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9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枉担虚名的当代书法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在线时间
47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4
最后登录
2015-12-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64
精华
30
积分
60320
威望
51 点
UID
85

杰出贡献勋章 博客之星 协会代表 荣誉勋章 火爆大贴勋章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幸运之星 金点子奖 魅力之星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1 10:55: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枉担虚名的当代书法
                              

                                       
                                                                             

〇易新生

   
  内容提要:有的人不愿在书法上下真功夫,寄希望于流行追风;大搞创新,而又不知如何创新;被商业的鞭子所驱赶,企图从书法中获利;不重视经典,以为经典之作是过时之作。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参与书法活动的人的确多了起来,于是人们将这一现象当作书法繁荣与发展的标志。甚至有人断言,说目前是一个应该出现书法大师的时代,可是大师却迟迟不肯露面。看来,这样的断言仅仅只能表示愿望良好,大师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的。为什么出现不了这个时代的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现实并不那么乐观,如果换一个角度仔细看看,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一、演绎流行

        书法与写字有什么区别?这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解答起来,很容易掉进一个没有边际的、永远可以纠缠下去的书法到底是什么之类理论陷阱。也就是说两者区别难以简单说清,界限模糊。在书法与写字混为一谈的情况下,“书法场”失去了必要的门槛,谁都可以拿上无论是精心打造、还是胡涂乱抹的“笔墨”走入其中。这样一来,好像书坛是热闹了,书法是发展了,而实质是书坛增添了不少戴着“艺术家”、“书法家”面具的“写手”,有相当一部分人以附庸风雅、糟践书法为乐事,以赢得虚名实利为快慰。

        人们横向取法,以当今书法展览获奖者,或书坛当红者的作品为范式,进行立竿见影式的效仿学习。当将一个人的写法变成一个群体的写法、一个人的想法变成一种思潮的时候,情况就不那么妙了。这时的审美必然会出现异化,使人盲从,独立思考的意志被削弱。催生出流行书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于是流行压倒独创,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写法盛行,捂住作者名字,绝对看不出作品与作品有什么区别。书法作者也因此陷入迷茫与焦虑之中,陷入接近古人,还是亲近流行的矛盾之中,在同流合污与洁身自好之间挣扎,在自命不凡与委曲求全之间摇摆。

        再看当今闹腾得很欢的“弄潮儿”,这些人成天忙于应酬,热衷于在各类场合亮相,没有时间,更没有心情研究艺术,于是作品只能在浮躁与不安中呻吟。由于创作惯性的限制和突破限制的玄想交织在一起,他们在固有的模式中徘徊,重复着一贯的认识,作品在一个平面上原地打转,充满匠气,呆板而做作。

        书法在市场经济中,出现了畸形膨胀,书法审美经受着名利的考验。书法作者的独立审美意识日渐淡化,为了使自己成为一时、一地的受宠者,人们热衷于炒作,制造热点。商业化操作方式就是要 “吸引眼球”,因此,追求所谓成功的作品,往往通过打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个性”,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然而,由于大众“好奇”,对于这样的“个性”极易产生审美疲劳,这就意味着以迎合为目的的“个性化”作品,必定会成为一种毫无定力的“变色龙”, 使作品变成了一次性、快餐性之类物品,显现出喜新厌旧、追逐时髦、用完即扔的特性。用过即扔是新的消费观念,一次性消费品迅速地更新换代,新产品会毫不留情地淘汰老产品。于是 “一次性”变成了“个性”的代名词,“个性化”被“商业化”彻底同化。这时的书法,也就只能在浅薄与功利中不断地摇身而变了,也就不能不在媚俗好看上下功夫,也就不能不以牺牲个人风格为代价。

        二、盲目创新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书坛刮起了一股审丑之风。人们把字写得越来越丑,越来越怪,大有越丑越流行、越丑越叫座之势。殊不知,审丑需要一种批判性眼光,需要对社会的种种丑态及其文化根源进行理性透视,再把自身理念融入作品之中,而不是简单任意地扭曲字形,写丑写怪。对此,人们不仅缺少清醒的认识,而且在审丑的名义下进而卖丑,美丑不分,以丑为美,把肉麻当有趣,并津津乐道其“妙不可言”之处。到90年代,书法泛化的趋势日渐突出,出现脱离汉字讲块面、讲构成的倾向。一度支离破碎的块面与点线构成,被视为医治保守、大胆创新的良方。形成这样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固然在作者本身,但时代也为这些想入非非者提供了大的背景,不信你看,娱乐圈大兴炒作之风,将丑闻炒作得像鲜花一样,不以丑闻为丑,反倒成了噱头。这是不是折射出一种社会的病态?

