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9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8-4
- 最后登录
- 2013-7-6
- 阅读权限
- 150
- 帖子
- 258
- 精华
- 0
- 积分
- 1594
- 威望
- 0 点
- UID
- 4256
|
本帖最后由 邹志生 于 2010-6-11 21:51 编辑
发表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一期
书法教育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邹志生
【摘 要】 现阶段的书法教育及书法艺术的发展已陷入混乱无序和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这些无不发人深思、令人焦虑。因此,看清现状、指弊寻因、提出对策、解决问题是当前之要务,这对于书法本身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书法教育; 现状; 问题;原因; 对策
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文字,高水平的文字书写造就了书法艺术的诞生,而书法艺术对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书法艺术作为我国的国粹理应在当代受到重视、得到推广,但从书法教育的角度看,其现状和前景令人担忧。
一、现阶段的书法教育混乱无序
近年来从网络上得知,许多地方按教育部要求已将书法教育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全国各地书法师资严重短缺,如深圳市2008年需要引进书法教师的数量高达3000余人之多,假如全国各中、小学的书法课都开起来,所需要的书法教师其数量将非常庞大。而全国现在持有书法专业文凭的、合格的书法教师少之又少,书法师资的供求矛盾日渐突出。与此相反的是,我国书法教育的现状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已经糟到了不能再糟的地步,这种状况虽然不是尽皆如此,但占了多数,明眼人是有目共睹的。
(一)中小学书法课名存实亡,民间书法培训杂乱无章. 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官办加民办的形式在进行,普通高等教育近年也部分引进了民办机制。为了挤过高考上大学的“独木桥”,无论是官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课程基本停开,或名存实亡,课时全部让给了升学试卷上必考的课程。但值得庆幸的是,一些有远见的家长为了提高子女的综合素质,使孩子在将来的就业、从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在学校的课业之外自己花钱拜师启蒙,让孩子学书法。学校老师的字写不好、教不了,只好投奔民间书法培训机构。然而,这些民间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教学混乱、唯利是图。好的情况是书法家任教,教学有一定的成效;差的情况是“老师”自己尚未入门,南郭吹竽充数,大多数“老师”自己昏昏,别说书法理论,就连基本技法都没弄清,他们又怎能使人昭昭?授课无计划,就字论写、信口开河,他们教出来的学生在技法、结构、章法上的坏习气不少,养成痼习,欲改之则难,将学生引向低俗的“邪路”者不在少数,所教学生中出类拔萃者乃凤毛麟角。有例为证:2003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贯彻教育部特招政策,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免试招收书法特长生,经过专家严格考核,湖北省几十万应届高考生中唯有一名学生被录取。这个数字说明,尽管社会上民间书法培训搞得红红火火,但真正的人才却出得太少。
(二)高校书法课敷衍其事,师资短缺影响正常教学。 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已近乎空白,中小学要把时间用在应试升学事业上,现在开设书法课的只有部分大、中专院校。除了江苏、浙江、辽宁等省的大部分高校情况较好外,其他一些高校的书法教育不是为了书法艺术事业,而是为了就业方便,为了学校的“产品”适销对路(此举无可厚非)。但其书法教育的情况如何?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大多数学校问题多多。
现在出现了这样很难理清的尴尬局面:一些开有书法课的学校需要书法教师,绝大多数师范院校却没有书法系、也不设书法专业便无法提供师资;有的师范院校有意开设书法专业但招不到有书法基础的学生;一些书法基础较好的中学生想学书法专业但由于理科成绩欠佳考不上大学;进高校的门槛逐年加高,没有博士学历不能上高校讲台,能写好字的往往没有高学历;总之,情况复杂,恶性循环。因此,一些想开书法课的院校因无师资只好作罢,另一些不得不开书法课的院校只能另想他法穷对付。
