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56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1-12
- 最后登录
- 2011-1-6
- 阅读权限
- 150
- 帖子
- 360
- 精华
- 0
- 积分
- 6699
- 威望
- 0 点
- UID
- 6448
|
书法创作中的题款、钤印和装裱问题浅谈
题款、钤印和装裱问题是书法创作中,促成形式美感的重要形式之一。题款虽然不是书法作品的主要部分,但能反映出作者在书法上的实际水平与章法修养;钤印则是书法章法形式美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意义上的书法作品,多是以欣赏、展示为主,故没有装裱,或缺乏装裱意识的作品亦能难大雅之登,故而有必要对这三个方面作些认识。
一、题 款
题款,又称署款、落款。在古代书论中,有“题款题跋”的说法,根据颜师古所注《汉书·郊祀志》中说:“款,刻也;识,记也。”又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可见,款识要求,古已有之。题款要根据作品的空间需要,空间大,该长则长,空间小,该短则应该短,有的作品因受布白的空间所囿,甚至只钤印不落款。好的落款,不仅是对作品的最好注释,而且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用,所以说题款岁不是主要的作品内容,但其锦上添花的妙用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题款内容可以是对所书文意的出处作注释,也可以是对创作心境的描述,或者记录创作该作的时间等。从文字的长短功用上看,题款有长款、短款、穷款、双款和无款。
长款即从文字内容上讲相对较长,主要记录书家创作该作的缘由、时间、年号、地点,或者创作的心情、感受,或对正文释意、或借题发挥、或抒发感情、或妙悟书理、或品评赏鉴,其文字要求简洁明快而有趣味,若能妙语时出,与正文相呼应,仿若一篇优美的散记文章,读后令人心仪,则为佳作添辉。
短款一般只落作者创作该作的时间,斋号和姓名字号,文字较少,亦可有新意出,如时间的书写上,可以不写具体的时间,而用时间性事物来代替,如“书于桂子花开之时”、“呵冻作此”等。
单款亦称穷款,一般只写作者名字,字数及其大小依据作品空白而定。双款又分上款和下款,往往是馈送时用的,所以上款的文字内容可以是“××先生雅教”、“××方家赐教”、“××先生鉴正”“为××先生补壁”或“××先生笑纳”“××先生嘱书”等。下款写明书写者的名号、创作时间并盖章,在对联的书写中,上款一般落在上款正文右侧,下款可落在下联左侧,下款头略低于上款头。如果题款处未能有足够的空间,则可直接钤印,有人称它为“无款”,亦有人称之为穷款。
从落款的位置上讲,与正文要有一些轻重。一般不齐正文上,也不能齐正文下。因为这样一不能使作品有透气处,二不能让章法有变化。款字题好了可使作品增色,反之则会破坏作品,当慎之而行。
另外,从字体上讲,落款之字体与正文之字体要相互参照,并有些要求。具体说来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正文是甲骨文书法,题款可用正楷、行书、章草,笔画粗细、用墨之轻重与正文相仿,可加释文;正文是金文大篆与正文是甲骨文书法题款相同;正文是小篆者可用楷书、行书、隶书;正文是隶书者宜用楷书、行书;正文是简牍书者,可用行书、章草和草书;正文是楷书者可用楷书、行书;正文是行书者,题款与正文字体相同;正文是草书者,题款与正文字体相同。从字体的大小来看,题款字体大小要小于正文字体,但亦不能太小,其风格类型宜与正文相仿佛。
二、钤 印
钤印与题款一样,一方面是标明作者、斋号;另一方面它也是书法形式美构成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所谓万墨笔中一点红,印章的钤盖所使作品更加生动,使作品更有艺术整体感。
印章分为“起首章”、“压角章”、“名号章”、“闲章”、“斋号章”等。“起首章”一般钤盖在幅首第一第二字之右边疏处;“压角章”一般钤盖在作品左下方,如果是对联形式的
书法作品,则钤盖在上联最末字与倒数第二字中间靠线,纵向上与“起首章”齐;“名号章”和“斋号章”亦合称“名印”,一般白文者多,名印大小要略小于落款字体,如果分量不够,可在其下加盖一方“斋号印”,两方“名印”最好能一朱一白,白文在下,朱文在上;至于“闲章”则根据具体的空间而定。
钤印因为是作者完成作品的最后环节(装裱一般不是作者完成),故而要慎重。印章的大小往往要略小于题款字体大小,太大则显笨重,太小分量不够。就其数量来讲,要根据其候印的空间来安排,不可少印,亦不能滥印,其前提是要使作品的整体效果能和谐。诚如前面所讲,大小、位置处理得好,能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之妙,如若处理得过于紊乱,则自有泛滥添足之弊,破坏作品的完整性。最后,在印泥的颜色的选择上亦当作适当的留意,一般印泥的颜色有朱红、大红、深红、古铜色等,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到作品的整体风格,另一方面要考虑到纸张与装裱锦绫之色彩。
三、装 裱
把装裱放在书法创作中谈并非是要把如何装裱说清楚,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装裱是装裱师的工作。我们认为装裱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应该有专门的人作专门的论述,这里,我谈装裱旨在说明作为书家来讲,要能对自己的作品在装裱时如何用色、装轴等一系列问题给出自己的想法。因为只有作者本人才更了解自己的作品,需要什么样的绢色绫彩?该用什么样的形式?天头、地头、上下隔水有什么样的特殊规定?切边过程中要如何切?切多少?作者要提出设想,因为对于书家来说,这是一种能力与修养。另外,我们还要考虑一下展览、悬挂作品的环境。总之,这些讲究都是为突出作品的视觉审美效果,都包含着书家独特的艺术气质与感受。
王 景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于堰逸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