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69|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易新生产下“第四胎”(转) [复制链接]

Rank: 2

在线时间
1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9
最后登录
2017-10-14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93
精华
0
积分
14568
威望
0 点
UID
688

版主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7 08:23: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易新生 于 2012-1-29 10:37 编辑

易新生产下“第四胎”

  
  武汉东西湖区最伟大的书法家易新生的新著《借墨还魂》近日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在社会上到处散发。说是请人“指正”,我看有炫耀的成分。
  

  如果说著作像子女一样,凝结了作者的心血,那么这本书就是老易的第四胎。因为他在这之前出了两本书,还生了一个女儿。
  

  这本书属于历代书法作品欣赏一类,按老易自己的说法,《中国书画报》当年的美女书法编辑江丽红是“催生婆”——缠着他约稿,他于是挤出腐败的时间,东翻西查,然后像挤奶一样挤出了近130篇文稿。据说混了不少稿费,也混了不少人气。去掉含“三聚氰胺”的部分,还有“200千字”。
  

  说东西湖是台商开发区也好,什么别的区也好,毕竟只是一个区,文化人就那么多,书法名人就那么多。书法好文章也好的人就少之又少,所以老在东西湖算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最近,一向重视文化的东西湖区准备出一套文化丛书,叫做《楚都文库·风度泽国》,一共10本,把经常在报上网上展上晃悠其貌不扬的老易的书列在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第五。之所以强调其貌不扬,是想说,老易不是偶像派,是实力派。对于书名,老易也像给小孩起名一样很是慎重,推敲来推敲去,还在网上征集意见。最后定了一个像侦探电影一样的书名――《借墨还魂》,令人想到那个成语――借尸还魂。我想老易是想借古今名人的死墨迹,还其魂魄——实际上是臆想作者的审美追求。还是江丽红在序里说得明白,“从他的文章中,你能读出古人怎么看,还能读出今人怎么看。”当然古人、今人究竟是不是那么看,也无从考证,他姑妄言之,我们就姑妄看之。其实我一直觉得,字好不好并不重要,关键在赏析,在宣传。
  

  书不大,很精致,32开。不厚,也不薄,246页。书后印的定价是320元——不过是10本的价钱。倒是不贵,还抵不上老易抽的一包烟钱。对书法尤其是历代书法作品感兴趣的人,读读应该会有些收获;对不感兴趣的人来说也可以说是废纸,但也不是毫无作用,比如放上书架上装潢一下门面也不错。毕竟这书看起来还不丑。
                          (陈金报道)
http://bbs.china-shufajia.com/thread-295618-1-1.html



Rank: 2

在线时间
1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9
最后登录
2017-10-14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93
精华
0
积分
14568
威望
0 点
UID
688

版主勋章

2#
发表于 2012-1-17 08:24: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易新生 于 2012-1-17 08:25 编辑

把老易的书封面、封底撕下来,摊开,就是这个样子。

1201161959e1fff67932a313a9.jpg (142.24 KB, 下载次数: 217)

1201161959e1fff67932a313a9.jpg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在线时间
1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9
最后登录
2017-10-14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93
精华
0
积分
14568
威望
0 点
UID
688

版主勋章

3#
发表于 2012-1-17 08:26:13 |只看该作者
这是真正的封面。左下角有一个古鼎。

1201162000114b3e345b2322bc.jpg (44.55 KB, 下载次数: 216)

1201162000114b3e345b2322bc.jpg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在线时间
1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9
最后登录
2017-10-14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93
精华
0
积分
14568
威望
0 点
UID
688

版主勋章

4#
发表于 2012-1-17 08:27:01 |只看该作者
这是窝在封面里面的易氏简介。

120116200147253abb32f856fb.jpg (82.61 KB, 下载次数: 223)

120116200147253abb32f856fb.jpg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在线时间
1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9
最后登录
2017-10-14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93
精华
0
积分
14568
威望
0 点
UID
688

