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1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惠敏:责任不在学校,问题在书法本身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在线时间
47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4
最后登录
2015-12-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64
精华
30
积分
60320
威望
51 点
UID
85

杰出贡献勋章 博客之星 协会代表 荣誉勋章 火爆大贴勋章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幸运之星 金点子奖 魅力之星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8 18:47: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高惠敏:责任不在学校,问题在书法本身                                                      

                                                      ——接着于明诠的“思考”说点实话实情
                                                   
      阿敏附注:这是发表在杂志上一篇旧文,但所说问题至今未见一点呼应和推进,现略作删改贴在网上。硬笔书法没有那么多的老皇历可翻,所以包袱没有毛笔那么重,这是好事。但奢谈“用笔”仍是传统书法教学的老习惯,而对钢笔字来说,即使只用没有任何提按的线条,也是可以把字写好的,可见,“练好笔画”也不是“字好”的必要条件。如果有谁不说“用笔”也能把课讲得充分有据,那他就必须琢磨一下“好字”的基因和规律。

     《书法之友》编辑部寄我一本新出的杂志,同时还有电话约稿限时限期,于是只好翻翻杂志找点话题。
      这期杂志中,有一篇于明诠的《书法教育≠知识传授+技法训练》,副题是“关于当前高校书法教育现状的一点思考”。作者对高校的书法教育,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都不满意;并列出“重知识轻实践”“ 重临摹轻创作”“重古人轻今人”“重共性轻个性”几个问题,认为在提高学生艺术表现能力方面,教学未能体现足够的针对性。其中第一点,说白了就是“灌输知识不能替代研修书艺”,点到了书法教育的痛处。那好,咱就接着这个话题再说几句交差了事。
       从学制和教育目标方面考虑,“书法学”到了硕士、博士的层次,专注于理论研究并无不妥——正如一个人获得了“美术学”博士的学位,只要能写出相当水平的论文来,那怕他完全不会画画也不会招来非议。但说到书法,社会认同却有相当的特殊性——人们总是习惯把学位、头衔与技能高低联系在一起,比如说:硕士写出来的字应该比学士好;博士的笔墨功夫如果还不如一个没有学位的,那他的头衔就很可疑。这虽然是一种误解,但它的力量非常巨大,以至影响到“个中之人”也常作此想:我已经读到硕士博士,如果想参加个书法展也被淘汰,那你们不是瞎眼就是歧视!评委对此则另有说法:“我这里是只认书法不认学位”——如果你确实字不如人,多高的学历也不好使。
       于明诠的议论也夹带着类似的误解,不过这不是本文的主题且按下不表。这里只想接着他的话题说说另一件事,即:人人都明白,积累知识和提高技艺是两个层面上性质不同的两件事情,学问深绝不等于书法好。但为什么原本“一心想把字写好”的人一旦进了课堂,他听到的就只是连篇累牍的知识和理论,而最想求索的“怎样写”,老师偏偏言之寥寥甚至“羚羊挂角,不著一字”?
       此中奥妙,局中人不肯点破,局外人很少思考。咱这里不妨猜猜这个谜语。

                                                 谜底说出来一钱不值:

       ——那就是:假如老师不这么声东击西、虚与委蛇,具体只讲写字,他究竟还能说些什么东西!
       古人写字,是业余,是“小道”。自己写得高兴或对别人的不满意,就发几句感慨和牢骚,攒了千百年,于是就有了“书论”;喜欢讲典说故的,能历数各朝各代的名家名作,于是就又成了“书史”。至于真说到这字究竟该怎么写,其实各是各的主张路数,搞到最后都叫你“自悟”了事。当然,此中也不排除“名师指点”—— 怎么个“指点”法呢?古代的例子:颜真卿跟着张旭跑东跑西,终于感动了先生密授“笔法十二意”——不过这玩意儿似乎还是与“怎么写”关系不大——只是张长史叫颜鲁公“猜谜语”:问他“横、纵、补、损”之类“子知之乎?”,颜分别答以“××之谓”,张就连连称“然”并夸奖几句如此而已。现代的例子:“笔力太弱要勤下功夫应多临××碑”、“结字呆板俗气未脱宜常看××帖”——这已是相当贴心的教诲。我多年向启功先生问业,最后他送我一本《启功论书札记》,只有二十几段话,还郑重声明:“要说的都在这里了”。我深信古今名家说的都是金玉良言,尤其是启功先生,把最紧要的书法认识浓缩提炼成大实话金针度人,教你不要上那些悬悬高论炎炎大话的当,可谓肝胆照人用心良苦。
       但问题在于:所有这些话,短的两分钟,长的一下午,就全都说完了。书法课从少年宫学到研究生十年八年都不止,这么长的日子该怎么过?老师和学生都成了“专业”的,摊子铺得那么大,层次提得那么高,“上课”还能说些什么?于是,当然只好“说完自己说人家”——好在书法和谁都挂得上钩:什么文史哲、儒释道,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文理画论、历法舆地、官制民俗、中医小学、武术兵法、考古鉴定……这都是咱亲戚“一个都不能少”,保证哪样你也学不到头!其实,学生心里也明白着哩:说到知识,每一行都有专门学问;各行的专家,也一定不在书法圈里。“隔行如隔山”,你说的再好听,也还是“一张皮”,真要谈历史哲学、诗歌文字,何不听那些真正的专家说去?我想听的是“写字的门道”,怎么说着说着你就老是滑到你也不擅长、我也不想听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去呢?
       打一九九四年首都师大成立书法研究所到以后设立博士点,我就在那里讲“技法”,一开始的学生,有读硕士的小叶、小陶、小杨等等,直到我主动离开为止,之后的历届博士、硕士,包括外国留学生,凡说到写字和刻印,大多都与我有过课堂之交,虽说“ 研究书法学问”是博士硕士的主要任务,但如果学生的笔墨水平还不够理想,首当其冲该打我的屁股。打屁股事小,误人子弟事大。回想自己,也被很多名师教过,从高二适到王遐举、欧阳中石到启功,稍受点拨,就得益良多——但点拨归点拨,真正要天天专说技法“话不言他”,似乎也难有机会体验领受。按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亘古不灭的真理,但假定这“技法”真是课程设置中的必须,那么——

                                         这“技法课”究竟应该怎么上呢?

       话说书法所硕博开课之初,欧阳先生召集开会安排各位老师的任课。其他方面的“学问课”,另请专家不表;与书法直接有关的,安排王老师讲“书论”,张老师讲 “书史”,分配给我的是“技法”(课程名称叫“字体有书体研究”)和“篆刻”。会后,欧阳先生单独留我谈谈,谈话的中心只有一件事:“以后你讲技法,要尽可能少涉及书史和书论”。
       欧阳先生的洞察和预见,真叫人佩服和吃惊。他料定我的技法课,一定会裹着书史和书论一块儿“打滚”!——这当然不是冤枉我——无论叫谁来啃这个窝头,讲完了“疾涩行驻”“逆入平出”,他也逃不出“大话西游”,用各种知识和故事来“务虚填空”!启功先生说得明白:“或问学书宜读古人何种论书著作,答曰有钱可买帖,有暇可看帖,有纸笔可临帖”,这已包含了是练好字的全部内容,他还说,即便是直接议论写字的“理论”,也不过是“欲撰文时”能使文稿“不忧贫乏”的装饰品而已(见《启功论书札记》)。果真如此,那么老师专讲技法岂不真成了自欺欺人?
        “只说写字,少谈史论”,这真是一大难题,令我颇伤脑筋。上课说自己的经验吧,你算老几?讲古人的议论吧,一定不是与书史并轨,便是同书论重合。比如讲兰亭序,“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是为书论;“茂林修竹,曲水流觞”,那是书史。假如顺嘴胡扯,倒也不致“辞穷”,但,“东床坦腹”是典故,“谢王联姻”为佳话,“神龙定武”属考证,“北碑南帖”是争讼……即使说到“蚕茧鼠须”“内攍外拓”这样与“技法”有点联系的话题,却分明与冯承素的双钩响拓又南辕北辙,此时其实只有“述而不作”才最高明。退到“最后防线”,即便是分门别类专门分析每一部帖,也正好是占了“书家与作品”课程的领地,显然也不属“技法”的正经内容!
       欧阳先生的用心我很理解:技法课应该有自己的内容,也免得与书史、书论课打架、戗行。书法总共就那么点事儿,大家都是从那有限的几本书上贩来的。书论课先说了,技法再说就是炒冷饭;技法课先讲了,轮到书史再讲就成了跟屁虫!但历来的书法“真经”,从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在一块儿念的,现在要分开来,叫南郭先生一个人吹竽,还要是“独立的”“纯粹的”,谁来谁也“抓瞎”呀!在下无能,只好作“处士逃”;但毕竟也是听过无数“在上”者的“独奏”的,无非也都是“吃着碗里,望着锅里”,如若不信,敬请哪位高明站出来吹一曲“技法独奏”大伙儿听听!
       其实,不少有心人早就意识到其中的问题,也在努力为“技法课”另辟蹊径。比如,启功先生试图用“黄金分割”来解释汉字的规律;邱振中编了一本《中国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课程完全与书史、书论脱落干系;陈振濂带博士生,有一科的研究方向是“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研究与书法学学科研究”,或许也会对“技法 ”带来些实在的内容……我因为多年一直在讲“技法”,虽遇难题,其实也没少动脑筋。以我的理解,“技法”要真的形成一门课,要“独立”“纯粹”“真有用 ”。首先要真的在理论上总结出汉字造型的规律,然后在实施中能分出深浅先后,重点是“对汉字与书体造型的科学认识”,以及“感受与表现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当然,一方面是自己做得很不好,另一方面,要大家接受,也许还有更艰苦更漫长的路程,其中要付出的代价,还包括个别硕士生准备“罢课”——虽然这位同学后来也做了检讨,但我深知,其中的原因,一是大家对“技法课应该摒弃以学问和知识为主干的旧模式”原则,其实很难认同;二是究竟这技法课该是怎样的一个东西,实际上也未形成统一共识——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是几千年来书法留给大家的“思维定式”。我相信,“技法课”虽然各处都在上,但以知识代技巧的问题,一定是大家共同的毛病。其责任既不在高校也不怪教师,问题的的根源,只在旧的书法体系本身。因为——


