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朝王僧虔 《笔意赞》释读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5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2
最后登录
2011-1-6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360
精华
0
积分
6699
威望
0 点
UID
6448

荣誉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 17:18: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南朝王僧虔 《笔意赞》释读
原文: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1。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妄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2。乃为《笔意赞》曰:   
平谓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3。先临《告誓》,次写《黄庭》。骨丰肉润,入妙通灵4。努如直槊,勒若横钉。开张凤翼,耸擢芝英5。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工之尽矣,可擅时名6。
注释:
1、妙道:精妙的道理。
神采:书法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采。
形质:指书法外在的形状。
绍:继承,接续,此指继承。《三国志·蜀书·诸葛
       亮传》:“绍世而起。”
2、达情:表达情意。
不妄想:不随便想。
求:追求。
得:得到。
彰:明显、显著。《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
      加疾者也,而闻者彰。”
3、乃:这样、如此。
为:作。
剡纸:指浙江绍兴剡溪用藤料制作的纸。
易墨:指河北易水墨工所作的烟墨。
心圆:笔心要圆实。心圆便于四面行墨,能产生具有
          立体感的线条。
管直:左右转侧方便。
浆深:墨汁深,深在此是指笔毫饱蘸墨汁,而非色
         也。
万毫齐力:将笔平铺于纸上,每根毫都能着力起作
         用。
4、骨丰肉润:指骨肉丰满,喻指书法雄劲有力,婉媚美好。

入妙通灵:达到奇妙之境竟与神灵相通。
5、努如直槊:竖画像长方的槊一样劲挺。
勒若横钉:横画像用横钉钉物体一样的坚劲。此之谓
        横竖笔画要有遒劲之力。
开张:舒展。
开张凤翼:指书势的舒展和妍媚。
耸擢:高耸突出。
芝英:灵芝,此为传说中的瑞草、仙草,用以形容笔
        画的形势之美。
6、粗不为重:指粗的笔画不是将笔毫重压在纸上,而
             是下按先提。
细不为轻:指细的笔画不是笔毫轻飘而过,而是有提
        又有按。
向背:迎合与背弃。
毫发:指字的每一笔画和行笔。
死生:美丑好坏,成功失败。
工之尽矣:工夫到头、到家。
可擅时名:指可以享有当时的名誉和声望。

释文:
书法创造的精妙道理,首先在于它的精神风貌,其次是形质,兼有两者,才能算承继了古人。由此说来,岂是容易多得的?(要追求这样的精神面貌和技法表现)必须使心忘情于手,手忘情于书,心与手能表达情意,作书时不随便乱想,这叫追求不到,考察它就很明显,意识作《笔意赞》说:
剡溪之纸,易水之墨,笔心圆笔管直。墨汁深、色泽浓,万毫落纸均齐着力。先临摹《告誓》,再摹写《黄庭》。骨肉丰满雄劲婉媚,达于妙境,通于神灵。竖画像长方的直槊一样劲挺,横勒如横钉一样有力。像舒展凤的双翼一样妍美,像高耸突出的灵芝一样艳丽,粗的笔画不是将笔毫重压在纸上,(而是下按先提),细的笔画不是笔毫轻飘而过,(而是有提又有按)。行笔有纤微的向背,即使毫发那样小也都关系着字的优劣和成败。(只要)工夫到了家,(则)可以享有当时的名誉和声望。

