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浅谈《好太王碑》的艺术特色 </p><p> 吉林王洪宇 </p><p> 一九九七年九月,笔者专程前往吉林省集安市参观高句丽文化 遗址,曾一睹《好太王碑》的风采。<br/> 《好太王碑》全称《广开土好太王碑》,也称《好太王碑》,建于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此碑高6.39米,呈不规则柱状,四面环刻。碑文尚存1500余字,字的大小一般为15厘米左右。由于石质粗糙,加之风雨浸蚀,碑身文字较模糊。<br/> 《好太王碑》书法艺术风格可谓独树一帜,概括起来具有如下特征。<br/> 一、线条含蓄、自然淳和。<br/> 此碑融隶法、篆法,楷法为一体,用笔以圆笔为主,线条藏头护尾,转折处圆润舒缓,不露锋芒。另外,运笔时提按变化不大,没有隶书典型的“蚕头燕尾”。如“王”、“来”等字<br/> 二、结体方正,丰厚平实。<br/> 此碑结体“外紧内松”,不过分张扬主笔,也没有较大的收放开合变化。横平竖直,体态方正严整,厚重中透射出一种静穆之感。例如:“自”、“卯”、“年”等字。这种结体方式与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及伊秉绶隶书有着极为相似之处。<br/> 三、布局有序,宽博质朴。<br/> 此碑字距与行距较为相近,排列整齐,但绝非“算子”之状。字的大小,形状参差多变,既自然灵活,又显得落落大方。<br/> 四、粗旷古拙,苍劲野逸。<br/> 《好太王碑》的另一重要特色,就是在看似平和的背后蕴藏着一种野逸之气。《石门颂》通过“外放”表现“野”,而《好太王碑》则以“内敛”表现“野”。临习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否则易流于古板。<br/> 总之,要想全面把握《好太王碑》的艺术特色,单从技法入手是不够 的,还需要以一种朴素,旷达的心态去细细体察和品味…… </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4 12:06:2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