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38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7-9
- 最后登录
- 2017-10-14
- 阅读权限
- 150
- 帖子
- 193
- 精华
- 0
- 积分
- 14568
- 威望
- 0 点
- UID
- 688
|
本帖最后由 易新生 于 2013-6-9 11:05 编辑
今年3月底,同陈金兄一道造访陈新亚兄,回头得一文,发上。
进山访新亚
易新生
昔时苏东坡谪迁黄州,倒也落个清闲自在,踏访山中,观大江东去,赋赤壁词章,一路高歌,过蕲春,曾“解鞍敧枕绿杨桥”,听杜宇啼鸣。千年之后,陈新亚效东坡之风,放弃工作,移居蕲春山中,作字、作画、作文、抚琴,另加耕灌修治,以躲避城里喧嚣。
山里安静,新亚兄置身其中习字、弹琴、读书,是不用担心的,唯生活起居之类琐事叫人很难想象。春分时节,万物复苏,思友之情如春天的野草在心头疯长,倾心与思念驱使我等,得上山看看,经陈金兄与其相约,我们一同进山造访。
驱车从武汉一路向东,三个多小时,赶到新亚兄所在的三角山下小镇。如今,高速公路四处通达,行车三小时,可以想见其远。从小镇进山,弯弯曲曲走半个多小时,到一座小村庄——会龙池村,道路不通了,弃车问路。一老者遥指远处道:山中那片竹林深处即是陈新亚家。
他和夫人早已站在高处阶前迎候。夫人头扎村姑长辫,身着素装,脚下之鞋粘满了泥,俨然一副村人的打扮。我问她:“从武汉回山?”她答:“不,已提前办理退休,也进山作‘野人’了。”真应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那句老话。看来,她也愿过清静日子。
新亚兄去职多年了。起初,他还身居闹市,我们时常见面。当时他也曾言及移居乡下的想法,但是说归说,听归听,我打心里认为不大现实,即便他下了决心,这事也不是马上能做到的,因为,考察落户地段、筑巢造屋等事项操作起来并不那么简单。再说,他在城里有居室,即使上山建了房,也不会长久居住,无非偶尔得空到山里吐一吐气罢了。谁知几经往返蕲春,他竟购得一处民舍的居住权,经过改建和重修,山居之梦竟然变成了现实,而且有扎根住下去的意思。说几桩事你听:为了进出方便,他于2011年学了驾照并购买了越野车;为了生活方便,让夫人早早完成从大学教师到耕种自给山民的角色转换;为了增添生活乐趣,在山里养鹅养鸡养猫,这鹅以前多少我不知道,反正现在还有公母五只。他与村人关系极好,偶尔下山,家里的鹅啊猫啊,就由邻里临时看管。这些,都是他长期居住的表现。
午饭时间早就到了,我们直接走进他那宽大得占去半个屋子的客厅,围着书案般大小的长桌落座。其实这客厅也可以称作厨房,因为灶台就在其中。夫人早已弄好满桌的菜,鱼肉之外,其它芹菜、茼蒿、儿菜等都是他们亲手所种,蛋类是自家鸡鸭所产。农家土灶做出的饭菜真香。
偏安一隅,远离世间琐碎,走近青山绿水是历代文人的雅好。饮茗耕研、锄园种竹倒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用古人的话说叫“复得返自然”,用今人的说法,这日子属“环境友好型”。新亚兄为山里清居命名“八分园”,这“八分”大概是指陈府及周遭占地。山上通有水电,基本生活条件不成问题。现在房子有并列两栋,一高一低,皆坐西向东,背靠达摩峰,面朝笔架山。站在门口,即可看远山苍翠,听林间鸟鸣。这样的居室让他感觉能“接地气”。低处那栋房为村民老屋改建,保持旧貌,略加修整,侧门新砌一水池,水源当然是山泉,这水用来洗洗涮涮,灌园浇菜。高处为新居,门口一侧有株梧桐,另一侧有株木瓜,且皆高大。新亚兄山居后自号木瓜,大概与门前树木有关。屋后露出一块块山体大石,石中有丛竹、枣树、野草什么的,石间整出的空地用于种菜养花。朋友从国外带回郁金香种子,他居然栽种成活,而且开出了花。屋前树影摇曳,屋后竹林屏掩,走在野草挡脚的山坡上,满眼之花分外艳丽,闻闻山里的气息,听听虫鸣鸟叫,看看蜂飞蝶舞,其感觉当与“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相合了。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新亚兄二者兼具,日子过得很平静,很享受。
围着陈府转了一圈,进得新居书房煮茶畅饮。一杯香茶在手,清谈漫不经心,不亦快哉,而从茶中体味到的是知心、暖心、舒心。
这里常有雅客造访。去年冬天,友人从山东威海驾车十多个小时,迎雪前来,深夜赶至陈府,上演一番雪夜之访。晋代有“王子猷雪夜访戴”,今亦不乏风雅之人。
在我看来,山居也有它的不便。一者,买个荤菜、豆腐,发个邮件什么的,得托付小卖部“老板”下山代办。再则,读书人爱书,有些书他在城里有,而人在山中,查阅不便,因此他现在购书就时常买两套。第三,这里高岭白云不止新亚兄看中,也引来旅游者的目光。据说这一带正准备搞旅游开发,过上一段时间,路会变好,人会变多,一旦变得满地是广告、到处是买卖人的时候,新亚兄的那份安宁就会被打破,那时他是否还得另寻一处栖身之所呢?
古有“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说法。“兼济天下”是政治家的事;“独善其身”则人人可为,而新亚兄在这方面比他人考虑得更深,走得更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