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丧失文化身份” [复制链接]

Rank: 2

在线时间
4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8
最后登录
2013-12-27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2378
精华
1
积分
6997
威望
0 点
UID
257

版主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8 10:52: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也谈“丧失文化身份”

■斯舜威

  读了《美术报》7月14日发表的曹工化《如何面对丧失文化身份的中国书法——闻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启动断想》,颇有所感。曹工化是没有职业的“职业评论家”,所以可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怕得罪“冒号”。要不然,他身在浙江,是不大可能对浙江书坛组织的活动说三道四的。何况他的文笔一如他的酒风,凌厉逼人。我就不如他,当我6月份“有幸”接到“兰亭雅集42人展”的《推荐表》时,虽然也有一些“断想”,却只是想想而已。我所做的最“勇敢”的举动是弃权。因为我觉得寻找42个人和永和九年的42个人相对应是滑稽而荒谬的,何况我孤陋寡闻,实在不知道当今书坛有哪42位好汉可以和当年以王羲之为首的42位文人雅士齐肩。
  曹工化将这么一个在别人眼里再寻常不过的书法活动提高到了“丧失文化身份”的角度来认识,眼光确乎有点“毒”。行文又是那么奇妙:全文仅500余字,用13句“当我们……的时候,中国书法的文化身份已经丧失”,和12个“因为……”组成排比,一起一承,直泻而下,气势排山倒海,读了痛快淋漓。
  最妙的是“因为”之后的省略。因为,那是明摆着的现状,不言而喻。
  这里有一个前因后果问题,我理解曹工化并非说组织了“42人兰亭雅集”而导致了“丧失文化身份”,而是因为中国书法“丧失了文化身份”,才采取了这一看似“文化”的作秀活动。这与前些年邀请王羲之、颜真卿等古代书法家的“后代”参加兰亭活动,邀请启功老先生写一篇《新兰亭序》“躬逢其盛”,“套路”都是一样的。因为“丧失了文化身份”,才可能幼稚地以为千百年前古代书家的“子孙”和当今书法繁荣有某种必然联系,我发现当今有的“书法权威”的子女就不过尔尔,可见书法与“血脉遗传”关系并不大,罔论传到千百年之后!
  还是打住吧!看着别人在为“传承兰亭精神”挖空心思、煞费苦心,我们袖手旁观不说,居然还说三道四,毕竟不好。
  还是放下“42人兰亭雅集”不表,说说“丧失文化身份”的事情。
  前几天一位老先生在大学课堂直言:不读通13经,算不得中国文人。这位老先生是有资格说这话的,不但书法了得,而且其文化学养之厚实向为圈内人士所公认,我去过他家,年过花甲了依然在认真研习13经,用红笔圈读批注,用的居然是线装本。他的断言“杀伤力”比较大,我估计很多包括大红大紫的书坛权威在内的书法家都“算不得中国文人”了。
  仔细一想,他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一个中国文人,应该懂得国学,而国学的精华便是13经。没有读通13经,甚至没有读过13经,中国古代文化这一课是“缺席”的,要当得上“中国文人”,恐怕确实勉强。
  如果我们说得婉转一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的人,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人。这样的表达,可能更“宽容”一点。但是,当我们再向前推进一步: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的人,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书法家。问题还是来了,当今书法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的有多少?可以称得上文人的书法家又有多少?“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书法活动,真正有文化底蕴的又有多少?
  看来,曹工化关于中国书法“丧失文化身份”的“盛世危言”,也绝非危言耸听。
  近年来,不少作家、学者迷上了书法,乃至形成了“北贾(平凹)南熊(召政)”之说,喜欢翰墨甚于喜欢爬格子的作家、学者,可以开出一大串名单。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作家书法”、“学者书法”介入中国书坛,至少可以为书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听说北京的一批作家、学者正在筹备“文人手札展”,我觉得这样的展览,肯定比一些“文化搭台”式的书法“作秀”活动要有意义得多。
  我个人以为,对作家、学者的书法,我们应该抱欢迎和宽容的态度。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文人书法论坛”,组织者是一位曾经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老作家。会上,有人指名道姓嘲笑这位作家的字是“乡村教师水平”(这位作家确乎当过乡村教师),教训他要敬纸惜墨,不要浪费宣纸。这样的批评实在欠厚道,万一别人反嘲一句:你尽管会写几行“流行风”,但文化却只有“乡村学生水平”,你又如何当之?非常可能若干年后他的书(捎带着他的“乡村教师书法”)还在,你的“流行书风”早已“不流行”了。各有各的“看家本领”,互不认账,何苦。
  最后,我真诚申明,我并非对“42人雅集”唱反调,只不过借此说一些看法罢了。我倒觉得,真要搞,索性搞大,将东晋那42人的家谱全部查出来,用行之有效的老办法,把他们的“后代”一一请到。再不济,也要找出和当年42人同姓的人来权当一阵。活动结束,再找42位群众演员,在兰亭天天上演“雅聚大戏”,既吸引眼球,又传承“兰亭精神”,一箭双雕,多好。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龙门山色,马寺钟声,汉唐遗韵,黛眉奇观!十三朝古都、美丽的洛阳欢迎您!
(471800)许燕舞: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委统战部  手机:13663886405  qq:4236878  11594645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中国硬笔书法网 ( 中国硬笔书法网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小区5-101室(432000) )

GMT+8, 2024-11-23 15:43 , Processed in 0.0262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