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字书写何以能够成为艺术 [复制链接]

Rank: 2

在线时间
4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8
最后登录
2013-12-27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2378
精华
1
积分
6997
威望
0 点
UID
257

版主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24 17:41: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2"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class="title" align="center" height="50">汉字书写何以能够成为艺术 </td></tr></tbody></table></td></tr><tr><td valign="top" align="center" height="25">http://www.gjart.cn 2006-9-27 14:22:25&nbsp; 作者:宋凤洲 &nbsp; </td></tr><tr><td id="fontzoom" style="FONT-SIZE: 13px; COLOR: #000000; LINE-HEIGHT: 125%;"><p><font size="4"></font>&nbsp;</p><p><font size="4">&nbsp;&nbsp; 中国书法这门艺术,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是典型的东方艺术;是“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宗白华);是“一种善于表现人类高尚品质和时代精神的特种艺术”(沈尹默)。“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沈尹默)。</font></p><p><font size="4">&nbsp;  千百年来,中国书法的艺术地位和艺术价值经久不衰。她的高雅和精湛、优美和深邃,不仅是历代文人墨客必有的修养,也吸引和感染着无数的官员和普通百姓。她拥有极其广泛的使用领域和众多的“向往者”、“倾心者”。那么,汉字的书写为什么能够成为伟大的艺术奇葩,又是哪些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呢?</font></p><p><font size="4">  当我们对汉字的创造与演变过程,对汉字书写中艺术思想的渗透以及对文房工具的特殊功能等进行了一翻分析和研究之后发现:汉字特质的艺术“基因”、书家的意象书写和文房工具的可为性是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原因。</font></p><p><font size="4"> &nbsp; 一、汉字的艺术“基因”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础</font></p><p><font size="4">  我们知道,中国书法是关于汉字的书写艺术。从表面形式上看,中国书法就是表现汉字。所以,汉字的形象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形象。汉字到底有没有可塑之像,又有哪些美的艺术“基因”,试作如下分析:</font></p><p><font size="4"> (一)基于自然物像的天生丽质,使得汉字可塑</font></p><p><font size="4"> &nbsp; 1、汉字的特质有像</font></p><p><font size="4">  在世界上5600种语言中,一半是有文字的。这些文字大致可以分为表形、表音和表意三种类型。以音素为主的表音文字,如英文、俄文和德文,形单数少(如英文只有26个字母),无像(相对汉字)可言,也无意义,只可感知其音。汉字就不同了。它是“音节·表意文字”(孙钧锡),其特质是以形表音表意,是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体。也就是说,汉字,可以使人感知其读音,领会其意义和内观其形象三个方面。请看一例:</font></p><p><font size="4"></font>&nbsp;</p><p><font size="4">    ┏形:马(马 马 马);</font></p><p><font size="4">  马━┫音:ma, m声母,a韵母,v声调,ma音节;</font></p><p><font size="4">    ┗义:表示颈上有鬃,尾生长毛,供人骑或拉东西的一种家畜。</font></p><p><font size="4">    </font></p><p><font size="4">  这个“马”字中的形,本身就是可以感知的形象。</font></p><p><font size="4">  2、汉字的形基于自然物像,具有天生丽质</font></p><p><font size="4"> “六书”告诉我们,汉字的初创基于自然物像。我们的祖先利用象形、象事和象意等手段进行造字,巧妙地写生自然,反映物像,把汉字与客观存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汉字具有了大自然一样的天生丽质。这些天生的美的因素,正是书法艺术的胚芽。</font></p><p><font size="4">  下面是几个造字形象的实例:</font></p><p><font size="4">  “  ”(目),人的眼目之像;</font></p><p><font size="4">  “  ”(衣),有袖上衣之像;</font></p><p><font size="4">  “  ”(身),妇女孕身之像;</font></p><p><font size="4">  “  ”(旦),日出地平线之像;</font></p><p><font size="4">  “  ”(本),指出根本位置之像。