穷对付的高校其师资情况如何?就笔者所在的湖北地区高校而言,近百所高校除极少数几所高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外,更多的高校没有专职书法教师,据了解别的省份也强不到哪儿去。请看这些高校是怎样敷衍书法教学的:一是校内调剂师资。不论是否真懂书法只要字写得“过得去”,教任何专业的教师都可以上书法课讲台。二是向外借聘师资。校内实在找不到书法师资,就借用社会上的书法家当“老师”,这些“老师”绝大多数没有作为教师所必需的文凭学历和教师资格证,不具备系统的书法专业理论知识等最基本的条件,没有经过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的专门训练,学校借用他们,只是看中了这些“老师”书写的实践经验多、体会深,能出手示范。三是滥用劣等师资。这些师资的来源很杂,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既无学历又无实际书写水平,更无规范的教学模式,钻高校某些教学管理者和学生不懂书法的空子,凭借一知半解、杂耍式的写字方式和笔下的“龙飞凤舞”糊弄人。前两类师资带来这样一些问题:能讲的写不好,能写的讲不好,他们在教学上都缺乏全面、系统的书法理论作支撑,授课时只能就字论写,或不知其然,或知其然而说不出其所以然。向社会聘请书法家老师还算是好的,他们有的字写得颇具水平,有的长于书写技巧的讲解,有的能出手示范,但却不知教学过程须循序渐进,授课的理论性、条理性、技巧性和艺术性之差实在不敢恭维。调剂的和滥用的师资虽说不多,但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学生个人其负面影响都是极不好的。
就像农民种地一样,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的,书法教育的不投入肯定是颗粒无收,低投入也不可能带来高产出。上述两种情况各有不同的后果:师资不济使得各级各类学校的书法教育不能正常进行,没有师资的学校干脆不开书法课,想学书法的学生求学无门,而学费却一分没少交,学校教学就像集贸市场的小贩耍奸猾——“短斤少两”;敷衍其事的书法教学并不比“短斤少两”好多少,关键是那些不太地道的“老师”不能教给学生以正确无误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在言行及书写上的某些不良习惯和习气从反面影响学生并难以改正,就像奶粉里加了“三聚氰胺”,毒害学生并留下后遗症。书法课该开的不开,老师该教好的没教好,学生该掌握的技能没有掌握,不该学到的毛病倒不少,这才叫做误人子弟。高考试卷上的文字写得一塌糊涂不堪卒读,多数大学生的一手字都不敢恭维,一般社会青年的字更是惨不忍睹,这些就是证明。
(三)书法教学管理混乱,计划不周且课时不足。 兴办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必须经过缜密的思考来做决策,通过周密的计划来安排各教学环节。但书法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关于计划不周。 这说的是某些院校书法教学计划不科学。一是开课时间晚。书法课要早开,最好在大一就开设,课程学完后还有两、三年的时间用来练习提高。但事实是很多院校晚至大二或大三才开书法课,学生写字刚刚上手、还未入门就已临近实习期或求职期,想提高却没了时间,想应用又不够水平。二是教学无大纲。一些院校教务部门对书法教学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到位,书法教学无大纲或有大纲却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老师的教学不能体现出科学的教学规律和教学环节。三是老师无教案。有些书法老师上课没有教案,课堂上信口开河,既无条理性,又乏科学性,有时甚至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四是学生无教材。高校里一般课程都有规范的统编教材,但书法教材由于尚未纳入统编之列,一些高校的书法课堂要么无教材,要么教材粗劣或简陋。作为尚处书法教育启蒙期的各类学生来说,没有教材的书法课绝难避免教学的混乱,而那些劣质教材更难免除误导学生的谬弊。
关于课时不足。 这说的是安排给书法教学的课时太少。据了解,开设书法课的院校大多只安排了30学时的授课时间,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有的每周两节,15周授毕,有的每周三节,10周授毕,艺术专业的书法教学大打“车轮战”、“疲劳战”,每天4节或6节连日上、两周或一周时间内讲完全部内容,学生没有消化和练习的时间。每周两节的虽说时间偏紧,但前后还有近四个月的时间来消化、体会和练习,每周三节的满打满算只有两个半月的时间练习,而那一周或两周集中授毕30学时的书法课,学生没有消化、领悟和练习的时间,这肯定是有违教学规律的最不科学、最不负责、最没有效果的敷衍行为了。
(四)学生对课程认识不足,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上面所谈到的外部条件制约加上学生对书法学习的认识不足,使得书法教学的效果欠佳,学生的书写水平提高缓慢。艺术设计专业的书法是必修课,学生进课堂学书法是为了完成学业计划,而不是自觉行为,所以为数不少的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不高,到课应付差事,课后不练不写;作为公共选修的书法课,虽然学生选课出于自愿,但为学分而选课的不在少数,选课不到课,到课不听讲、课后不练字的现象较为多见,加上过去十几年在书写上形成的坏习惯难以改掉,故书法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书写水平提高缓慢,这在高校里是普遍现象。