版主勋章

5#
发表于 2012-1-17 08:28:02 |只看该作者
目录
序言·漫步在古人的心绪里(江丽红)

斑驳奇幻古韵存——陆机章草《平复帖》
儒雅秀逸
天趣盎然——王珣行书《伯远帖》

风惊苑花
雪惹山柏——薛稷楷书《信行禅师碑》
满纸云烟古意浓——唐人写本《恪法师第一抄》
导之泉注
顿之山安——柳公权行书《兰亭诗卷》
纵逸浪漫如乐章
——杨凝式草书《神仙起居法》
不落窠臼寻体格——王诜行书《颍昌湖上诗蝶恋花词》
风樯阵马
沉着痛快——米芾行书《珊瑚帖》
揽笔山林丘壑气——赵构草书《后赤壁赋》
春云浮空行悠悠——赵眘草书《后赤壁赋》
诗与视觉且互动——吴琚行书《杂诗帖册》
气势雄强比雷霆——陈容行草书《自书诗》
涓涓溪流会唱歌——沈右小楷《书札并杂诗》
高情寄兴逸飞思——鲜于枢行草书《王安石杂诗》
万象尽在一管中——邓文原行书五言律诗帖
超尘脱俗得自然——张雨小楷书《送柑二诗》
笔端涌出豪荡气——吴镇草书《松泉图题诗》
挥毫落纸如云烟——康里巎巎行草书《奉记帖》
清新恰似田园诗——陈绎曾小楷《静春先生诗集后序》
秉承子昂自标新——俞和行书《自书诗》
爽利之风拂面来——邵亨贞行书诗帖
老树逢春着新花 ——宋克章草《急就章》
神明天纵显豪气——朱元璋行书《大军帖》
冲淡平和话王绂——王绂小楷《杂诗》
群山连绵众壑殊——解缙草书《游七星岩诗》
不事雕饰自风雅——杜琼楷书《荣登帖》
畅达清丽说于谦——于谦行楷《题公中塔图并赞》
满池荷叶动秋风——钱博楷书诗帖
尽留风韵与人看——李东阳行草《跋欧阳修灼艾帖后》
放纵情怀在笔端——马愈行书《暑气帖》手札
如星散天
如鱼戏水——邵宝行书《吴宽诗》
变幻浑同云卷舒——徐霖草书五言律诗轴
风舞琼花
泉鸣竹涧——文徵明行书《自书西苑诗》
疾者如脱
徐者如待——蔡羽草书《书说》
率性纵笔写豪情——陈道复草书《杜甫诗》
疏秀出尘韵自高——王宠行书《张茂先励志诗》
独立书斋啸晚风——徐渭行书《论书法》
落霞犹似罢妆时——王世贞行书《自书诗》
诗书尽显雅逸风——王锡爵行书《赠绍谷诗》
爽爽清风扑面来——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并自书诗》
侧锋刚腕势雄奇——张瑞图行书轴
笔墨淋漓唱大风——王铎行书五言律诗轴
磅礴之气任吞吐——王时敏隶书《陶潜诗》
颇有仙风伴寂寥——普荷草书《重阳诗》
雅致还从理性来——顾梦游行书《谢灵运等诗》
半逐飞云半倚藤——宋曹草书《临古法帖》
貌妍容有颦
璧美何妨椭——冯班楷书《苏东坡诗》
秃笔圆行远尘俗——朱耷行楷书轴

轻云淡抹自相宜——姜宸英草书《语摘》
笔现平和气
心生妙曼思——朱彝尊《节临曹全碑》
千军万马任调遣——米汉雯行书七绝诗轴
使转顺畅笔意闲——陈奕禧行书诗轴
平和恬淡见性情——玄烨行书《柳条边望月诗》
三绝辽东第一流——高其佩行书轴

