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38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7-9
- 最后登录
- 2017-10-14
- 阅读权限
- 150
- 帖子
- 193
- 精华
- 0
- 积分
- 14568
- 威望
- 0 点
- UID
- 688
|
原帖由 天下一人 于 2007-5-28 23:44 发表
:《黄钟大吕说刘墉》
这篇文章也要附上才好啊, 吊胃口
遵嘱,附上原文:
黄钟大吕之音
清庙明堂之器
——刘墉书法浅说
易新生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清。
明末清初,一种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的官场书体大行其道,这种书体被称为“馆阁体”。由于帝王的喜欢,致使馆阁体之风愈演愈烈,到了后来,以至于学子们如果写不出一手漂亮的馆阁体,在科举考试中成绩都会受到影响。而刘墉大胆进行艺术实践,突破了馆阁体的束缚,不随波逐流,创造出一种形丰骨劲、超然独出的新的书法面貌,自成一家。
刘墉幼年学习唐代颜真卿的楷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他又进一步学习了晋代王羲之的传世之作,同时还吸取了苏东坡、米芾、董其昌等诸家的长处。他作书蘸墨饱满,运笔酣沉,以随心所欲、意到笔到、不讲究线条粗细匀称而著称,从而形成圆润、丰实、富有立体感的笔画形态。他这样写出的字,初看圆软滑,柔若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能表现浑厚浓郁的洞达气象。因为刘墉作书笔墨浓重,而其官位有相当于宰相职位,因此人们对他有“浓墨宰相”的美称。
历来评论家对他的书法评价很高。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说:“文清书法,论者譬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贤之大成也。”康有为称赞刘墉书法:“石庵亦出于董其昌,然力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成也。”
刘墉对儒教、道教都有很深的研究。他晚年之字融合佛道,平生洒脱的心性无不浸入字里行间,书法渐趋平淡而入炉火纯青之境,正所谓“黄钟大吕之音”。 他的书法的具体特点表现在:其一是字形以颜真卿的楷书为体,端庄,方正,以正面形象示人,不带丝毫媚态。这正体现了刘墉为人端正清刚的一面。其二是在用笔上,线条粗细对比强烈,巧拙相生。正是因为特点鲜明,往往招致非议,有人就对刘墉用笔崇尚浓肥、挥洒自如的书风有不同看法,甚至刻薄地讥讽为“墨猪”。其实则大谬不然。从作品上看,他固然用墨非常厚重,但并非处处皆肥,也有非常纤细的时候,墨饱时他的笔画丰润厚重,墨快用尽时他仍继续行进,在纸上就体现出枯笔劲健的效果,这也正是刘墉书法的绝妙之处。
刘墉博通经史百家,著述颇多。书法之外,他还擅长水墨芦花,并工诗善对。
联系:430040
武汉市东西湖区政协 易新生
电话:027-83242946(办)
[ 本帖最后由 易新生 于 2007-5-29 11:2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