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3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10-21
- 最后登录
- 2009-7-20
-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23
- 精华
- 0
- 积分
- 374
- 威望
- 0 点
- UID
- 5044
|
发表于 2007-11-3 20:07:15
|显示全部楼层
刘宝明美术评论
心仪丹青 至善至美
———观安庆臻先生画作有感
一般情形下,画家作品的水准越高越具特点,对于一个评论者来讲,就越易产生评述一番的冲动,因为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激发了他人心灵的共鸣,从而使得依赖文字解释物象的一种人有话要说。这也就是我愉快的领受安庆臻先生之邀为他新画册作一序言时的初衷。
安先生的经历是生于北京,长于河南,他的艺术成就皆发端于此。众所周知,北京作为“五四”运动发源地,许多有关中国画的论战多以这里为战场,因此使它成为接受较多外来文化中国北方城市。相对于北京,河南则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重镇,它保留着太多的历史痕迹与古朴民风。在这样两个文化背景不尽相同的地方生与长,安庆臻形成自己独特绘画风貌当是自然而然的了。
当代中国画家,许多人沿着或中或西两个方向探求艺术发展途径。一条是沿时间坐标向中国画历史上溯,欲图于古人间找到自己新的面貌;另外一条是拓展地域空间,向西方绘画展拓谋求发现新的表现形式与技法。当然,尚有很多画家在此两途之外于中西绘画之间探寻出路,然而寻续此径欲得成功谈何容易。将中西不同绘画语言有机的融合、形成完自我体系,并非技法、元素简单移植,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而成功者寥寥。在此方面,安庆臻先生即使成功的探索者也是探索的成功者。
安庆臻在有着深厚传统绘画修炼的同时,亦曾有着多年西洋绘画的功底。传统花鸟得益于幼年无意识的熏陶,而油画的研习则恰恰是有目的的追求(有趣的是安先生在文革间有过数年绘制领袖人像的经历)。两者的学习过程竟与中西方教育理念暗合,这既是一种高效的艺术领受方式也是一种难得的从艺历程,在这样的中西传统绘画基础上进入新的绘画技法实践,安庆臻谓之为成功的探索者。
对于在中国画中如何实现中西融合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或是中多西少或是西多中少亦是争论节点之一,个人性情、理解、手法等等因素各有不同,分寸拿捏各自不同,欣赏这也处于这样一种情境中,孰是孰非额似乎莫衷一是。但在观赏安先生的画儿时,每每有来自内心深处一震之感,我想这种由自心底震撼便是最好的认同,由此来讲,安庆臻便谓之为探索的成功者。
安先生一类花鸟画来自两源。一源可追溯宋明脉络,画面间有着鲜明的传统特征;一源则来自当代人画家胸中气象。唐代王维在其《山水论》中有“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之说,笔者看来其论不拘泥山水,在花鸟画中也当如此。安先生所绘墨梅、秋菊、风竹、夏荷、迎春、紫藤等作品就确有一番不凡景象,这种景象通过身心涵养最早构建于画家胸中,它不同于古人以不同于当代其他画家,一种只属于安庆臻式的绘画形跃然纸上。“叶有向背,花有低昂,花光艳逸,哗哗灼灼,使人目识炫耀”(董迪《广川画跋论花鸟画》语)。画面中通常的中国画结构布局被打破,用墨方式也别开一个生面,作为工具,它们全部被画家用来营造、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愫所用,花团锦簇迎风怒开、夏荷红花冲塞一塘、满树迎春遮天蔽日,画面的满、墨色的纯、爆发的烈,这是胸中造化的大千气象,通过画家精熟的笔墨营建出的葱郁景象。
如果说纯熟的墨法构成安庆臻绘画中的血脉,那凌峻的笔法则构建了他绘画的骨骼。在他的作品中,大胆使用纯色、浓烈的水墨,这样与略施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反差,画中主题、焦点被强调、渲染,从而作者表达的情绪被鲜明的提炼于画面。“笔端具此众相亦大难,事
惟任天机之外形似,兴酣落笔,物我两忘,工拙不暇计也”(缶庐题画诗论衡语)。这种独特、鲜明的用墨效果,易为人们感觉、捕捉,也最常见于安先生的作品中,倒是有些绘画中的物
景在其不经意间透露出他同样不凡的笔法功力,如苍松、腊梅。这样的景物被施以苍辣、酣烈的笔触,使人看后顿生“不见俊卿、撝叔好多年”之感。
在这一类花鸟画中,画家墨色渲染的方法最为成功且极具特色,别出炉冶,风情独具。擅长对画面施以纯墨渲染技法的绘画大家不乏其人,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他们似座座高山横亘在中国绘画史中,并将这一技法发挥到极致,得酣烈舒畅之快,后人鲜有超越者。安先生在运用这一技法时于墨中施以较多的水气,纵横开合、大胆铺染,之后再设色勾画景物,点笔赋彩,于是得到了轻盈雅致、灵巧艳丽于以往诸家决然不同的面貌。
安先生花鸟画的另一类是自来中西绘画技巧的融合交汇。在他这一类绘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深具装饰意味的一些作品。
西方绘画以写实为特点。这与西方的哲学有着很深的联系,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主要形式是“次序、匀称与安排”。西画没有单一以花鸟为内容的画种,只有静物写生中的花卉;而中国画中没有以静态花卉为对象的表达形式,只有自然状态下的万种风情。两者似乎难于同一。
安庆臻的这一类融合了西方写实风格的水墨画,着意把握自然花、草、鸟、石的特征,详审其在风、雨、阴、晴中倏忽变幻的形象,故得尽展花卉枝叶迎风含露的生动姿态和盎然生机,以西画之形载中国画之情,成功运用中西两种技法与观念,以线勾勒物象外廓,以色托映物象本质,形成深具装饰意味的一种绘画面貌,这不能不说又是安庆臻绘画的又一精彩之处。
如果仅凭画面的表象印象,直接作出安先生这一类绘画具有中西合一风格,这样的判定依据有些浅薄,这当然得益于他幼年接受过准西式教育的经历,这种教育结果被鲜明的表现在了他的画中绝非附和之说。
由古至今书画本同出一源,画为即六书之一,所谓象形者是也。《虞书》有云:“彰施物采,即画之滥觞矣。”安庆臻画至纯青,其书亦有可圈可点之处。他的书法与其画貌似相背,反秀美轻灵之道而行。下笔直干,苍辣古拙,不假修饰。这样的行笔运墨能力,施于画中,竟也相得益彰,得亦庄亦谐、浑秀稚古的矛盾中和谐。
我的期冀与画家的名字一致:愿他所心仪丹青之路通达至善至美,愈久而弥香。
2007年6月15日
刘宝明于无尽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