</font></p><p><font size="4">  这些简约、概括的形象,不仅方便了人们的语言信息交流和传达,同时也描绘了一个具有可塑的形象的汉字大世界。这一伟大发明和伟大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利用大自然的力量。</font></p><p><font size="4">  3、汉字的改革与抽象发展,没有失去有像的特点</font></p><p><font size="4">  虽然,汉字经过“隶变”和“形声”造字法的大量运用,使许多汉字的具象特点明显减弱以至消失,但象形的成份依然存在,只是更有隐蔽性了。至今,中国汉字还一直停留在它的初级(象形特点)阶段,只是在后来作了些简化和规范化的工作。还要说明,古来的汉字并不落后,因为它一直适应着中华民族的语言需求。当前,汉字的使用,进入电脑和计算机,又一次标明了它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的特质。汉字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font></p><p><font size="4">  鲁迅早就对汉字的创造、改革与发展概括地说:“古人是并不愚蠢的,他们早就将形象改得简单,远离了写实。篆字圆折,还有图画的余痕,从隶书到现在的楷书,和形象就天差地远。不过那基础并未改变,天差地远之后,就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font></p><p><font size="4">  恰恰正由于汉字的抽象化沿革和发展,使得本身可塑性特点进一步加强。因为具象有利于“再现”,抽象方便于“表现”。艺术就在于“表现”。</font></p><p><font size="4">  以上三点说明,汉字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具有美丽的特质和可供描绘的美的因素。没有这一字的原有的天生丽质,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书法美。所以说它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础。</font></p><p><font size="4"> (二)千变万化的形象,丰富了汉字的表现</font></p><p><font size="4">  汉字的艺术“基因”,除其具有天生丽质外,还有其形象的丰富性。</font></p><p><font size="4">  孟子说过:“充实之谓美。”</font></p><p><font size="4">  汉字作为一个独立的家族,其阵营庞大,数量众多,有充足的形象以供表现,避免了单调乏味。而且一字一形,其点画简繁对照悬殊,摆脱了千字一面。还有多种书体共存,克服了气象呆板。正如“百花齐放”、“百色竞艳”,书法艺术的天地非常宽广。</font></p><p><font size="4">  1、数量众多</font></p><p><font size="4">  汉字的数量,收集记载的文献很多,从历代主要专著典籍来看:</font></p><p><font size="4">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font></p><p><font size="4">  南朝(梁)·顾野王《玉篇》收字22 726个;</font></p><p><font size="4">  宋朝·王诛等《类篇》收字31 319个;</font></p><p><font size="4">  明朝·梅膺祚《字汇》收字33 179个;</font></p><p><font size="4">  清朝·张玉书等《康熙字典》收字47 035个;</font></p><p><font size="4">  1915年欧阳溥存等《中华大字典》收字48000余个;</font></p><p><font size="4">  《辞源》(1991年修订本)收字12890个;</font></p><p><font size="4">  《辞海》(1986年版)收单字16 534个;</font></p><p><font size="4">  《汉语大字典》(1993年版)收字56000个左右;</font></p><p><font size="4">  《中华字海》收字85 000个;</font></p><p><font size="4">  收字最多的台湾《中国大词典》收字达110000多个。</font></p><p><font size="4">  这些数字表明,汉字形象是极其丰富的,是世界上其它文字所无法比拟的。</font></p><p><font size="4">  <br/>2、字字不同</font></p><p><font size="4">  汉字形象的丰富,还表现在一字一形、繁简悬殊和多种字势的不同面貌上。</font></p><p><font size="4">  严格的字形 汉字具有严格的字形,不可随便多笔少画。否则,就会指鹿为马,差之千里。</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 如“二”字只两横,少写一横,变成了“一”字,多写一横,变成了“三”。</font></p><p><font size="4">  又如“大”字,下添一点,变为“太”字,而右上方加一点,就念“犬”字了。</font></p><p><font size="4">  虽然,不添笔减画,部首偏旁也不可随便换位,例如:</font></p><p><font size="4">  “杏”字换位,成了“呆”;</font></p><p><font size="4">  “含”字换位,变成“吟”;</font></p><p><font size="4">  “邑”字换位就念“吧”了。