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写给《书法生活论坛》刘志华的信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17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3
最后登录
2017-5-10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2784
精华
2
积分
19271
威望
0 点
UID
13

硬坛精英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5 01:19: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感谢老管的支持和帮助!!!
欢迎大家来<书法生活论坛>的老管工作室作客~~~
http://sfsh.5d6d.com/forum-52-1.html


写给《书法生活论坛刘志华的信



志华仁棣如晤:
    按前几次电话磋商达成的共识,我最后敲定了《管季超工作室》三个子栏目的名称,对栏目的定位再作些阐述,请你帮忙斟酌一下。如无不妥,今天晚上《工作室》正式“开张”:
——第一个子栏目:《且读且思》(下注一行小字:“一位中年教师的书评和读札”):刊发我的书评文章和读书札记。我在《我的读书生活》、《我的收藏故事》、《讲述咱们硬笔书人自己的故事》(之一)等@文中曾经提及过自己的一些个人经历。
我成长于教师家庭,45年未曾离开过校园,由读书而教书而研究如何帮助中小学教师教好书,由看“小人书”而贪看小说而泛览各类文学作品而旁及政史、书画艺术杂著。进入中年后,阅读兴趣相对集中于教育理论和艺术理论,但亦常有目光所及,旁逸斜出的状况。
    读书于我,既是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努力胜任本职工作的必需,无法排斥“功利目的”;更是一种经年累月形成的生活习惯,一种忘却功利、发乎性情、妙不可言的休闲方式。
    在这个子栏目中,我会不定期放入一些书评文章(大部分会集中在教育理论新著和艺术理论专著的评介上)。要说明一下的是:这一类的书评文我会按照向公开出版的教育类书刊投稿的要求和口味来写。每写一稿,即“一稿二投”。先投教育类书刊,10天内得不到刊发的明确回复,马上发到这个网上“工作室”的子栏目中。这种做法请志华仁棣理解。其实,这也有好处。因为不是为了专在这个子栏目中使用,文字表述上或许会更谨严和雅致些。
    我只所以乐于“自己给自己布置任务”,设此子栏,是想“催”着自己静下心来,细嚼慢咽,好好地读一些值得一看的好书,避免沦为一个“知道分子”,避免让阅读生活“快餐化”。例如近期正在细看的是西中文先生所赠《书法传统与现代论纲》(收入《当代中州书坛学人丛书》)以及买来好长时间未及细看的邱振中书法论集《神居何所》、《书写与观照》、《书法的形态与阐释》。教育类的书则是另三本: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和王尚文著《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以及李海林的《语文教学科研十讲》。
在“慢读”之外的泛览中,我会随手写一点零散的读书短札。积到三、五十则时,即放到这个子栏目中。这一部分则可能是散漫的、长短不一的,不过多打磨而让其保存“阅读初感”的随兴的文字。例如昨日收到《青年书法》责编李丰原仁棣寄来的十期赠刊,我总要站在“一个细心的读者”/“一个书画票友”的角度留下一点文字。不然,对不起丰原费神寄刊之劳。丰原千里寄赠我书刊之雅礼,季超还之以逐字细读刊布@文读感之诚心。
    这一部分读札在写作时,不会想着“一定要刊发”或“一定要让网友都喜欢”。我只想写出我“作为一个读者读到这些书刊时的即时感受”,不求周到,难企深刻,唯求真诚。
——第二个子栏目:《凸斋视点》:(下注一行小字:“教育理论与艺术理论研究问题的学术综述”)所谓“凸斋”,即“秃”斋。季超未及中年即开始落发,如今已是头秃如僧。常有人善意地调侃曰“中间一个溜冰场,四周围着铁丝网。”如今中年男人“水土流失”者不少,要“绿化”脑壳已不可能。咱何不干脆将咱网上“工作室”子栏目径称为“秃斋”?“凸”者,即“秃”之同音也,或可添趣。网友们硬要理解成许三多《士兵“突” 击》的“突”,咱也不拦着。
   其实最恰当的解释是:管季超以自己的阅读视野所及,借助相关资料积累,集中完整的时间,选择一个课题,“突”击撰写专题的学术研究动态综述文。
   从治学方法的角度说,这个子栏目中的文字兼有“文献研究”和“资料长编”的功能。放进去的文字力求“让内行认同,让一般爱好者省却查阅文献之劳。”
    这一类的文章写起来耗时费力,不可能高产,一年能写四篇就不错了!但我乐观估计,每放入一篇,转帖率都会很高!!
我独立创意,全程操作、个人执笔、自费完成的《想一想,再往前走——当代硬笔书法家问卷调查综述》一文请转帖于内。花了气力,我舍不得。
——第三个子栏目:《阅网拔萃》:(下注一行小字:“为你作网上导游”)我一直抵制阅网,一是因为工作太忙,二是因为网上信息太过芜杂,耗费时间。现在这种观念虽略有转变,但看网也极少极少,浏览时速度相当快。有些东西我并不细看,瞄瞄标题,判断一下内容,往往就点了鼠标。
    但真要认真地看起来,又似乎有话想说。那干脆就每隔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集中看网一、二小时,代网友们作一些去粗取精、探幽索微的“选景”工作,好心好意地作一回“导游”。
    我想,咱的这种善意,各个网站和有相近看网兴趣的网友不会不领情吧?
    先试一、二回再说。
    前两个栏目是咱的“私家园林”,只发老管的文字。
    第三个子栏目则间或邀约有同好的网友放进类似的“导览”文字,各署各的名,各负各的言责,我看也未尝不可。
    如我太长时间忘了放入“导览”文字,志华仁棣也可帮我精心选择(!!)放入一些或“使人读而受益”,或“令人读而解颐”的精华转帖。转帖时务请注明原作者及转自何网站!!!
    志华,你为《书法生活论坛》作的定位是“平民化、生活化、实用化”,我的这三个子栏目是不是太过“书生气、个人化和边缘化”?是不是游离于你的“主打”意图?
    转念一想,实也无妨,况且仁棣为我“开店”的雅意我要领爱!“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咱这里只产得出“白菜”,你硬要我拿出“萝卜”来,岂不让我为难?网友们在你的网站其他部分看得过瘾了,或许鼠标一点,踱到老管开的“店子”里逛逛,聊上几句,也未可知。
哦,对了!这三个子栏目同属于《管季超工作室》,版主咱就不好意思让给别人了。“旗舰店”的店牌我已请省硬笔书法家联谊会主席臻良兄题好了,真正的陈义经先生书风,端肃大气(拍照后再放上去);三个“门市部”的店牌就暂时用印刷体吧。
   “静悄悄的玫瑰静悄悄的开”,《书法生活论坛》新设的《管季超工作室》今天晚上由高大俊朗的志华兄弟轻点鼠标——开通!
    咱的“店子”开业不扎彩门,不放鞭炮,不铺上红地毯让礼仪小姐捧着盘子请什么什么人来“剪彩”,只用刚刚从邮箱里收到的北京青年学者朱中原先生的一篇甚得我心的《我说老管》作为迎宾礼。
    看一下手机,记一下时间——2008年3月4日。
    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


管季超于孝感致远斋北窗匆匆


08-03-04

430300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办公室 刘志华
邮  箱:hpzh666@163.com       手 机:13886187722
长抒远志临苏壁 ------- 妙写高华出董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中国硬笔书法网 ( 中国硬笔书法网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小区5-101室(432000) )

GMT+8, 2024-6-16 20:16 , Processed in 0.03652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