二、诸多原因造成诸多问题的产生
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书法也不例外。总结解放后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分析书法教育的种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书法教育问题产生的个中因由——
(一)教育大政的忽略.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国教育借鉴的是苏联模式。苏联模式中没有书法一说,所以从那个时候起国家的教育政策也就没有考虑到书法教育,迄今为止国家设立的艺术类高校中既有美术院校(重视西洋美术)又有戏剧院校(重视演艺),还有音乐学院、服装学院,唯独没有书法院校,甚至在师范院校都不设书法专业,少有师范院校全面开设书法课,某些师范院校仅在文科系开设书法课,还有一些师范院校居然文理科师范生都不开书法课,这些情况对于书法艺术的发源国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笑话和遗憾。形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国家没有明文将书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国策之中,另一方面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书法教育的忽略。
(二)基础教育的排挤. 在文革以后我国的教育改革成效显著,但在一些方面又难免顾此失彼的弊端。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为追求升学率而把无关中考和高考分数但真正能培养学生素质的课程如音乐、书法等挤占得所剩无几或干脆不开,这就使得素质教育几乎成了空话。最突出的就是书法教育几成空白,书法人才的梯队出现了断档。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国家不办书法院校、师范院校不设书法专业、一般院校不开书法课程,最终结果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字到了无法辨认、不堪卒读的地步。这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国不应有的现象,也是创造书法艺术的先贤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三)文化变革的冲击. 中国书法教育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在近、现代经历了两次沉重的打击: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二是电脑普及。“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弃毛笔而用钢笔的人越来越多,书法艺术的发展遭受了自它诞生以来第一次外力的冲击,但当时及后来的半个多世纪,人们仍然看好一笔好字,无论用毛笔或钢笔都还是手书,都非常重视汉字书写的美观性,现在的中老年书法家多是在那个时代熏陶出来的,但与历史相比较,“五四”以后书法发展的颓势已经显现。中国书法发展遭受的最沉重打击来自于电脑普及,这种打击还不能说是毁灭性的,但“杀伤力”是极大的,远远超过“五四运动”。电脑全面普及在极大地方便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使得很多人放弃了传统的书写方式,文书写作电脑化致使一些文化人不会写字,书法教育荒漠化致使绝大多数国人的写字水平低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
三、规范书法教育和复兴书法的对策
书法艺术的处境、书法教育的现状人们有目共睹,要解决这些问题,既要抓根本又要抓细节,上下齐努力,营造书法教育和书法发展的最佳环境。
(一)国家决策层要在思想上重视书法教育. 决策者们要在思想上重视书法教育,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指导行动,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只要决策层重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基于这一点,所以笔者建议:
1. 将书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计划。 国家的决策层当从文化传承、文明建设、珍惜国粹和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来正视和重视书法教育,将书法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的大纲,建立相对完善的书法教育体制,提供书法教育专用资金。
2. 将书法作为考核公务员的手段。 为了体现决策者对书法教育的真正重视,当从各级行政机关做起,将汉字书写水平的高低作为招聘公务员(未来的领导者)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获得较高层次的《书法等级证书》者将被一票否决,不予录用。
