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0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倡导书法的社会学转型——冯印强、朱中原关于书法社会学的对话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在线时间
47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4
最后登录
2015-12-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64
精华
30
积分
60320
威望
51 点
UID
85

杰出贡献勋章 博客之星 协会代表 荣誉勋章 火爆大贴勋章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幸运之星 金点子奖 魅力之星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13 08:01:4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br/><span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倡导书法的社会学转型<br/>——冯印强、朱中原关于书法社会学的对话</font></font><br/><br/><font color="#0033ff">时&nbsp;&nbsp;间:2006年6月28日上午<br/>地&nbsp;&nbsp;点:环岛博雅大酒店三楼多功能厅<br/>对话人: 朱中原:文化观察家、经济学者、《中国报道》编辑部主任<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冯印强:书法家、艺术评论家、中国三峡画院研究部主任<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br/><br/>朱中原(以下简称朱):印强兄,关于你提出“书法社会学”这个新的概念并且关于建立这门新学科的设想,我是极力支持的。实际上,我关于书法社会学的思考已经很久了。我近几年来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及提出的一系列学术观点,实际上都涉及到书法社会学的问题。从社会学角度思考书法,是研究书法现代化和观察当代书坛走向的一个新视角。为什么提出书法社会学?我觉得中国书法从它的产生延续发展,都是和我们这个现实社会密不可分的。无论古代的甲骨文和占卜之风、锺鼎文和歌功颂德之风,还是汉碑和厚葬之风、唐法以及馆格和科举制度等,都是和社会生活水乳交融的结果。可以说,中国书法史和中国文化史共同构成了光辉灿烂的书法文化史,文化本身就属于社会层面的东西。而且,书法的独特社会功能,决定了书法比其他任何民族艺术都具有社会学意义。<br/>19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实施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中国的社会阶层产生了明显的分化,社会财富被集中,到了1990年代的时候,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甚至产生了“社会断裂”现象,伴随着“社会断裂”现象的产生,文化断裂和文化分层的现象也随之出现。今年3月,我和北大学者王岳川先生在进行文化对话时,提到了“文化断裂”这个概念。针对于书坛来说,中国书坛的“社会断裂”及“文化断裂”现象也是非常明显的,由于20世纪政治革命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传统的文化语境被抽离,所附加在书法家身上的文化身份被剥离,书法家群体本身也发生了严重的“断裂”现象。到了1990年代的时候,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书法职业化、边缘化、行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书法越来越脱离了文人这个群体,而演变成一种职业和谋生手段,这所有的一切,都与社会形态的演变有关。因此,我觉得我们就非常有必要从“书法社会学”这个角度来思考书法的现代化。<br/><br/>冯印强(以下简称冯):谢谢中原对此表示的关注,而且您和我的思维框架基本相吻合。至于建立书法社会学的构想,我想除您刚才所讲的以外,还应该有以下原因:首先,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您刚才的谈论也涉及了这些内容。我要说的是,书法的独特社会功能和独特艺术性质,决定了书法有着和其他民族艺术不同的社会性质和研究方法,这也是我为什么把书法社会学和艺术社会学加以区分并单独提出来的主要原因;其次,书法社会学的产生能够为我们揭示书法作为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提供社会史的研究视角;而且,从社会学立场研究当代书法问题,也能为发展当代中国书法艺术提供一个全新的思维理路和理论平台。<br/><br/>朱: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从美学角度说,我一直在提一个概念,那就是“艺术的审美积淀”,所谓“艺术的审美积淀”的过程,其实就是艺术逐渐萌芽、产生、发展和成型的过程。那么怎么样才能产生审美积淀呢?人类最初的艺术品常常同生产劳动实践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们或者是劳动工具如精致的石器、骨器等,或者是劳动成果如用来作为装饰品的兽皮、兽牙、羽毛等。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生产才逐渐独立出来,这些劳动产品也逐渐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转变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这就说明审美意识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并逐步从其它意识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从书法艺术史的角度讲,这种审美意识在文字的书写中开始有所折射时起,就会有书法与社会的关系存在,以及相应的书法社会学理论思想存在。中国美术(其实书法当时也可归入大美术的范畴)的雏形——史前时期的彩陶和岩画艺术,就是在当时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情况下,原始先民的一种日常生活与生产事物,刚开始时,这些事物还仅仅具有具象性的特征,随着人类生产实践的提高及人类审美经验的发展,这些事物逐渐开始具有了某种表意性、抽象性的特征,——这些构成了中国艺术的最初表征。所以我说,尽管书法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概念现在才被提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此之前就没有书法社会学。<br/><br/>冯:正像法国的哲学家孔德提出“社会学”之前就有社会学研究一样。事实上,古代的关于书法的论述,大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书法社会学思想的一些内容。只不过当时只是把书法当作文字书写,论述它在社会中的存在状态和社会功能而已,并且大多包含在宗教思想、政治思想或伦理思想之中。加之当时研究的系统性还不是很强,更谈不上学科化程度,因此也就不能作为书法社会学产生的依据。尽管这样,还是包含许多真知灼见,这就为我们研究书法社会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br/>需要说明的是,当代诸多的书法理论著述都有关于书法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有些不乏系统性与独到的研究方法,这就为书法社会学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和依据。</font><br/><br/></span>
舍我其谁参佛偈   无名乃道证仙丹

