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5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1-25
- 最后登录
- 2014-8-25
-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76
- 精华
- 0
- 积分
- 778
- 威望
- 0 点
- UID
- 6494
|
关于马宏明硬笔书法的五篇评论文字 一、忙里得闲逸
书中无俗情
——漫谈马宏明硬笔书法艺术
○
胡碧波
马宏明作为青年书法家, 在天水书坛渐有影响。“节庆”前夕,笔者获赠一本《只是热爱——宏明硬笔书法》,夜深人静,躲在书斋,细细拜读,颇觉书作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读马宏明硬笔书法作品,给我清整娴雅的印象.他用笔娴熟,没有“运用不熟,便欲标奇”的劣等用笔之道,故他的作品能自平整而秀拔,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读起来总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怀想。
马宏明,回族,1969年出生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87年9月至今在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公务之余,忙里偷闲,读书练字。在《硬笔书法报》、《中国钢笔书法》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幅,并多次获奖。马宏明是一位用功极勤的青年书法家,在20多年的实践中,他耕耘着,也收获着,收获的不仅仅是喜悦,更多的是一种幸福,一种信念。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赏读马宏明的硬笔书作,你会感受到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勤于创造的人。马宏明在书法创作中的勤奋和智慧,恰是《中国钢笔书法》总编王正良先生和书法家沈鸿根先生教诲的忠实体现。他能把恩师的东西化为自己宣泄内心的语言,又富于想像力和创造力。他把古人原创精神和现代审美内涵融为一体,在书法的创作中,他对字形姿态的塑造格外重视,可以说是到了“字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在他的作品中,线条的质感很强,用笔细劲、犀利、斩截,每个字的形状、取势都别具匠心。其入笔细腻,有微雕家一样的精巧,可谓“尽精微,至广大”。
马宏明长期处于一种苦心修炼,在书学的道路上,他不主张走“捷径”,更不赞成求怪、追时风,而是倡导扎扎实实地从临帖起步,把纯正书风放在追求的首位。基于这些理念,20年来,他心无旁鹜,根植传统法书,厚积薄发。2004年,他的硬笔书法获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铜奖;2005年,其作品获纪念颜真卿逝世122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夜读这本由珠江文艺出版社刚出版的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只是热爱——宏明硬笔书法》,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气韵清新,取法正统,透露出骨力之美,写出了一种新气象、新境界。在品读马宏明书作的同时,不妨看一看收入集子中的10余篇书法理论文章。马宏明在习书之余,对书法理论的研究也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在《关于硬笔书法的继承和创新》一文中,他客观地阐述了创新并不是对传统的背弃,而是推动硬笔书法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在《关于硬笔书法的欣赏与批评》一文中,他提出了“欣赏就是领略美的境界的全过程,而批评则是欣赏过后的总结。”近年来,他发表了多篇质量上乘的论文,在硬笔书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硬笔书法的研究、学习,以学养书,最终使他的硬笔书法作品既见传统又有新意,处处展示出一位书法家浑厚朴实的艺术风范。
马宏明把硬笔书法创作视为一生的追求,正如他在《后记》中对自己说: “能够这样劳动一辈子,是幸福的。”作为他的一位忠诚朋友,祝愿他幸福着并快乐着!
(原载2005年7月9日《天水晚报》
2006年7月14日《中国民族报》)
二、人因执著必成器
○
仁
君 宏明终于出书了,他是抱持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梦想而活的。立德太难,立功又没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于是他就柿子拣软的捏,拿捏起文学和书法两样了。他是把日子当稿纸和宣纸给练了,这一练就二十年, 这二十年,岁月把他从一个稚嫩少年忽悠成一个老成持重、文气很重的俊朗青年,他把自己的时光化为右手拇食二指上的老茧,岁月奄蹇一年,老茧加厚一层。“人总要留些什么给后人”,这是宏明常说的一句话,他终于给后人留下了他的“墨宝”,用碳素墨水造就的宝——硬笔书法。
翻开宏明的硬笔书法集《只是热爱》,如进入一个艺术的魔幻世界。楷行隶篆诸体书法排兵列阵,让我目眩不止,他的字静美娟秀如出水美女,龙飞凤舞如荷戈出征的武士, “曾有清狂左传癖,亦近神妙右军堂”,我想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怀素的狂草以及后人经常研究的那些屋漏痕、锥划沙的都脱不开一个勤练的缘故,爱迪生不是说过吗,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是热爱,也只有热爱让宏明走过了这往事如烟的岁月,使他站到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把生活艺术化的高度。
宏明的生活是多艰的,老天在生活中几次关上了他的门,让他无路可走,但老天总是开着他的文学和书法的窗,让他在夺门难出的时候,只有通过文学和书法这个窗宣泄人生的愤懑和痛苦。愤怒出诗人,苦难成英才,这是老天的铁律。面对宏明,我相信了人因执著而必成器。
宏明的《只是热爱》如今成了我的案头之物,当我有了宏明书法这个参照物后,我才发现我的字真的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于是我也下定了决心,化岁月为绕指茧,把时间当稿纸和宣纸练。
(原载2005年7月15日《天水晚报》
收入刘铁军董河燕编著的文集《甘肃民族工作采访报道纪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