</font></p><p><font size="4">  简繁的结构 汉字结构还有繁简的差别,甚至比较悬殊。最简单的“一”字,只有一笔;而最繁复的“(4个繁体龙字上下左右并叠)”(zhe 音折)字,竞有64画。</font></p><p><font size="4">  多样的字势 汉字的结体,有不同的字势。多数字以方块取势,如“回”、“国”等字。也有圆势、扁势、长势和斜势之分。如“要”、“强”字取圆势;“月”、“鼻”字取长势;“一”、“四”字取扁势;“戈”、“少”字取斜势。当然还可分出“品”、“森”字的三角之势,等等。</font></p><p><font size="4">  严格的字形使书法艺术更具有严肃性和法度感;繁简不同的结构将书法艺术的章法疏密和虚实关系进行了变化和调整;方块制为主的多种字势又使得书法艺术既变化、飞动,又统一、稳定。</font></p><p><font size="4">  3、多种字体并存</font></p><p><font size="4">  我国的汉字,除了数量多,字势也不同外,还有多种字体形态:如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晋行草、唐真楷等。若把每一字的各种字体并列起来,就是一排特色不同的群象图,请看“行”字的例像:</font></p><p><font size="4">   (甲骨文);    (金文)、  &nbsp;&nbsp; 行(小篆);</font></p><p><font size="4">   行(楷书);   &nbsp; 行(行书);     (草书)。</font></p><p><font size="4">可想,如把所有汉字的六种字体并列起来,就会发现汉字的形象一下子增至六倍。这是多么充实庞大的队伍?又是多么丰富多彩?以此作为书法研究和书法创作的实体,汉字的艺术天地多么宽广?</font></p><p><font size="4"> &nbsp; 二、书家的意象书写实现了书法艺术的升华</font></p><p><font size="4">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汉字的产生并不等于书法艺术的产生。书法艺术表现汉字,并不等于汉字的书写都是艺术。如果只凭汉字本身所固有的天生丽质和其丰富形象,而没有艺术家的美的表现与美的塑造,汉字的一般书写是不会上升为艺术的。</font></p><p><font size="4">  从规定性上讲,汉字的结构是死的(稳定不变的),而书写却是可违和可塑的。每个书家都可探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规律。正由于炎黄的先贤先哲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数千年不断对汉字的形象进行创造和再创造,不断充实汉字形质美和神彩美的含量,不断赋予汉字活生生的情感意味和典型的个性色彩,不断潜心研究与探索汉字意象美创造的方法和规律,才使得汉字的书写由单一向多变、由再现向表现的方向发展。丰富了汉字的内涵和神韵。</font></p><p><font size="4">  (一)书势的多变,灵活了汉字的形质美</font></p><p><font size="4">  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强,汉字的书写不仅用来语言交流实用,而且还用来赏悦。根据不同的认识、理解和追求,书法家们广开思路,大胆想象,极力“物象”字的点画与结构。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扬弃,创造出了名目众多、姿态万千的笔势和体势,成就了各式各样的表现技巧和丰富多变的表现内容。</font></p><p><font size="4">  诸如点画笔势上的轻重、肥瘦、俯仰、向背;结构造型上的欹正、大小、长短、扁方;章法布局上的疏密、虚实、管领、呼应;用笔技法上的方园、藏露、提按、顿挫;还有气势上的连断、敛拓、疾徐、刚柔,……</font></p><p><font size="4">  还有书势上的八法要求:侧、勒、弩、ti、策、掠、啄、磔,以及不同书体的书势,如“草书势”、“篆势”、“隶势”等。每种书体又有特色不同的书势,如篆势中的“雕虫篆”、“韭叶篆”、“龙爪篆”,……</font></p><p><font size="4">  所有这些书势的表现,已经不全是汉字本身的形质固有,而主要是因书家书写的不同而不同,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这种灵活变化的汉字形质的美,完全靠书家这一人的因素来塑造形成。人的能动的驾驭使得汉字的艺术性不仅大大加强,而且更具有活的生命力。</font></p><p><font size="4">  (二)意象的妙得,深化了汉字美的内涵</font></p><p><font size="4">  书势的有意塑造,进一步表现了汉字的形质美。但书势并不孤立存在,书法家在书写的时候,往往把它与点画和结构、章法和布白等排列组合以及书写韵律等相互间关系的方面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并注入某些幻想意境和情思。如“高峰坠石”、“长空新月”,“众星错落”、“风樯阵马”之类。当然更少不了强烈的个性特点的审美意识和情趣追求,如“颜筋柳骨”、“欧里赵面”、“棉里裹铁”等等。</font></p><p><font size="4">  这种幻想意境和情思,这种审美意识和风格,通过笔墨的渲染,化自然景物为“书势”、“书意”,变自然具象为“抽象”、“意象”。整个艺术塑造过程,是书法家特有的灵感抒发的过程;是书法家虚拟幻境的过程;是书法家修身为人、知识情性、生活阅历、精神气质、审美思想、艺术修养等诸多方面综合表现的过程。</font></p><p><font size="4">  人们熟知的张旭见担夫争道、闻鼓吹及观公孙大娘舞剑器,释怀素的看夏云奇峰、观飞鸟出林和见惊蛇入草,雷太简的闻江涛怒涨,黄庭坚的瞧船工荡桨等难胜枚举的向大自然向生活学习和求取的深入实践,丰富了书家的阅历、感知、审美和情思。