□《中国书画评论网》:
http://www.zgshpl.com/index.php
-------------------------------------------
老无邮箱:zgshpl2010@163.com

Rank: 5Rank: 5

在线时间
6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4
最后登录
2013-11-10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2707
精华
0
积分
7378
威望
0 点
UID
130

硬坛精英

7#
发表于 2007-10-17 15:36:35 |只看该作者
很有深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在线时间
4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8
最后登录
2013-12-27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2378
精华
1
积分
6997
威望
0 点
UID
257

版主勋章

6#
发表于 2006-11-6 19:12:04 |只看该作者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龙门山色,马寺钟声,汉唐遗韵,黛眉奇观!十三朝古都、美丽的洛阳欢迎您!
(471800)许燕舞: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委统战部  手机:13663886405  qq:4236878  115946456

使用道具 举报

管理员【太师】

【迷阵局势】

Rank: 8Rank: 8

在线时间
434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5
最后登录
2016-9-10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3789
精华
6
积分
47376
威望
0 点
UID
173

博客之星 硬坛精英 杰出贡献勋章 荣誉勋章 金点子奖 魅力之星

5#
发表于 2006-7-19 05:01:04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ff0000">深刻!~~~</font>
QQ:17221383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13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3
最后登录
2008-12-7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5567
精华
2
积分
14674
威望
0 点
UID
4

硬坛精英 魅力之星

4#
发表于 2006-7-13 20:45:48 |只看该作者
<p>精彩</p><p>学习</p>[em05]
◆QQ:277506211 电话13521702508
◆http://kangart.blog.sohu.com/ http://kbh.zgwxzz.com/
共性中寻找个性 个性中寻找共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在线时间
47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4
最后登录
2015-12-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64
精华
30
积分
60320
威望
51 点
UID
85

杰出贡献勋章 博客之星 协会代表 荣誉勋章 火爆大贴勋章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幸运之星 金点子奖 魅力之星