(二)教育主管部门要在行动上落实书法教育.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国家应该对其加大投资,从书法教育抓起,从孩子抓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 组建书法教育专门院校。 国家投资或官办民办相结合,组建国家级书法高等院校或一定数量的地方性书法院校,采用切合书法教育特点、符合书法教育规律的考核和招录方式,适当降低高考录取线把真正爱好书法且有较好基本功的好苗子招进学校,或实行特招政策放宽年龄限制,从社会上破格招收已有相当基础的青年书法人才,利用现有的、高水平的书法专家资源,把书法教育搞上去,培养千千万万的书法人才,使之形成梯队并充实书法教师队伍,为书法艺术的传承解决源头根本上的问题。
2. 高等师范院校设立书法院(系)。 在现有的高等师范院校广泛设立书法院(系)是短期内改变书法教育窘境的最可行的途径,聘用各地书协中能规范写字且善于授课的书法家经过《教材教法》课程培训后协力书法教学,或从现有的书法专业毕业生中招用师资。有了书法院(系)就可以获得专项招生指标,从应届高中生中招录书法好苗子,给足课时,专家、教授传之以书法理论,名家、大师教之以创作经验,教育专家授之以教材教法,专门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书法教师以弥补师资力量之不足。在师范院校设立书法院(系)的同时,包括数、理、化等在内的所有师范专业都开设书法必修课,并明文规定师范生的书法水平必须达到较高水准、考取较高等级的证书才能毕业、才能上岗、才能从教。
3. 书法教材建设规范化、系统化。 由国家教育部牵头统编若干套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书法教材。要有组织、有系统、有层次地在现有的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将书法教育开展起来,要把教材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并且分专业、分层次编写,以保证其严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如高校书法专业的系列教材中应该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文字学、书法史、书法名作赏析、历代书论通读、书法美学研究、书写技法讲解、书法创作示范、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单本教程,重在全面系统,专门为培养书法精英和书法师资而编纂;师范院校一般专业的书法课重在练字,其教材可参照这套专业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若干章节编写一部实用型的教材,重在楷书和行书的书写技法、间架结构、章法布局,旨在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以应对未来教师岗位上的课堂板书和作业批改;其他如司法、财经、医学、文秘等专业的书法课也是重在提高书写能力,以应对未来各领域工作中的文案书写,可参照师范院校一般专业的书法教材更简约地编写;作为中、小学生及幼儿启蒙用的基础书法教材,要编得浅显易懂,便于入门,范字选用不仅要规范,更要美观大方。
(三)用书法考核教师。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现有的书法家大多是从小模仿老师的板书起步的。所以,老师写一手好字是职业的需要,是为人师表的需要,是塑造自我形象的需要,是发展书法教育的需要,更是复兴书法艺术的需要。那么在现阶段,要想老师的字写得好,就必须对他们施以压力,这个压力就是建立书法考核制度,将书法作为教师从业资格审查和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之一,就像外语、计算机考核一票否决制一样,写字水平达不到规定的分数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也不得晋升职称。被考核的对象是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乃至幼儿园里包括教师、行管教辅人员在内的所有教育工作者,绝无例外。这样可以互相影响,形成氛围,求得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四)将写字列为高考内容。 推广深圳经验,将书法作为必修课开进中、小学课堂的同时,还要把汉字书写水平作为中考、高考语文试卷的卷面评分项目加以考核(不另设书写专题考核,视卷面书写水平适当计分,分值约占试卷总分值的5%),在卷面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中、小学重视书法教育,督促人人写好一手字,培养大批书法好苗子输送到大学,为书法教育的深入和书法艺术的发展打好基础。
以上是笔者对现阶段书法教育的一些思考。假如篇末的那些建议真的能够被采纳,举上下之力把书法教育搞上去了,到那时:各级各类学校的书法课程广泛开设,书法活动蓬勃开展,书法研究和创作蔚然成风,人人写得一手好字,国民素质大大提高,文明建设硕果累累,书法艺术复兴繁荣并在世界艺术之林中重振雄风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稿毕于2008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