转自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论坛
舍我其谁参佛偈   无名乃道证仙丹

□《中国书画评论网》:
http://www.zgshpl.com/index.php
-------------------------------------------
老无邮箱:zgshpl2010@163.com

Rank: 8Rank: 8

在线时间
47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4
最后登录
2015-12-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64
精华
30
积分
60320
威望
51 点
UID
85

杰出贡献勋章 博客之星 协会代表 荣誉勋章 火爆大贴勋章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幸运之星 金点子奖 魅力之星

2#
发表于 2009-6-28 18:51:47 |只看该作者
1# 陆舍无


(接上回)                 书法的本体学问,原来竟是一个大空门

       此话怎讲?我们先来看美术课程。
    想学绘画的人,读的是绘画系。如果对理论感兴趣,他应该读美术史艺术评论方向。换句话说,专攻美术史美术评论,学生可以不会创作 美术作品;而学绘画的,则不必精通美术史、论,他的任务是如何把画画好。也就是说,学绘画的学生一定是把主要精力用在观察和表现上。成天读书,画就不可能熟练;成天画画,理论也不可能博大精深。这是两回事,在美术上是很简单很清楚的。要想两样都好,实际上既不客观、也不可能。
    绘画课,又有本体学问辅助学问之分。辅助学问,如作品分析画风流派”“手段材料之类;本体学问,则是素描、色彩、透视、解剖、构图等等。本体学问,只是一些规律和原则,符合它就对,违背它就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谓学画画,主要就是体验和掌握这些本体学问。说它是本体学问,一定有三个特征:第一,它的规律性特别强。比如表现一个物体要分辨亮面、暗面,要有明暗分界线,有高光、中间调子,有阴影、反光等等。无论什么场合、画什么东西,即便是三笔两笔一挥而就,这些要素的感受和表现也是不可或缺的。第二,只要学会了这些手段,就可以表现任何对象。也就是说,同样的原则可以适合于不同的表现内容。第三,学习、体验这些技巧的时候,可以完全不涉及具体作家和作品,即使涉及,也是为了验证这些原则的正确性和普适性。至于创作动机、时代背景、作者身世经历、个性遭遇以及当时的心情等等,则与本体学问是两个领域,那是属于画家与作品”“时代与风格课程的另外内容。
总之,绘画教育是先在各种个案特例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然后教学生掌握这普遍的法则,再用这一般普遍的道理去解释个案并创作新的特例作品。这是一切教育的基本常识,艺术或科学,概莫能外。所以,算术课只讲“1+2=3”——至于这123是苹果还是母牛,那是实际应用,不在数学要研究的范畴之中。
    书法却从来没有这一套仅仅体现一般规则的本体学问——从入门到满师,书法永远只在具体的人与事上翻跟头:先学颜、再学欧,先楷书、再行书,先摩礼器、再临石门……,上来就是个性、风格,出入皆是特例、名作。如此赵钱孙李般地遍临百家有悟性能折腾者就都成了名家,名家再教学生,还是叫人接着在这百家姓里与种种特例厮磨打滚……
       其他任何艺术的学习都不是这样,唯独书法能历经千百年还能守身如玉”“大道直行。或许这正是《艺术概论》之类的书籍无法将书法纳入其中的真正原因。从个别一般再到个别,是人类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则,而其中的一般更是人类思索的结晶和特征。中国书法自称是一切东方文明的精髓 和基础,但偏偏连一般的规律都付之阙如而且至今无人问津,这实在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大混沌——那么,是否书法本身就是一个特例?莫非因为它 国粹东方文明,就