3#
发表于 2006-7-13 08:04:01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0000ff">朱:你所说的精英书法圈和大众书法圈的确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其实用更准确一点的词来说就是专业书法圈和业余书法圈的区分。当然,这种两极划分可能有点绝对化,但是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状况。我在很多场合都遇到过一些尴尬的情况:一些专业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展往往门庭冷落,人烟稀少,去看去捧场的人往往就那么几个圈子里的人,甚至是那一个派别的人,而鲜有社会大众去看;相反,一个老将军、老干部或者被吹得很响但又是业余水平的书法家的作品展往往是门庭若市,领导、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社会大众,都一哄而上,其实无论是展览人也好,还是“看客”也好,大多都是圈外人,这些人看的都是热闹。很多人其实对书法一窍不通,但是又都比较喜欢看,而他们的眼光和专业书法家的眼光是完全不一样的。社会大众往往觉得那些专业书法家的作品看不懂,甚至把好东西当成差东西,而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精品。这里面,除了有某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趋附现象及权力与地位崇拜意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精英层与大众层的隔阂。好的东西不被认可,而差的东西却往往被当成了好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专业书法圈的固步自封,如果高雅的艺术无法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的话,那就毫无社会价值。这里就涉及到书法社会学的课题。书法社会学可以专门针对这一话题进行社会学的研究与探讨,探讨书法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着剧烈的分化与变迁,探讨书法艺术如何走出精英层与大众层的分离与隔阂。<br/>我想,这里涉及到一个书法存在状态与人文精神的讨论问题。人文精神不仅是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品格,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整体所追求的一种价值生态,当代书法的人文精神的构建并不仅仅是书法家的事,而是牵涉到整个社会公众。书法的人文精神的构建需要的是一种公共化的公民精神与公民意识的构建,这里,就涉及到如何打破书法的狭隘主义思路、使得精英与社会大众的裂痕逐渐缩小,构建一个公共交流平台的课题。自1990年代以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思想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在中国逐渐成为显学,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实际上是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公共交往空间进行研究,研究社会群体如何在这个空间中进行公共交往,这也是现代性精神的一种构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同样可以运用到书法研究中来。在我看来,从书法社会学角度来说,书法的人文精神构建必须首先要实现书法的“社会公共交往”,即在一个公共的社会空间中构建书法人文精神,否则,所谓的人文精神构建就只能是一句空话。<br/><br/>冯:人文精神(humanism)是传统文化精神表现在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层面的核心内容,而人文关怀则是人文精神的最终体现。中华民族历来有扶贫济困、团结友爱、乐善好施、和衷共济的传统美德和人道主义精神,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它滋生在传统文化的土壤,和传统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渊源和密不可分的情结,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太多内容。所以说练习书法有着修身养性、感悟传统、完善自我价值的独特功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法艺术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形成了灿烂的、丰沛的书法文化。<br/>当今,作为彰显传统文化精神、承载中华古老文明、传播中华文化思想、诠释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书法,需要由当今的书法家们来发展完善。作为当今的书法家(精英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大众书法家),都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br/>因此,我们倡导书法的社会学转型,就是倡导当今的书法家们责无旁贷地宏扬传统的利他主义价值观与无私奉献精神;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呼唤书法的人文关怀,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氛围。这是书法文化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作为书法家所要承担的也正是这些内容。不这样,我们就没有能力担当起书法发展的重任,就不能在当今喧嚣浮躁的社会唤醒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就愧对于“书法家”这一神圣的称号本身,也就没有理由把自己贴上书法家的标签。<br/><br/>朱:看来,提出书法社会学和倡导书法的社会学转型显得非常必要而迫切。我也经常想,脱离社会生活和公众需求的艺术就是无法传播的艺术,只停留在书法圈内部的当代书法艺术不可能有生命力,也没有发展前途。事实上,当今的书法艺术仅仅局限于书法圈内部,而且这个书法圈的范围是相当狭窄的。当代社会,在权力与权利周围,集结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而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新穷人)还会成为当代艺术所有意回避和疏远的对象。因此,怎样强调书法与社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紧密联系和良性互动,让书法艺术为全民提供平等的创造和消费的机会;反对书法艺术的贵族化和权力化,就应该是我们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所极力关心和倡导的。<br/><br/>冯: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倡导书法的社会学转型。您所说的反对艺术的精英贵族化我在很多地方都听说过,它的实质是精英为贵族和权力服务,这是我们所极力反对的。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就排除精英意识,相反,我们必须树立书法的精英意识,同时强调精英书法与大众书法的和谐共存,强调书法为大众服务、为社会服务。我们不是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吗?我们书法家不是提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吗?那么,我们就要在书法实践中与时俱进的加入和谐理念,以期顺应历史潮流,繁荣文化氛围;利用书法艺术丰富新时期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的精神消费。因此,书法艺术必须突破纯粹的学术层面,向社会拓展,以书法艺术品感染社会、熏陶社会,满足人们对真、善、美的精神需求,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精神基础和社会环境,从而实现社会和书法文化的和谐发展。而这,才是我们广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社会学家的最高追求和所要担当的时代使命,也是需要我们为之持续讨论的核心内容。<br/><br/>朱:强调书法的精英意识与强调书法的平民化倾向实质上是并不矛盾的。强调书法的精英意识是指书法本身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它本身就应该保持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当代书法无论怎样发展,都是雅化的艺术,而不会是俗化的艺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雅化的书法艺术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书法社会学所要研究的,就是要使这种雅化的艺术如何得到社会公众的接受与认可,这里面也与书法的市场有关。书法家的精英意识是与书法家的权贵化倾向不相融合的,强调书法家的精英意识并不就意味着要强调书法家的权贵化倾向。说书法精英为权贵阶层服务,这多少有点牵强俯会,因为书法在很大程度上说,仍然是一门文人遣兴的艺术,没有必要把它拔高到精英层面来说。我们常说的精英成为权贵的附庸,其实主要是针对与社会精英尤其是当前经济学界的“主流经济学家”来说的,主流经济学家是“新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的代表群体,这一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利益集团代言,为权贵集团代言,由此而导致了广大社会公众的愤怒和不满。当然,书法界还没有或者说还很少有这种现象存在。但是,书法家的权贵化倾向却是十分明显的。<br/>书法社会学转型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让书法家及书法学者的视野由圈内扩展到圈外,要关注社会公共问题。用《美术报》斯舜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回归与重建”,回归的是书法的“文人传统”,重建的是书法的“公共社会价值”和现代人文精神。这是书法社会学所要研究的迫切课题。<br/>冯:是的,再次对中原的理解以及由此提出的真知灼见表示感谢!<br/></font><br/><font color="#ff0000">(本文为冯印强根据录音整理并经朱中原本人审阅)<br/></font><br/>
舍我其谁参佛偈   无名乃道证仙丹