他们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现象,离象而求,领悟笔意,意会笔法,明白了书势气势的奔腾、起伏和多变的道理;他们通过迁想妙得,找到了汉字书写的既离天地万物之象,又得天地万物之意的“本乎天地之心”(孙过庭)的表现方法和审美途径。这样才使汉字的书写艺术更涵虚,更独特,更生动,更深邃。正如李慎言说的:“中国书法如写诗和绘画,它包容着含蓄和神似境界,实际上都是书家对物象与方块汉字之间关系的一种抽象理解和高标准的美学处理。”</font></p><p><font size="4">  书法艺术美的神秘之处,正是它的无象而象,超绝言象;书法艺术美的魅力,正在于它能够引起欣赏者的愉悦和遐想。</font></p><p><font size="4">  如梁武帝观钟繇书“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看王羲之书,他感到“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刘熙载看王羲之书,感到“力屈万夫,韵高千古”。</font></p><p><font size="4">  又如见欧阳询书,李嗣真感到“武库矛戟,雄剑欲飞”;朱长文也感到“有正人执法,面折廷诤之风”和“龙蛇振动、戈戟森列”之势;米芾则感到“庄若对越,俊如跳掷。”也有唐人认为“若草里惊蛇,似云间电发”、“如金刚嗔目,力士挥拳”。</font></p><p><font size="4">  再如观虞世南书,唐人评“体段遒媚,举止不凡”;包世臣感到“裾带飘扬而束身矩步”;周星莲觉得“如抽刀断水”;莫云卿则认为“气秀色润,意和笔调,外柔内刚,修媚自喜。”</font></p><p><font size="4">  如上种种因书写带来的意象和神采之美,充分说明了书法的意境之象更具有动人的魅力。这种“意象是书法家的思维产物,是他在对人或自然的观察中,把千类万状的物象储藏于记忆之中,通过长期的积累、融化、改造,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象。”(《中国的书法艺术与技巧》)这种艺术形象是汉字一般书写向艺术书写升华的真正“质”的“飞跃”。</font></p><p><font size="4"> &nbsp; 三、特殊的工具作用增添了书法艺术的光彩</font></p><p><font size="4">  在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秦汉以来,中国汉字书写的特殊工具──笔、墨、纸、砚的发明和不断优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font></p><p><font size="4">  其中笔、墨和纸三者的巧妙配合和运用,是实现书法艺术的极好“媒介”。而最难把握最需功夫也最能发挥书家之能事的首推毛笔。</font></p><p><font size="4">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这是蔡邕对毛笔的作用的极好概括。事实正是这样,因为笔毫软,才可提可按,可正可侧,可逆可顺,可绞可翻;因为笔毫软,蓄墨才能多能少,能湿能干,能蓄墨多少相间,能干湿互换;因为笔毫软,书家方能依性用笔,依情用意;因为笔毫软,才能有效地实现技巧和灵活地表现书法的不同形质和多变意象。笔软的确是这一书写工具的优良美德。</font></p><p><font size="4">  书家对毛笔的特性非常重视,当然也会随着自己的喜好去要求和选择毛笔性能。因此,毛笔的性能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象软毫笔、硬毫笔和兼毫笔,长锋笔、短锋笔和中锋笔,大楷笔、中楷笔和小楷笔,还有提斗笔、楂笔和对联笔等各种款式的笔,皆有专用,方便了书家情性的抒发和手性的发挥。</font></p><p><font size="4">  当然,纸和墨的作用也至关重要。赵孟fu曾经说:“书,贵纸笔调和”。梁yan说:墨“浓则彩生,淡则笔利”。没有纸的受墨,笔迹就无法显现;没有墨的渲染,字迹就缺乏光彩。</font></p><p><font size="4">  看来,不同的工具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以至产生不同的艺术门类;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出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调。笔、墨、纸、砚的特殊功能和使用,实现了书家的艺术理想和艺术表现。</font></p><p><font size="4">  综上所述:汉字书写所以能够成为伟大艺术,其根本原因离不开汉字本身的天然丽质,离不开书家的意象书写和特殊工具的传媒作用。三者虽有偏重,却缺一不能。</font></p><p><font size="4"></font>&nbsp;</p></td></tr></tbody></table>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龙门山色,马寺钟声,汉唐遗韵,黛眉奇观!十三朝古都、美丽的洛阳欢迎您!
(471800)许燕舞: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委统战部  手机:13663886405  qq:4236878  11594645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中国硬笔书法网 ( 中国硬笔书法网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小区5-101室(432000) )

GMT+8, 2024-11-30 12:58 , Processed in 0.03457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