                          果真不需要只讲规律的本体学问

    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另举一个国粹的例子来对比证明,比如学做格律诗。
    要学诗,李白杜甫固然要念,但本体学问要做的功课,却是平仄、对仗和押韵。阴阳上去入,仄仄对平平,颈联接颔联,韵脚不能混。前人把一般的规律总 结出来,写成条理清晰的《诗词格律》,要学诗,先要把其中的原则理解掌握才行。《诗词格律》引用的例子,都是具体的名句,但这些句子的作用,只在证明那些法则是来源和正确性。学生要学的,不是这些具体的诗句特例,而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和共性。这就是格律诗的本体学问。它与诗作者、诗风格、诗特 点乃至诗好坏几乎没有关系,但如果要学诗,这又是一门跳不过去的基础课程。所有的格律诗,都被这格律囊括殆尽,其中,一般规则是主干,特殊 例子则是陪衬。读好了这门课,做诗的素质就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写出诗来,格调意境虽因人而异,但至少可以保证一定是诗,格律没毛病。练习和考试, 也只在这方面做文章,学生做诗,只要意思清楚、语言通顺、格律无违,就可以得一百分——因为这是本体学问的全部内容。
    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少数人凭天资,自然也能出其中的道理;但要正经拿到课堂上,就必须有这么一个全面系统而且内容实在的东西给人讲、供人学。中文系里,能开诗词格律而又各擅其能的教师很有不少,但他们只能在同一条河里划各样的船”——因为这个体系和规则,是客观的事 实与成熟的学问,讲解必须围绕这个核心进行。
    试问,有了这些扎扎实实的东西在,他还有必要去讲李白是怎么死的李商隐为什么爱写《无题》诗吗?——即使想说也没功夫。更在于,有分工,那些内容,应该放在诗人研究作品分析作专题专题讨论。
格律诗也算国粹中的高级艺术吧?怎么人家就能总结出规律,而且还有这么多刻板的条条框框要认真辨析、严格遵从呢?
    比照诗词,对应的书法格律在哪里呢?——非但是空门,而且大家对此安之若素,无动于衷。
      “老祖宗传下来就是这个路子,这句话是书法界刀枪不入挡箭牌,任何人遇到它都会败下阵来。但如果联系到现代教育,这话未免就更显得格格不入。历史教材可算是最不必大动干戈的吧?但现在的历史学界,连七九年版的高校教材《中国史纲要》就觉得太老了,呼吁应该有面向21世纪观点新”“材料新”“体例新的课本问世。书法的“21世纪教材在哪里呢?我们把艺术的大旗舞得山响,却在古人的幽梦中沉睡不醒。到现在连本体学问一般规律都羞于启齿,难怪社会要对书法教育提出疑问。我常常自己反省:书法老师一方面教得十分辛苦,另一方面似乎又懒惰成性。