□《中国书画评论网》:
http://www.zgshpl.com/index.php
-------------------------------------------
老无邮箱:zgshpl2010@163.com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在线时间
47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4
最后登录
2015-12-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64
精华
30
积分
60320
威望
51 点
UID
85

杰出贡献勋章 博客之星 协会代表 荣誉勋章 火爆大贴勋章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幸运之星 金点子奖 魅力之星

2#
发表于 2006-7-13 08:03:07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0000ff">朱:书法社会学既然被提出来了,就应该有它的研究领域和特点,并且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行。<br/><br/>冯:是的,书法社会学探讨的是书法和社会生活过程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有着它特定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一方面,要考察独立于社会基础结构之外的书法作品的形式和主题,研究书法作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它同时也要探索艺术作品对既存社会状况的维系和约束力所具有的意义。此外,创作主体——书法作品——欣赏者之间的辨证关系的社会学研究也是书法社会学研究的另一重要内容。它的目的就是证明艺术作品与一定社会群体之间的某种联系。对艺术作品的风格——以及对此风格产生影响的思想观念所进行的社会学分析研究亦属此类。<br/>从社会学立场来看,书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包含在书法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之上的,因此,书法学研究同样不能脱离社会学支撑,必须利用书法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才能实现。而且,书法社会学研究的领域是极其广泛的,书法社会史、书法思想史、书法交流、书法价值、书法展览、书法文化等都应该是书法社会学研究和关注的主要内容。<br/><br/>朱:概而言之,书法社会学研究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关于书法社会史的研究;二是关于书法本体的社会学研究;三是关于书法创作主体的研究。这三个大的方面又分别包涵几个小的分支:书法社会史研究主要偏重于历史向度的研究,这一点主要以史学为支撑,但着重于书法社会发展史;书法本体的社会学研究主要包括书法文本以及由书法文本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社会关系的研究;书法创作主体的研究则包括对书法创作主体即书法家的社会存在关系的研究。但是我也有必要补充一点的就是,书法社会学和书法学本身所包括的内涵与外延是不同的,不能将二者混淆。否则,所谓的书法社会学就毫无实质性意义。<br/><br/>冯:书法社会学和书法学都属于社会科学,它们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书法学是研究书法作为纯粹艺术的本质和文化特征、及其存在和发展演化规律的科学;而书法社会学研究的视角是作为艺术的书法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客观关系以及书法对社会现实状况存在的书法学意义。尽管书法学研究包含书法理论、书法史、书法批评等内容,在此,似乎书法学和书法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方向已经相当接近,但它还是不能代替书法社会学研究的。<br/>我们目前的书法史著述,大都以社会学的历史来阐述的。这样做固然有其优势的一面,最起码为论述带来方便,也为了解历史的人们了解书法史,提供了理解的便利,这就使书法成了社会学的依附。我曾经思这样考过,我们既然是站在纯粹艺术的立场来看待书法的,能不能从书法学的立场建立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书法史观?这是我一直感兴趣的问题。当代的陈振濂和梅墨生等学者对此也有着同样的思考并在他们的理论著作中有所表述。书法社会学的提出,能够为书法史摆脱社会历史的依附提供一种可能。<br/>我只是把书法社会学作为概念提出来了。同其它的社会学科相比,书法社会学不适应于某一全能的阐释原则。此外在很多情况下,都不可能在书法学、书法哲学、书法心理学之间划定一条特别有意义的分界线,这样做也是徒劳和毫无意义的。而且在今天,书法社会学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有我们广大的书法理论家、文艺批评家以及广大的书法家所共同构建。<br/>朱:运用书法社会学来研究书法的存在状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古代,书法属于文人高士的雅文化之列,除了书法的实用功能之外,往往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挥毫自娱、案头把玩的雅好,亦或是精神孤寂、濡墨涂抹而消解情绪之举。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型。转型是经济的,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而文化转型则由一元性文化转向多元性文化,由精英性文化转向大众性文化。<br/><br/>冯:多元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精英性文化转向大众性文化还好象不完全是那么回事,最起码书法不应该是那么回事。书法从以前的精英艺术转换为现在的大众艺术只是站在大众参与的角度作出的结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当今的书法确实表现出了群众的广泛参与性,但由此就说明中国书法从以前的精英艺术转换为现在的大众艺术,还需要进一步的推敲与证明。