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866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17-3-16
- 阅读权限
- 150
- 帖子
- 3209
- 精华
- 1
- 积分
- 95843
- 威望
- 155 点
- UID
- 9597
|
本帖最后由 张文海 于 2012-2-3 10:51 编辑
硬书批评 当代中青年硬笔书法家批评 ----张文海 辛学州 文\李金河
当代写楷书的两位青年书家张文海和辛学州其作品多有相同处:最引人注目处就是用笔爽健,有股“冲刺力”,在快速行笔中又能保持稳态,一点一画交代清楚,毫无顾此失彼之窘。透过字行我总是感觉到他们以钢笔作书犹如在舞剑,只不过是剑换成了笔,剑诀改成笔诀而已。由于速度快、下笔准,其“剑气”之充沛使人清爽振奋。 张、辛二位“剑客”在结字方面有所不同:张在字形上有意将一些笔画伸展开来,显得更加潇洒自由一些,辛则更紧密灵动一些,其字就如其人一样帅气。在用笔方面,二者都喜用细尖类钢笔(张近年一些作品有时用尼龙笔),并善于将粗度不大的线条表现出明显的“粗细差”来。一些起笔、出锋是那么轻细,顿笔又是那么遒健,起、收、转,切斩自由。由于个性较强,擅长快笔,故静态极强的楷书也被激活,笔尖在纸上跃动、跳舞,紧促而优美。看似静止的点画裹挟着“剑气”,每根线都被赋予了活泼的生命律动。有的字采用行书或草书结字法(张书尤甚),意态活泼极了。
如果我们将二位一些多字作品中的单字分离出来细细研究,会发现它的结构已与一般泛常化的楷书结构略有不同了,它显现出了这样一种趋向:唐以来近于程式化的结字法被张、辛在有意和无意间有限地冲破了,更多地融入了自我的手感体验。很多字若打上十字格研究会发现很不合“三十六法”,部首、点画之间有不匀称处。那么在欣赏整幅作品时因何并没有感觉到这些“不足”,反而觉得很和谐?——以行草法作楷。行草书讲究一幅作品中一画不可移,也就是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是有种种微妙而紧密的联系的,彼此互相依托。而楷书很少有此特点,以为它太程式化、静态化、封闭化,注重单字空间的完满与自足。而张、辛“二剑”楷书将原有楷书程式打散一些,用行草意作楷,那么他们当然更注重书写的时间特征和作品的整体效果。而运笔一快,原有注重空间构筑的间架结构必然不适合,产生冲突。所以这些字构字形必然在笔势统领下产生适应性、调节性变化,使字形与笔势完美统一起来。简言之:泛常化的楷书空间雕琢大于时间流程,张、辛楷书更接近于把时间性放到第一位。故其楷书单字或有不谐者,但若纵观整体则百病尽消矣。以充沛的“剑气”驭笔、以行草法作楷,带动了用笔、间架、章法的一系列细微变化。虽如此,我还是对他们下步的发展有些忧虑:当他们的笔技在中壮年目力体力精熟到一个顶峰时,欲再前进往往就会陷入深深的迷惘中:魏晋唐楷书是三座高峰,应作为我们取法立基之本,“上溯”之后适时的“下探”十分必要,即深入明清小楷中:上溯立法,下探取意。我们可以在明清这座高峰中研究张瑞图、黄道周、王宠、文征明、倪瓒等这些小楷书家成功之因。笔者以为先贤之所以在风格近似饱和的楷书领域有不俗的创造是因为他们将个人意趣放在首位的缘故。他们在用笔上追求精到、遒劲,而在结字上走的是“偏劲”,敢于在个性的笔势统领下开创新的结字秩序。 ——取法先贤不应仅仅从技法层面还要从创变思维上得到感悟; ——书法不应该总是把技巧展示放到第一位,因为历史只会记住有“个性”的书家; ——一楷书家成就高低在于深入传统之后与传统拉开距离的远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