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29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6-14
- 最后登录
- 2012-1-17
- 阅读权限
- 150
- 帖子
- 1709
- 精华
- 1
- 积分
- 2951
- 威望
- 0 点
- UID
- 94
|
<br/> [1] 六言诗是很少见的。<br/> [2] 也有七言长律,如杜甫《清明》二首等。<br/> [3] 参照下文第43页。<br/> [4] 郭编杜甫诗集把多数绝句都归入近体诗。元稹所编的《白氏长庆集》索性就把这种绝句归入律诗。<br/> [5] 《佩文韵府》等书,也是按这个诗韵排列的。<br/> [6] 刘长卿、白居易、韩偓等人写了一些仄韵律诗,因为这种诗是罕见的,这里不谈。<br/> [7] 我们有意识地举一些在今天看来不必分别,而前人在律诗中严格区别开来的韵,如东与冬,鱼与虞,庚与青。其余的韵可以参看 下文各节所举的例子。四支,张巡《守睢阳诗》,43页。五微,苏轼 《寿星院寒碧轩》,36页。十灰,杜甫《春日忆李白》,39页。十三 元,林逋《山园小梅》,20页。十四寒,杜甫《月夜》,29页。十五 删,陆游《书愤》,23页。一先,王维《使至塞上》,27页。二萧,<br/>毛主席《送瘟神》(其二),30页。四豪,卢纶《塞下曲》,51页。 五歌,杜甫《天末怀李白》,32页。六麻,杜牧《泊秦淮》,50页。七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42页。十蒸,苏轼《郿坞》,51页。十一尤,李白《渡荆门送别》,29页。窄韵不举例。<br/> [8] 扬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龙庭"就是"龙城"。这里不用"龙城",而用"龙庭",因为"城"字是 八庚韵,"庭"字是九青韵。<br/> [9] 李白有一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也是首句用邻韵,还有李颀的《送李回》。但是这种情况不多见。<br/> [10]胜,平声,读如升。簪字有z ān 、z ēn 两读,分入覃侵两韵,这里押侵韵,读z ēn.字下加小圆点的都是入声字。下同。<br/> [11]参看上文19页杜甫《月夜忆舍弟》。<br/> [12]这一种格式比较少见。参看上文第19页王维《送赵都督赴代 州》。<br/> [13]"那",平声。<br/> [14]"教",平声。<br/> [15]"漫",平声。<br/> [16]参看下文第42页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r/> [17]参看下文第40页杜甫《客至》。<br/> [18]"粘",读nián.<br/> [19]失粘有广义,有狭义. 广义的失粘指一切平仄不调的现象。狭义的失粘就是这里所讲的。<br/> [20]"燕",平声。<br/> [21]注意:犯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 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我宿五松 下"只算拗句,不算孤平。又指的是"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至于 像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那也是另一种拗句, 不是孤平。<br/> [22]杜甫《秦州杂诗》第二十首:"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独坐》第二首:"晒药安垂老,应门试小童。"答应的应(又写作 譍)在唐宋时有平去二读,这里读平声,所以不犯孤平。参看《诗韵<br/>合璧》蒸韵譍字条.<br/> [23]唐人的试帖诗也容许这种平仄格式,可见它是正规的格式。<br/> [24]上文20页所引林逋《山园小梅》第三句"疏影横斜水清浅", 第七句"幸有微吟可相狎"两句,下文32页所引杜甫《天末怀李白》第一句"凉风起天末"也是这种情况.<br/> [25]鄜,读如孚,平声。看,读如刊,平声。<br/> [26]下文33页所引陆游《夜泊水村》第七句"记取江湖泊船处", 39页所引杜甫《春日忆李白》第七句"何时一尊酒",王维《观猎》第七句"回看射鵰处"也都是这种情况.<br/> [27]一作《时世行赠田妇》。<br/> [28]"旋",去声。<br/> [29]"更",去声。<br/> [30]"令",平声。"漂",去声。<br/> [31]"过",平声。<br/> [32]"为",去声。<br/> [33]这还不能算是上文所述的那种特定格式,因为那种格式第三 字必须用平声,这句第三字"玉"字用的是仄声(入声)。