事实上,由于受新的审美思潮的影响,中国书法的创作主体表现出了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激进的探索与自觉性,这,显然是精英艺术的明显特征。可见,书法艺术经过历史的发展,已经完成了由以前的精英艺术到大众艺术、再到当今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并存的新格局才是事实。<br/>当今,随着社会转型,以书法为职业而生存的书法职业群体已经逐步形成。书法职业群体是由社会各层人士组成的,包括农民、个体户、重新择业人员与青年知识分子、以及没落官宦等,属于已改变了自身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价值理念,对于书法也有不同的对应姿态,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书法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br/><br/>朱:以书法为职业而生存的书法职业群体已经逐步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个观点我在《书法职业化的当代困境》一文中有所谈及。我曾经谈到,书法职业化是书法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书法职业化本身也存在着困境。书法职业化本身使得书法家主体的身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法家由过去的复合型文人变成为当今的专职书法家,书法家逐渐从过去的文人学者群体中分化、独立出来,形成了一批专职的、专业的书法职业群体,也就是说,书法也像其他行业一样,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和技能,这样,书法家就越来越注重对技法的锤炼,而忽视对书法作品及书法家自身内在学养的积淀,书法家身上的文人身份与文人意识越来越淡化了,特别是专职的书法家很多已经把书法当成谋生的工具(事实上靠书法又远远不能谋生),写字卖作品成了他们的日常行当。当然,在这个职业化的社会,书法家不卖字又是无法生存的。封建社会的文人是不需要考虑他的书法作品能不能卖得出去、能卖多少钱的问题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上层阶层,有着较为优越的地位与薪俸,而现代社会不一样,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书法家本来就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了,只能靠专职的书法来维持生存。上述现象让我们看到的是,书法家身份的转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的整体转变所致的,也就是说,艺术创作主体的转变是以社会转型为前提和基础的。对于这些内容的研究和探讨,仅仅只运用书法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是涉及到社会学尤其是书法社会学的学科范畴。<br/><br/>冯:事实上,书法艺术的转型目前还基本上停留于学术层面,甚至还只是少数知识精英和文化精英的理想文化诉求。说到底,还只是圈内一少部分专业人士在“玩”,对于广大社会主体或者广大书法爱好者来说,还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我曾经提出当今书法存在着两个圈子——即精英书法圈和大众书法圈,书法在这两个圈子中扮演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您刚才所说的书法的社会功能,其实在这两个圈子表现的是不会一样的。大众书法圈只是由广大书法爱好者组成,他的组成群众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涉及当今社会的各个层次、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我们通常所说的书法属于大众艺术也是以此为依据作出的结论。这些人对待书法也仅仅属于自娱自乐的精神享受,没有太高的价值追求;精英书法圈则是由当今的书法精英组成,他们的组成刚才已经有所谈及,他们把书法艺术的追求作为人生最高追求,带有明显的原创性冲动。因此,我们所说的书法艺术的普及,主要是大众书法圈的普及;我们所说的书法艺术的发展,主要是精英书法圈的发展。在这一方面,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永远存在着差异,永远不可能平等的对话。现在有些所谓的精英书法家创造的书法艺术作品广大书法爱好者大多看不懂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但这决不能说明这些书法艺术品就不属于精英艺术,或者说不具备高雅艺术因素。其实,曲高和寡在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存在,并且往往曲高和寡的艺术才可能是引导书法发展的艺术。<br/>我在此划分精英书法圈和大众书法圈的初衷不是为当今书法划分等级,而是就书法的存在状态作出的概括,这样做能够为我们真正实现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的平等对话与和谐发展,提供一些思考理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书法艺术才能担负起代表先进文化的重大使命,才能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上的支撑。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但它应该是书法社会学所持久关心的内容。</font>
舍我其谁参佛偈   无名乃道证仙丹

□《中国书画评论网》:
http://www.zgshpl.com/index.php
-------------------------------------------
老无邮箱:zgshpl2010@163.com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中国硬笔书法网 ( 中国硬笔书法网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小区5-101室(432000) )

GMT+8, 2024-11-30 09:54 , Processed in 0.04075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