转自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论坛

舍我其谁参佛偈   无名乃道证仙丹

□《中国书画评论网》:
http://www.zgshpl.com/index.php
-------------------------------------------
老无邮箱:zgshpl2010@163.com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在线时间
47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4
最后登录
2015-12-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64
精华
30
积分
60320
威望
51 点
UID
85

杰出贡献勋章 博客之星 协会代表 荣誉勋章 火爆大贴勋章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幸运之星 金点子奖 魅力之星

3#
发表于 2009-6-28 18:52:58 |只看该作者
2# 陆舍无

(接上回)                     书法的本体学问大概是个怎样的玩意儿?

    很多人不同意我的结论:我们教欧字或米字;讲隶书或草书;说汉碑或魏碑,都有一套成型的教材,怎么说没有技法基础学问呢?我的看法是:这些仍然是 体的”“对象分明专业课而不是基础课。如果还拿美术作比方:讲欧字米字,相当于风格流派课中的门采尔或毕加索;分说草书隶书,相当于人物 画和风景画;汉碑和魏碑,类似水彩画或铜版画——这些课,都是对象具体、分工明确的专业课;而所谓本体学问,应该是类似素描、色彩、透视那样的基础 课,它只讲解一个总的的原则或规律,它的规则适用于所有的专业课,但又与所有的专业课有明确的界限和分工,因为它的内容是本质的、独立的、纯粹的。
    也就是说,所谓书法的本体学问,应该是一种既不直接分述各种书体(例如欧颜柳赵)、也不是针对某种字体(例如真草隶篆)、更非专门研究各体的表现形态(例如刻铸写拓),书法基础课,它只说书法的最基础、最本质的原则,而且这些原则又在书法所有的书体、字体和形态中得到普遍和充分的表现和应用。
邱振中的《中国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是力图体现这种特质的,他的技法课试图通过诸如空间、动力、重心、轴线、质感、构成这样一些环节来训练书法的 基本意识和表现能力。这些原则都来源于历代法书,但授课时完全不须与楷书或行书、欧体与柳体、碑版与墨迹发生直接关系,当然更不必扯到什么《兰亭叙》的真伪、颜真卿的官职或米南宫的洁癖和狂言。这样的努力,不论大家认同的程度如何,却符合纯正技法课的基本性质——至少也可说是技法课一个方面的内容。
    说它是一个方面,是因为邱氏的创造,还忽略了书法的一个重要而本质的关节,那就是汉字”——因为书法是依附于汉字的艺术,无论是写的、刻的、铸的、摹的、风化的、腐蚀的、变形的、意外的书法,都是因为它附着在原先就是好看的汉字上才有了艺术性和生命力,说到底,书法只是各色各样汉字造型的一张皮。假如技法课完全不涉及汉字造型,或者不把汉字造型放在最最本质的位置,那么技法课的内容就很可能仍是偏向于美术的而不是只属于书法的
    我在教学中也一直试图贯彻纯技法这样一个原则,侧重点是关注对汉字造型的认识和表现。各种字体和书体,凡属大家认同的美形,笔画之间都有共同的规律性与亲和力,这些关系已经可以用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平这样的公式表述出来。因为这说来话长,此处不费口舌。只举出两位同学的篆书课堂作业(图),来证明真理有时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要补充的只有两三句话:一,这两位同学接触篆书不到三个月,他们的主业是应付中文系的各种课程,只能 在一周两次的课堂上才偶尔动毛笔;二,他们写字不依据任何,只根据总结出来的本体学问”“自造篆法。三,这些原则,在其他书体、字体中也都得到体现,假如他们能将这些照着做的办法真的变成自己主动的意识(这需要时间和兴趣),那么组合各种书体的美形也大致不成问题。
    现在我们

