产约300万法郎捐给了巴黎和马德里两地的音乐院。萨拉萨蒂手指不如一般人想像中的修长,手掌也不够宽大,但他精巧灵活的技法和对音乐的敏锐触觉,弥补了先天的不足。他的小提琴演奏代表着新一代小提琴技术的突破,灵活的技术,流畅的琴声,加上仪器般无误的音准,以及动人饱满、甜美纯净的音色,超越了小提琴弓法和指法的限制。许多同时代的著名作曲家,都曾专为他写过作品,如拉洛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布鲁赫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圣-桑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此外维尼亚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也都曾创作小提琴作品题献给他。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小提琴独奏曲和协奏曲,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他在这方面的卓越成就,使他得到了“本世纪的帕格尼尼”、“西班牙民族荣耀之瑰宝”的美誉。他还是第一个将演奏灌录成唱片的小提琴家。
[ra]http://www.yf.net.cn/musichall/050518-02.mp3[/ra]
[ 本帖最后由 徐州阿玄 于 2008-1-7 14:5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