<br/> [34]"芹"字今入文韵,但杜甫时代还是真韵字,不算出韵。<br/> [35]"为",去声。<br/> [36]这是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标准来衡量的。当然也可以拿"仄仄 平平仄仄平"来衡量,不过那样也有不合平仄的地方。下同。<br/> [37]这里所谓"词"不是诗词的"词"。词类指名词、动词等。<br/> [38]有时候,也有人把字分为动字、静字。所谓静字,当时指的是今天所谓名词;所谓动字就是动词.<br/> [39]代词"之""其"归入虚词.<br/> [40]这十一类还不是完备的。<br/> [41]"思",去声。"论",平声。"清新"句和"何时"句都是拗句。这里可以看出拗句在对仗上能起作用,否则"庾开府"不能 对"鲍参军"。<br/> [42]"看",平声,读如刊。"回看"句是拗句。<br/> 43]"为",去声。<br/> [44]"重",上声。"应",平声。<br/> [45]如杜甫《春望》,《秦州杂诗》等。<br/> [46]"离堂"句连用四个平声,是特殊的拗句,是律诗尚未定型 化的现象。"悠悠"句是普通的拗句,用在第七句。<br/> [47]"骑",去声。"看",平声。"乘",平声。"为",去 声。"闻道"句普通的拗句,用在第七句。<br/> [48]"看",平声。<br/> [49]全篇用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都用对仗),也是比 较少见的。例如杜甫《垂白》:"垂白冯唐老,清秋宋玉悲。江喧长 少睡,楼迥独移时. 多难身何补?无家病不辞!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但是尾联半对半不对的就比较多见,例如半对半不对的就比 较多见,例如杜甫《登高》尾联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br/> [50]也可以用于颔联,如李白《宿五松下荀媪家》(见32页)。 甚至可以全首不用对仗,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因为不是常规, 所以不详谈了。<br/> [51]"看",平声。"为",去声。<br/> [52]"丽","创",都是平声。末联出句"平平仄平仄",是 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在这里等于律诗的第七句。<br/> [53]"应",平声。<br/> [54]刘勰:《文心雕龙。丽辞》。<br/> [55]"三十一年"和"落花时节",在整个意思上还是对仗。特 别是"年"和"节",本来是时令对。<br/> [56]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 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则比较平起式稍 为少些罢了。<br/> [57]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 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的平平 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就是这种情况.<br/> [58]"泊",入声。"烟",平声。<br/> [59]"比",上声:"西",平声。<br/> [60]"恐",上声:"天",平声。<br/> [61]"不"、"客",入声:"何",平声。<br/> [62]"看",平声。<br/> [63]麌,读y ǔ;荠,读j ì;潸,读shǎn ;铣,读xiǎn ;筱,读xiǎo ;哿,读g ě;豏,读xiàn.<br/> [64]寘,读zhì;霰,读xiàn ;禡,读m à;沁,读q ìn.<br/> [65]这里所说的元半、阮半、愿半及下面所说的月半,具体的字 可参看附录《诗韵举要》。<br/> [66]第六类和第七类也可以通用。<br/> [67]蒸韵上去声字少,归入迥径两韵。<br/> [68]第三类和第四类也可以通用。<br/> [69]不举上去声韵,因为在这七个韵当中,除尤韵的上声有韵外, 其余上去声韵是罕用的。<br/> [70]莽,读m ǔ。<br/> [71]柏梁体必须一韵到底。<br/> [72]一本作"出看门"。<br/> [73]黑体字是平声字或仄声字自相为对。<br/> [74]"援",一作"缘"。<br/> [75]叹,平声,读如滩。<br/> [76]"阁中"句不粘,是由于初唐律诗尚未定型化。上文讨论王 维的诗时已经讲到。<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