        书法创作也曾流行反经典模式与速成模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作法几乎绝迹,至于“磨穿铁砚”、“池水尽黑”之类为艺术献身精神,早已被“激情创作”解构成了天大的笑话。书法作者似乎都把“激情创作”看成荣耀,自以为抓住了根本,实则进入盲人摸象的误区。

        人们在创新的名义下,炮制出一些空洞无聊之作。企图求新求变,而又不知如何新,如何变,于是任笔为体,信手涂鸦。这些人颇有些书法“嬉皮士”的味道,在书法的舞台上毫无顾忌地上演一曲曲闹剧。他们普遍写得多想得少,书写之多,以成刀成刀的宣纸“批量生产”,每天可以十张二十张地进行“创作”。这到底应该叫“创作丰收”,还是叫“泡沫书写”?人们对这种现象真的缺乏深刻反思。产量一多,作品质地就不那么坚实了,细节就不那么精致了。书法展览年年举行,在各级各类多如牛毛的展览中,究竟有多少作品能经得起长久的赏读?有哪些作品能使人情不自禁地看第二遍、第三遍?对此,我们常常陷入难以举证的尴尬境地。在只争朝夕的追逐中,书法成了人们糟践的对象,这糟践,也许是无意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有意的。

        谓文化,不仅蕴涵丰富,而且极具力量,谁都不会忘记利用她。文化就像一个质地结实、什么东西都可以装入的大筐,有人将拾到的宝贝装入其中,也有人将垃圾投入筐内。书法中人也常常打出文化的旗号,这时的文化,往往成为一种抬高身价的点缀与妆饰,实质上是没有什么文化可言的。恰恰相反,书法正在远离文化,失去文化,在更新换代异常迅速的当今,书法作品正在一步步向“文化垃圾”靠近。

        画界一度有“废纸论”的提法,说收藏当今绘画作品如同收藏废纸,这提法虽然有些过,但也不无道理。书法的情况能好到哪里去?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垃圾书法的抬头,正在侵蚀、挤兑书法的生存空间,使本来就步履维艰的书法变得更加艰难。今日书法的命运恰如“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女人,虽然心性高傲,而处境不免有些无奈。

        为了迎合大众趣味,寻求感官刺激,使观众的欲望得到满足,无病呻吟的创作大行其道,使书法创作从精神创造沦落成谋生手艺。书法作品在庸俗化的泥淖中越陷越深,其精神性逐渐剥蚀。作品写得越来越花哨,由于技法捉襟见肘与学养的不足,致使书法寄托情感、表现心性的一面越来越萎缩。不知有多少“劣”书法,“非”书法,乃至“反”书法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而实质上,这样的作品是缺乏独立性的,没有说服力,最多只能算是些制造人气、吸引眼球的东西。在名利的驱赶下,这些人的结局只能是渐渐沉入黑夜,最终销声匿迹。

        透过让人眼花缭乱的书法时尚与书法命名,不难发现时髦美学在当今中国书坛拥有着越来越大的威力。人们好像在追寻“理论创新”。什么后现代、什么主义、什么新古典、什么艺术书法等,它们要么穿上“新”式锦衣,要么穿上“旧”式旗袍,招摇于大街小巷,争奇斗艳。这样的创新,最终也只能说是徒具形式。至于70年代书法家、“80后”等,他们根本就不相信什么“修炼”、什么“人书俱老”之类说法,要的是只争朝夕,要的是迅速成长。但事物的发展并非时时都能天遂人愿,他们的行为与雄心壮志除了宣告浅薄可以战胜一切之外,还能说明什么?作者的年龄越小,其作品就越时尚,这样的“新人辈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

        三、营造“卖点”

        市场经济以价值衡量世间事物。书法也就一改以往“一穷二白”面貌,由“羞于言钱”进化到“明码标价”,出现了“卖点”。

        市场经济在激活生产潜力的同时,也滋生其它欲望,给“因利而书,无利不书”提供了土壤。在诸多欲望急剧膨胀的消费环境里,商业的鞭子驱赶着各种势力。这时形形色色的力量鸠占鹊巢,在书法的领地里横冲直撞。借书法谋钱的投机者,容易抛弃书法艺术良知,打着书法的幌子,在冠冕堂皇的名义下大肆赚钱。他们选择最简便、最省力、最快捷的方式,而实质上是以扭曲书法的方式,从书法身上榨取最大利益,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回报。他们无暇顾及书法水平的高低,只愿意与那些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的“书法官员”共襄盛举。而独具风格艺术品的稀缺和良知的发现,都是谋利过程中的障碍。也就是说,当利益成为至高无上的目标时,书法自身的审美特质与内在规律被放弃了,人们看得更多的是一幕幕买椟还珠的闹剧。这些人需要的仅仅是书法的名义,而真正的“书法明珠”,已经机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污浊的商业动机之灰,使之变得黯淡无光,他们并不放在心上。

        书法的消费性,使书法蜕变成化妆品之类的日常消费品,其功能只在于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某种修饰作用。消费性书法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低水平重复。这样的重复,使书法从迷茫走向落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积累、创新和超越。让书法回到书法自身,几乎成为一种奢望。