满林风雨皆秋声——蒋衡行书轴

和悦正如田园诗——陈邦彦楷书《嘉瑞赋》
真率质朴谱华章——高凤翰《草书卷》
空际烟云指尖出——黄慎草书七言诗轴

敢向中郎写八分——高翔隶书七言绝句诗轴
环肥燕瘦各相宜——刘墉行草书轴
笔触从容慢推移——邓石如行书《游五园诗》
笔画圆实力扛鼎——黄易隶书《摹娄寿碑九十二字》
笔力苍厚神韵古——钱坫篆书《语摘》
端严娟秀见精神——永瑆楷书《词林典故序》
行其所当行
止其所当止——孙星衍篆书八言联        

清歌一曲出山间——郭尚先《温公墓志铭》
变法不失法
得意方圆间——张裕钊行楷七言联


胸中丘壑任挥洒——徐三庚隶书六言联
独创面貌开新风——赵之谦行书信札
豪放之外寄妙理——吴昌硕行书七言联
清水芙蓉天然饰——叶昌炽行书信札
平平淡淡才是真——王树枏行书诗轴
雄厚壮阔尽展美——张謇行书七言联

疏瘦清新出自然——孙揆均楷书扇面
端庄凝重势雄浑——汤寿潜行书七言联
“唯美”之风轻轻吹—— 沈卫楷书扇面
圆圆转转趣味长——庄蕴宽行草七言联
春风和雨舒缓行——刘凤起行书轴
旖旎风光照眼明——潘龄皋行书轴

情趣恰在雄奇中——罗惇曧行书诗札
魅力深藏传统后——邵章行书轴
雅俗之间存大美——李昶行书轴
优雅尽在闲适里——沈钧儒行书轴
笔落千钧惊风雨——余燮阳行书七言联
以圆润之笔写均衡之形——金城篆书七言联
寄兴洒脱一扇中——许钧隶书扇面
“真我”全由胸中出——易培基行书轴
天骨开张
自得其所——叶恭绰行书横披
像与不像论得失——丁惠民临《韭花帖》扇面
笔歌墨舞现真情——冯灌父行书轴
放怀天地外
寄情笔墨间——符铸行书《跋山水图卷诗》
儒雅藏于宽博中——刘钟和临《华山庙碑》隶书四条屏
法度之中见雅逸——汪星伯行书轴
学问深时意气平——朱东润行书诗轴
不事雕琢求气势——白寿章草书横披
坚守传统见深功——陈子奋篆书七言联
艺林深处任穿梭——丰子恺行书横披
小中见大倾真情——余中英行楷书册页
清雅俊逸凭功力——刘东父行书《自作诗》
逸笔草草写性灵——台静农行草书轴
庄重秀逸共与存——钱君匋隶书中堂

心迹常寄笔墨间——黄稚荃行草书横披
法度之中存“自我”——胡公石草书轴

后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在线时间
1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9
最后登录
2017-10-14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93
精华
0
积分
14568
威望
0 点
UID
688

版主勋章

6#
发表于 2012-1-17 08:28:39 |只看该作者
序言



漫步在古人的心绪里








江丽红




  我的老作者易新生先生欲将应我报特约撰写的历代书法赏评文章结集出版,让我写写感想。有趣的是,昔日我约他写稿,今日他约我写稿。相同的是,都是给材料作文——曾经,我给他提供各博物馆藏品的图片和有限的文字资料,让他写赏介文字;如今,他给我提供近些年来所有应我之约写过的文章。不同的是,我每次约他,他都是满口答应,且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把文章发过来,从来没让我催过稿;这次他约我,我却犯了难,一直未敢应承下来。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做编辑工作二十年了,深知作者的不易,因而易先生对这次结集的珍视我是很能理解的。正因为这样,才感觉动笔之难。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而且我脱离具体版面编辑工作也有一年多了,曾经的记忆还在吗?


  然而,阅读易先生给我提供的文章题目,仿佛“从前”渐渐又转身而来。那一篇篇洋溢着睿智、慧识和才思的文字,像涓涓流淌的小溪,汇聚成一条波光粼粼的岁月之河,让我再一次惊讶于“跬步”和“细流”的力量——小文章,同样能够做出大学问!


