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64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8-2
- 最后登录
- 2015-5-8
-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651
- 精华
- 0
- 积分
- 7956
- 威望
- 0 点
- UID
- 802
|
不管获不获奖,有些话我还是要说一下
现在要想在一场高规格的硬书大赛上取得好成绩,仅靠平时的勤学苦练,已经证明了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日前“长江奖”硬书大赛的结果揭晓了,评审现场的作品图片也看到了,倘若你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了每一位参赛者个人的勤奋以外,作品的外在包装、评委的个人喜好和不遵守“游戏规则”,已逐渐成为决定参赛作品的“命运之槌”,这一槌可以让你在鲜花与掌声中笑得合不拢嘴,也可以让你在惨痛的付出中独自暗然伤神。
每一场赛事的结果,都给参赛的参与者和旁观者们带来了惊喜、失落、抱怨、冷漠等等,这些属个人情绪上的显露既正常,又不正常。很多功底深厚、默默无闻、抱着检验书写水平的好手,在这场赛事中被掩埋了,除了无奈地说上一句“技不如人、形式落伍”的话外,还能说什么呢?再来分析一下参赛中的大幅精品力作吧,作为多次参赛的硬书爱好者,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幅长篇巨制的硬笔大作,一般情况下不是一个小时、一两天能完成的,需要停停写写,写写停停,作品写完后再经过精美的装帧,气韵上的不连贯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硬笔小作品相比,已是弱点,好在外在的色彩帮了大忙,掩盖了本质的不足。试想一下,晋朝的王羲之如果写《兰亭集序》时也像今人这样在纸、笔、墨、装裱上“苦心经营”,那么这幅作品很难称得上是“天下第一行书”了。我不是指责硬笔高手们装帧精美、功力深厚的好作品,而是希望高手们在参赛作品中为更多的参与者们带个好头,少一点外在的豪华精美,多一点书写内涵、技法表现方面的东西。如果是要检验参赛者的功力,从一首小诗二十几字中就可以看出来了;如果是要检验参赛者的耐心和毅力,那就看参赛作品的尺寸大小和字数多寡;如果要看作品是不是具有一定的震撼力,那就看作品的装帧是不是刺激了你的视觉的神经。在硬笔书法的创作上,你是想站在以字的内涵打动人的行列,还是站在以形式精美打动人的行列,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这种情况对广大的业余爱好者有一定的难度),自己想一想吧。暂时写到这儿,中午喝了点小酒,不爱动脑筋了,休息一下。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指正。在此一并祝贺获优秀奖的师友们!!
[ 本帖最后由 一生何求 于 2007-9-27 13:4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