        说到消费性书法,就不能不提到传媒。传媒的狂轰滥炸,传媒的反复传输,已经成了一种权力话语,使人们的思想、情感、审美旨趣在不知不觉中受其控制。传媒就是有这样的威力,它能左右人们的视线,谁也不敢轻视。它既能将学识过硬的英才推到前台,成为公众人物,又能将浑浑噩噩的庸才“策划”成事业的成功者。而传媒需要真正做好的书法批评,正在被“抬轿子吹喇叭”式的歌功颂德所取代。书法批评,将视线转移到批评之外的领域,将心思花费在一味吹捧、商业炒作方面。批评家不再愿意潜心审读作品,进行公正的评价。他们成为书法“热闹场”的客串者,客串其间,时常受他人之托,对被批评者进行牵强附会、大而无当的慷慨推崇,图个皆大欢喜。于是,书法批评成了与书法沾点边或与书法毫不相干的自言自语,批评家成了文化掮客和吹鼓手。消费性书法的盛行导致了书法批评的普遍失落。

        人们的精神生态似乎逐步趋于物质化和实利化,铜臭泛滥,以致一些人精神滑坡,这是不争的事实。由此,置身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书法家开始变得莫衷一是,游移不定,他们在获得物质利益的同时,痛切于商业化操作带来的拜金主义和社会无序。

        四、曲解经典

        与历史上留下的许多被公认的经典之作相比,当下的书法作品,包括某些反响不错的作品,总觉是小巫见大巫,有不可比拟之感。
经典就是经典,经典必须经过岁月的反复淘汰和筛选,只有历久弥新之作,才能称之为经典。书法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取向的标尺,也是当今书法家超越自我的参照坐标。书法作者在学习经典、比照经典中,能够拓展想象的空间,为实现作品的创造性奠定基础,从而超越自身艺术的极限。

        遗憾的是,当今不少书法作者已经堕落成了模仿者,甚至是手段拙劣的模仿者,由于书法技艺力不从心,往往将经典提供的崇高,乃至伟大的审美经验与法则,演绎得面目全非,描摹转换成满纸的低劣俗气。作品多流于插科打诨式的形式游戏。

        在追新逐异的潮流中,经典之作成了过时之作。在时髦作者眼里,书法作品是一次性消费品,消费之后,这些东西是会更新换代的。人们深知,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产品”问世,自己就可能很快被遗忘。“为了消费”的书法,逐渐成为“为了遗忘”的书法。尽管作者可以通过“玩个性”的方式成为“知名人士”,但在走马灯式的“个性”转换中,作者放弃了自我,书法演变成“玩个性”的工具,作品演变成“玩新奇”的载体。市场有一个不变的规律,就是不花样翻新,不眩人眼目,不让作品的代谢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作品就会被人遗弃。这种焦虑感时常压迫着作者。面对残酷的市场法则,作者承受着“被遗忘”的苦恼,为了不被淹没,他们需要不断地亮相,掉进“亮相——翻新——亮相”的怪圈而不能自拔。而创作也有一个不变的规律,就是不下苦工夫,不注重积累,就不可能写出精美之作。作者身陷于这样的矛盾之中,为了不被“文化垃圾” 所淹没,也只好加入到垃圾制造者行列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人们放弃经典、迎合潮流带来的自我惩罚。遗忘经典使他们不得不忍声吞下自作的苦果,其人生注定会赋予一种黑色幽默式的喜剧色彩。

        当旧的经典被反复地曲解、误读,甚至被歪曲,而新的经典又无从诞生时,书法变得茫然无助,无当地变成了荒原上的孤儿。在失去了经典的路标之后,“书法孤儿”不知道从何处来,也不知道向何处去,失去自主意识。于是或者创新无门,或者创新无度,作品只能在形式与花样翻新的边缘徘徊不前。

        书法艺术是古时文人修身养性、寄托审美情思的一种形式,以“成教化,助人伦”为指归。而今,书法却被人利用,甚至被人暗算,使之“香消玉殒”,枉担了艺术的虚名。
   
         但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仍然拥有不少优秀的富有才情的书法家。 鱼目混珠的局面毕竟不能长此以往,我们不能让书法枉担虚名,否则会导致书法生态的严重失衡。我们必须直面现实,勇于挑战,让真正的自我得到解放,让真正属于个人的书法回到自己的世界之中,让书法作品呈现其轻松自由的本来面目。



此文刊于2006年第11期《书法》杂志

Rank: 3Rank: 3

在线时间
2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2
最后登录
2014-2-25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485
精华
0
积分
3925
威望
0 点
UID
9913
2#
发表于 2009-4-3 11:26:20 |只看该作者
拜读。
告别强迫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在线时间
2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2
最后登录
2014-4-4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122
精华
0
积分
22194
威望
0 点
UID
29104

荣誉勋章

3#
发表于 2012-6-19 05:55:26 |只看该作者
这种风气其实和政治、社会有关,改,难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在线时间
2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2
最后登录
2014-4-4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122
精华
0
积分
22194
威望
0 点
UID
29104

荣誉勋章

4#
发表于 2012-6-19 05:55:40 |只看该作者
这种风气其实和政治、社会有关,改,难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中国硬笔书法网 ( 中国硬笔书法网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小区5-101室(432000) )

GMT+8, 2024-11-5 09:45 , Processed in 0.03779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