  十余年前,有人写了一篇介绍易新生先生书法的文章在我报发表,让我第一次从那典雅、温润、妍丽的小楷认识了他,猜想易先生一定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儒雅之士。不久,又看到易先生写的小文章,再一次印证了我的猜想。我要找到他!于是,多方打听,试图和易先生取得联系。拿现在网络的流行说法,就是“人肉搜索”吧。结果出来了,易先生在政协工作,这多少让我有点儿忐忑:凭工作经验,吃吃喝喝协调个事儿啥的找他,一定没问题;写文章,尤其是写研究性的文章,恐怕找错人了。但先入为主的猜想还是占了上风。试探地给了他一项评介楷书的任务,料想他对楷书应该是有点儿研究的吧。让人喜出望外的是,易先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是“又好又快”,而且这样一直坚持了九年。不知社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倡导“又好又快”发展的,反正我从九年前就感受到了这个词带来的惬意——作为编辑,最大的快慰莫过于找到一个好作者。每逢稿件有调整,临时需要补充一篇或若干,我总是首先想到找易先生。这几年中,“救火”的事易先生不知为我们做了多少。就这样,他成了报社的朋友,默默地为这份报纸奉献着他的才华和宝贵时间,却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个人的要求,比如宣传一下他或他的朋友之类。


  渐渐地,我从与易先生的来往及其文字里读出了一份做人的热诚和恬淡。他是那样看重朋友、看重承诺,内心又是那样淡定、坦然。虽然未曾谋面,但我相信他是一个有君子之风的人,一个视学问如人格的人。我给他的约稿资料林林总总,水平、风格千差万别,但他从不挑拣,总是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视角,用极其简洁、极其形象的语言勾勒出每一件作品的历史光彩。而且,易先生从不“唯古”。他的眼光是感性里藏着理性,所以评论往往能够纵横捭阖。从他的文章中,你能读出古人怎么看,还能读出今人怎么看。有人说,这类文章写长了就容易落入俗套。其实不然,如果真正深入进去,对不同的作品,绝对不会得出一样的结论。读易先生的文章,就仿佛是跟着他徜徉在久远的历史中,漫步在古人的心绪里……


  我有时想,易先生用那么短的时间来完成“作业”,文章里又蕴含着这么丰富的信息,恐怕不是熬几夜就能凑出来的,这无疑得益于他日积月累的博识洽闻。这些年中,虽然易先生从未向我抱怨过哪篇文章难写,但我想未必每一篇文章都对他的胃口、都能让他有感而发,所以有时构思中的痛苦也是难免的。苦乐交织地走过来,今日回首,易先生收获的该是满眼喜悦吧?——那曾经埋藏在书卷中的神秘符码已经一一解开,附识于侧的是这些轻快、允洽的文字。


  唐代诗人杜甫《偶题》中有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千古”之事,留待后人评说。单就眼下而言,易先生的这一系列文章已经成为国内一些美术院校书法赏评课为学生推荐阅读的文章。再加上我们报纸数以十万计的读者,相信易先生这本书会有很多的知音。


           2011年7月21日于中国书画报社

      (作者系《中国书画报》社书画编辑部主任、原书法版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在线时间
1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9
最后登录
2017-10-14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93
精华
0
积分
14568
威望
0 点
UID
688

版主勋章

7#
发表于 2012-1-17 08:29:20 |只看该作者
后 记



  2003年,我受《中国书画报》之邀,为该报“翰海赏珍”栏目撰写历代书法作品赏析文章,由此成为报纸专栏作者,并一直延续至今。时光飞逝,不觉已至第九个年头。这些年来,我以每年十几篇的速度“挤”一些文字,产量并不大,安知期复一期,年复一年,以积“跬步”、积“小流”的方式,竟攒下将近130篇文稿。我的文字功夫不好,但我时常为自己能够坚持下来而欣慰。想当初电脑尚未普及,每期小文出来还得请人敲字,也没有“伊妹儿”可使;如今,我以年过半百的笨拙之态,也能在电脑上完成报社交付的“命题作文”了。还有,报社的编辑也已经易人。仅仅八九年的光景,竟也有些“物是人非”了。思之慨然。

