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48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6-13
- 最后登录
- 2008-9-27
- 阅读权限
- 150
- 帖子
- 392
- 精华
- 2
- 积分
- 4810
- 威望
- 0 点
- UID
- 19
|
<span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font color="#ff0000"><font size="6">守侯精彩<br/> -------品8期《中钢》</font></font><br/>文/郑可春<br/><br/>8期《中钢》相约而至,望穿秋水已习以为常。兰色的封面,涤荡酷热的暑气,于心底衍生习习凉意。由此想来老编的人性关怀和人文气息,要不,哪有6期的“红红火火”,7期的“黑白分明”,想必9期亦或是“金色的收获”了……<br/><br/>卢振华的卷首语:“无人喝彩?”真的要用硬笔“振兴中华”!代表了决心,充满了希望,是啊,“毛笔名家虽对硬笔真情稍逊,却也十分羡慕硬笔字写的好的硬笔书法家”,真如斯,硬笔之大幸,灿烂的晴空在向我们招手!<br/><br/>孙翼的PK字帖,找的真是好啊,文字不便再读,映入眼帘的字帖已让你不堪入目,“温馨提示”势必放大醒目一点,发行到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才好呢!“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br/><br/>好友王洪宇、苏显双先生带来的名家周维杰专访,让你流连忘返,受益无穷。这才是真正的 大家啊,不为名利,惟有热爱,用笔的技巧,心境的塑造,工作与写字的有机融合,两厢促进,为了“仁义”,百万的签约年薪润笔也似若“粪土”,再看那字,写的着实好啊,真是“读得此篇访谈胜练十年字啊”!不过,编者开了一个调节的玩笑,把洪宇的姓该为“玉”了,呵呵:))<br/><br/>老齐的“由高惠敏拒官说开去”尽管结尾时期待硬笔的仍将辉煌,但还是秉承了先生的一贯的硬笔悲观论,不过此次的“悲观”来得更为有理有据,借着阿敏老师的三个“自己”(自己的讲究、自己的群体、自己的精英)而深入剖析和思考下去,读来引人深思而引发共鸣。<br/><br/>学术研究的两篇,我期待着。《“中西合璧”的失语》似乎在网上早已拜读过,不过好文章转载又有何妨!先生的思维宽泛而有深度,对当下的“流行书风”、“学院派书法”、“现代派书法”皆有着独到的见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倘若先生能对“流行书风”改头换面的“艺术书法”和北大的“文化书法”再剖析一下,那就更为全面了。而第二篇的技法研究也提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有效的思考,并提供了硬笔临古图片,想来有编辑的良苦用心。可回过头来再一看,未免有些许遗憾,此二一宏一微皆太多的是毛笔观察和研究,硬笔的本体的论文都哪里去了?也许根本就没有?!<br/><br/>古帖竞临上佳之作此起彼伏,令人拍手叫绝。王文献、杨锦生、张明涛等先生的佳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啊,硬笔的出路必须从“经典”中走来。<br/><br/>本期的“小品大赛专栏”让我失语。我一向期望硬笔书法要有自己的本体特色,重复泛滥的硬笔大件已让人难以忍受,小品的精彩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可本期除了曲庆伟、启凤等少数几件佳作外,其余大多为泛泛之作了。或许,编辑老师心里也清楚,因而,投票的表格干脆就不印上杂志了。不过,我又在想,既然精品少,为什么不能缩减版面呢?还好,“每期竞书”还算精彩!当然,也有少数几件是为了照顾边远地区的,可以理解哦:)<br/><br/>建杭老师的三篇不经意的小文反而成了杂志的闪亮点。合法的广告多一点也无妨啊,有了它,杂志会更好的生存啊,读者除了可以能看到更多好看的,调节一下疲劳的眼球也无妨嘛。先生品读卢心东印谱时说“我对篆刻鉴赏之水准,仅有意会的感觉,没有言说的本事”,大实话啊,实事求是的作风,让我们进一步看到杂志的希望。“佳作品题”的导言更让我们看到真性情的杂志主编,也看到了先生对硬笔网络的忧虑。<br/><br/>“增广汉隶”是个不错的栏目,隶书古气而实用,对有志学习隶书的朋友无疑是上好的大餐。据说,隶书之后杂志还将连载楷书、草书、篆书等,着实是很好的举措。<br/><br/>祁斌先生的“每期一品”是为杂志顿后的大餐:字美而文佳!虽寥寥数笔,却亦能如作品般气象万千------实在、到位,并给人以启迪!<br/><br/>除此,恕不一一评说。<br/>以上拙言纯属个人杂感,不到之处,望大家包涵!<br/><br/><br/> 2006年8月14日下午17:00于文墨轩南窗</font></font></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