释读:
王僧虔(426年—485年),南朝宋齐间琅

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宋左光禄大夫王昙首之子,仕宋,官至上书令,仕齐,转侍中、丹阳尹,卒谥简穆,喜文史、通音律、工书,享誉当时。姜夔《绛帖平·齐侍中王僧虔》写到:“简穆特善评书,言必稽古,未尝以己意定高下,又与齐高帝较书之优劣,其言不让,亦犹子敬自称过父。当时人自重书名如此”。南朝庾肩吾《书品》称其书“雄发齐代”,宋孝武帝欲善书名,僧虔不敢显露其能,遂常用拙笔作书,以此见容。齐太祖尝与赌书,书毕问曰:“谁为第一?”僧虔曰:“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太祖笑曰:“卿可谓善自为谋矣”。传王僧虔的书论有《论书》、《又论书》、《答齐太祖论书启》和《笔意赞》等。
本篇是关于《笔意赞》的释读,故而主要把精力集中在该论中,读过这两段文字,会让人有一种十分强烈的的感受,可以说王僧虔书论的杰出贡献应该是对东晋尚意尚妙书法美学思想的一个理论形态的总结,而且还提出了一对非常重要的美学范畴,即“神彩”与“形质”,以及创作的相关问题。
首先是此赞的标题——“笔意”,这是继东晋关于“书意”的零星言论而来的。一个“赞”字进一步突出了“笔意”,用“笔意”而不用“书意”,可以想象得到王僧虔对用笔、笔法、笔意等重要的概念和美学范畴是表现出了极大关注的。文章开头“书之妙道,神彩为上”,一个“妙”字使其具有了很浓的时代特性。我们知道,魏晋以来,书画艺术界乃至整个文艺界都在流行着“妙”的概念,王僧虔在他的书论中也将这个“妙”字吸收了进来,并且和书法之“道”联系在一起,要求书法要表现出“书法之道”就是要努力地去表达笔意之妙,可以说这是对魏晋以降尚意、尚妙书法美学思想的一个理论形态的总结。魏晋时期这些零星的、只言片语的书法美学思想和书法创作理论,在《笔意赞》中得到了彰显,王氏使这些论述更明确、更

成熟、更显态化、更集中化了。
在王僧虔的其它书论中,他提出了“天然”和“功夫”、“力”和“媚”的审美范畴。而在《笔意赞》中,他又一次提出了一对非常重要的美学范畴,“神彩”与“形质”,或者说“神”与“形”。这同当时的绘画美学发展是相吻合的。南朝自宋开始,逐渐着重富于感官刺激的外在形式美学,如绘画中谢赫的“气韵生动”,“形神”问题的提出我们可以看作是绘画艺术“形神”问题在书法理论上的具体阐述。王僧虔明确的指出“神彩为上,形质次之”,认为“神”居“形”上,充分肯定了书法艺术重视精神特性。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王氏是辨证的看书法的“形神”问题的,他认为过分的注重“神彩”,“形质”就会成为一堆毫无生命律动可言的死的线条,如若过分的重视“形质”,则会使书者仅仅停留在“技”的层面上,而无法“进乎道”。故而,王僧虔特别强调对于“神彩”和“形质”应当取“兼之二者”的态度,“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他的美学要求是要“兼之二者”,这种“中庸”的价值取向对后世书论影响极大,王僧虔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这样辨证的看待“形神”问题,着实令人钦佩。另外,在“形神”说的阐述之余,作者还有“骨丰肉润,入妙通灵”的命题,将“骨”和“肉”放在了一起,要求作品既要有笔力支撑,又要有妍媚依附,这样才能不激不历、不刚不柔,“兼之二者”,这正如“神形”,形是居神的体魄,神是主形的精魂。神虽然看似“求之不得”,难以捉摸,但“考之即彰”,也是可以把握的,“骨肉”亦然。
王僧虔《笔意赞》的第三个历史贡献,在于书法创作的心境方面。其言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妄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此之谓书法要想创作出精佳的作品,必须心手双忘,书笔相忘,书不妄想,达到人书俱臻化境的境界。之所以说王僧虔高明,就在于他能抽出一个“忘”字,用以概括书法创作的心境。王僧虔是玄学高手,深得玄学意旨,有很深的玄学造诣。此

处的“忘”,颇有些庄子美学中“心斋”、“坐忘”的玄理之境。《庄子·天地》说:“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这虽然说得很玄深,但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又的确如此,它符合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它在对立的统一中生发出一种忘怀一切的自由感,仿若如斯,方能创造出“骨丰肉润,入妙通灵”的神来之作。

                                                          王    景
                                二零零三年三月三日于堰逸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中国硬笔书法网 ( 中国硬笔书法网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小区5-101室(432000) )

GMT+8, 2024-11-30 11:30 , Processed in 0.02060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