  写这类赏析文章可发挥的余地并不多,极容易陷入一种挖掘身世、介绍来历外加追捧的老套之中,不管是发自内心,还是言不由衷,都得一味肯定。为了走出这种“循环”,我尽可能地加入一些个人想法,力避干巴巴的平铺直叙,并试图让行文轻松浅近一些。我非多愁善感之辈,更非思深哲人,只是偶尔闲生几许感慨,发一发思古之幽情,尽管有借题发挥、唬人唬己之嫌,却可以增添阅读之趣,使文章不太枯燥。

  虽然如此,但仍难尽如人意。一者历代书法家与作品均由报社单方面选定,有想评的篇什也不一定能让你评;二者这些书法家年代跨度大,从晋代至民国时期的都有,他们并非个个都是我的“熟人”,有时只能借助资料查获些信息;三者作品也非幅幅都好,但既为“品评”,也就不便全盘否定,难免“为赋新词强说愁”。好在结集成书有了文字限制,于是有所挑拣。我试图避开不堪的篇什,无奈驽钝如我,哪能有好文。

  出本小集本来是一件无足轻重之事,但此次借东西湖区编写丛书之机,能将多年来的文稿收拢,归而成集,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我特别珍视。这于我正如“西单女孩”上央视春晚,心情也不免有些激动与紧张。
受水平、能力之限,文稿之中定有不少瑕疵,因此恳请读者方家批评指正。

  我要感谢这些文字的“催生婆”——《中国书画报》当年的书法版编辑江丽红老师。是她对我的“发现”与“重用”,才催生出这些文稿;现在又蒙不弃,拨冗为拙集作序。在编辑过程中,王军先生对拙文作了一次全面审校,在此亦表谢意。

                      作者
                    
                     2011年8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在线时间
74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2
最后登录
2023-12-3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3841
精华
6
积分
19683
威望
236 点
UID
3

博客之星 硬坛精英 金点子奖 杰出贡献勋章 魅力之星

8#
发表于 2012-1-18 09:46:21 |只看该作者
新生兄的“第四胎”出来了,可孕育这个“孩子”花了九年,难得用心地坚持。热烈祝贺!热烈祝贺!
[img][/img][/img][/img]长涉文山犹立异;忠于书道自标新。

为您提供书法网络服务是我们的荣幸!
中国硬笔书法网http://zgybsf.net/
中国硬笔书法论坛http://bbs.zgybsf.com/
“中国硬笔书法网”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清风苑5-1-101(432000) 13871880721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太保】

河南硬协常务理事 教育委员会副 ...

Rank: 2

在线时间
86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3
最后登录
2017-3-16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3209
精华
1
积分
95843
威望
155 点
UID
9597

版主勋章

9#
发表于 2012-1-18 09:50: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易新生 于 2012-1-29 10:54 编辑

祝贺高产!小心罚款
中硬楷书委员、河南硬协常务理事  焦作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法人代表)QQ565769153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在线时间
1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9
最后登录
2017-10-14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93
精华
0
积分
14568
威望
0 点
UID
688

版主勋章

10#
发表于 2012-1-29 10:50:14 |只看该作者
新生兄的“第四胎”出来了,可孕育这个“孩子”花了九年,难得用心地坚持。热烈祝贺!热烈祝贺!
柳长忠 发表于 2012-1-18 09:46

“九年一子”,
人过五旬,看来还得抓紧时间才是。
谢谢老兄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中国硬笔书法网 ( 中国硬笔书法网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小区5-101室(432000) )

GMT+8, 2024-7-1 07:11 , Processed in 0.06830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