                                 再回到开头的话题

    大凡说到学书法,总把它与写好字联系在一起。假如了多少年字还是写不,不是学生不争气就是老师有问题。现在我们又发现,原来这还与书 法教学体系的先天缺陷脱不了干系。书法的技法课本来就没有多少干货,所以老师讲来讲去也只好做些脑筋急转弯的知识游戏。悟性好的,不听你的悬谈妙论照样也能参展得奖,现在大量获奖的青年往往学历不高就是明证,可见书法好知识多自有他的道理;形象感觉迟钝的,把书史书论背得滚瓜烂熟也无济 于事,这也说明知识多书法好本来就是最明白的事实。书法好本来有它自己的规律,但现在的问题是做得出来却讲不清它的道理。其实,即使说不清也没关系,但至少要承认客观上有这样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暗中左右着所有书法家的动作和意识。假如对此也没有起码的意识,那就永远只好朝欧暮颜见样学样,学会了画狗还不会画鸡。书法的要求实在太低,只要擅长了一样就可以吃一辈子。艺术虽说最终是凭感觉的,但倘要说到真正的教育,就一定先要有理性的指导并依 据普遍的规律。反过来说,没有规律就没有学科、没有教育——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抒发性情和建树风格是是书法的较高追求,然而在此之前先要明白怎样才是正确的、合格的。其他任何一门学科,不论地域、学校有怎样的差别,一定都有一个基本统一的规范、体系和要求,所用教材的思路和理念即使略有变动,其核心也都是共通的,老师的好坏或特色,不过是在传授这些规律上发挥上有所差别而已。书法因为没有公认的本体基础课,所以无论到哪里,永远是由个别人解释个别现象为主导,每位教师只有用自己的教材才是得心应手的。你到十个地方、十所学校去听十个老师讲书法课,还会发现,即使教材是统一的,但每个课堂却一定 是自说自话、南辕北辙的。即便是最初的启蒙,学那一种字、讲什么,每个老师都是凭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各取所需的。说到教学理念,书法中更有数不清的是无 官司,没人投诉,大家就心安理得,糊里糊涂过下去。
    比如,所谓取法乎上这个书法核心教育观,就是其中之一:
    学写文章,能直接模仿鲁迅或老舍吗?恐怕不行——先得在文从字顺、意思清楚上下功夫,可能还要讲一点语法的道理,有了谓语宾语老是找不着主语大概总不是事儿;学音乐,能上来就学肖邦的A大调奏鸣曲吗?也不成。——还得懂点音阶音程和弦调式等等一般规律;既要训练感受,还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即使是学数学,也 没听说有理数还未过关就直接引入微积分的。凡事都是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路子循序渐进,怎么一到书法,上来就找字都看不清的碑版、美丑也辨不明的特例呢?历来提倡取法乎上,实在是出于不得已——因为没有一般标准和普遍规律可循,就先叫你摹仿一种大家都说比较好的;假如连这也做不到,误入歧途这账就没法算下去。如果已经有了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的规则在,谁还会计较先吃苹果还是先啃梨呢?
    对书法教育不满意,于明诠道出了不少人的呼声,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找到症结。这症结就是:书法自身本来就缺少关键的基础课的理论和体系。



                                                                                                             2000年年底将临21世纪

转自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论坛
舍我其谁参佛偈   无名乃道证仙丹

□《中国书画评论网》:
http://www.zgshpl.com/index.php
-------------------------------------------
老无邮箱:zgshpl2010@163.com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5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2
最后登录
2011-1-6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360
精华
0
积分
6699
威望
0 点
UID
6448

荣誉勋章

4#
发表于 2009-7-1 00:29:49 |只看该作者
好帖!顶!
王景
http://wangjingshufa.blog.163.com
13871399285
wangjingshufa@yahoo.com.cn
430302湖北武汉市黄陂区天河街天祥里13号
430302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天河中学美术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在线时间
4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30
最后登录
2011-9-24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362
精华
0
积分
5656
威望
0 点
UID
10271

荣誉勋章

5#
发表于 2009-7-1 07:39:16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真精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在线时间
2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2
最后登录
2014-2-25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485
精华
0
积分
3925
威望
0 点
UID
9913
6#
发表于 2009-12-26 16:41:22 |只看该作者
这是做学问的态度和精神
告别强迫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5
最后登录
2012-11-16
阅读权限
50
帖子
45
精华
0
积分
92
威望
0 点
UID
30259
7#
发表于 2012-11-16 21:12:58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你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谢谢侬!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中国硬笔书法网 ( 中国硬笔书法网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小区5-101室(432000) )

GMT+8, 2024-11-30 07:44 , Processed in 0.05467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