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06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10-5
- 最后登录
- 2015-2-6
-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872
- 精华
- 1
- 积分
- 12725
- 威望
- 0 点
- UID
- 2003
|
从客厅到厨房
《书法报》到武汉书坛觅食
本网独家晚到的消息 在一向提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中国××生日的前一天――6月30日上午,书法报社社长舟恒划、执行主编兰干武率毛羽,并金童玉女一对,跨越长江天堑,来到汉口南京路附近的一个三角地带――武汉美术馆五楼,与武汉书坛的几十个发烧友这里见面,就双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并就合作共赢问题达成共识。
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湛红好,市文联副主席、书协副主席黄德琳,市书协副主席万军,秘书长张炳绍,常务理事宋尚武、桂流贵、刘兴无、皮东山参加了座谈会。
舟恒划、兰干武一行在与与会人员一一握手,并一一浏览张挂在四壁的作品后,各自对着名牌入席。
会议由经常写让人不认识的篆字的黄德琳先生用好懂的武汉话主持。
湛红好先在家查阅了书法报的有关资料后,在会上发了言。他说,据考证,书法报是全国创办最早,也是办得最好的书法专业报纸。他代表武汉市文联对书法报这一举措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感谢。他还顺便透露,今年文联要成立文艺批评协会,内含书法批评。另外他希望市里在对外交往时送的礼品中能有我们的书法作品。他还希望明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庆祝活动上能有我们100位书家的作品亮相。
舟恒划说,《书法报》走进过五湖四海的很多地方,但正儿八经地走进武汉这么近的地方是第一次,他形象地比喻这是“从客厅到厨房”,看来他们这次是来找食物――书法佳作来了。
他对武汉书法家协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今后一定要多关注武汉书坛,宣传武汉书坛,这回回去就要宣传一下。兰干武除了抒发对武汉书法朋友的缱惓之情外,对武汉的书法活动也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希望。他认为武汉书法家应该走出去,多与外界交流,才能打破相对落后的局面。并表示报纸在宣传上将“举贤不避亲”,看来市书协里有他的亲人。
徐悦民、孙必高、邹志生作了有关武汉书法家协会打造“汉上书风”的专题发言(以前中国书法家论坛“武汉书坛”栏中曾发)。万军、宋尚武、皮东山、刘兴无、王军也先后即兴发言。
徐悦民发言的题目是《风,汉上书风》,光看这题目就有水平。对风他还从气象学和社会学的高度进行了解释,有兴趣的不妨找来一阅;孙必高说,汉上书风就是“入古出新”、“和而不同”、能体现“楚人底蕴”、“汉味特色”的书风;宋尚武说,“汉上”这一说法古已有之(废话。还可以说武汉的“汉上”的“上”字商代就有)。他还说,没有文学修养成不了大家,没有批评和团结出不了大家;皮东山透露绝密消息,欧阳中石家里挂的有邓少峰先生的字;刘兴无说,“走进”应是双向的,要“善假于物”,互相“利用(这个词是我领会的)”;桂流贵说,书法要成“风”,除了抓提高,还要抓普及;邹志生深有体会地说,就像孩子已经生了,要上户口,武汉的书风已有,关键是如何界定。我的虚拟(因为我没发言的户口)发言是,风就是雌雄相引诱,其实雄雄、雌雌也要相互“引诱”,我们搞书法的要抱成一团,要相互促进,相互欣赏。
下半部会议由张炳绍接着用武汉话主持。
让别人都说得差不多了肚子都有点饿的时候张炳绍说,这是去年九届文代会上提出“汉上书风”之后,我们第一次面对媒体。
张炳绍透露,书协刚刚办完了全国首届楚简研修班,影响不错。还要办长春交流展、墨韵江城美书法展,进行书协换届,成立武汉书法院(没太听清),进行书法采风、千名书法家送春联下基层、书法展售、汉上书风理论研讨等活动。
武汉美术馆副馆长王军介绍,7月6号,馆里有个关山月画展,其中有十幅与武汉有关。欢迎有兴趣的前往观看。
武汉书协的创作骨干和非骨干30余人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对“汉上书风”和楚文化现象进行了热议,各种观点在会上亮相。书法报的同仁们对提升武汉书法整体水平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认为武汉的书法界对自身的发展有想法,活跃在协会的中年骨干有活力,武汉书法是有希望的。
武汉作者对书法报的举措深表感谢。书法报走进武汉将促进武汉书法家协会走向繁荣、走向辉煌。
办公室主任刘萍、协会副秘书长瞿忠谋、周军、李福林等协会骨干为活动的前期工作付诸了极大的精力。他们冒着高温布置展览,联系会员,奔波于协会和美术馆之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当我把镜头对着他们的时候,他们却像做错了事的人怕曝光,举起手挡住了我的镜头。
会场上一位架摄像机的和几位端相机的,为了捕捉“模特”的表情上下翻飞(包括俺)。
会议结束后,领导与平民一起冒着烈日步行数百米,来到昔日吴佩孚的公馆、宋庆龄曾居住过的美庐在不太好的空调中共进了午餐。
(席间,有人弱弱地问,今天的活动是不是有点跑题?)
(陈金)
(说明:本稿偷用了徐悦民先生文章中的有关语句,有道是读书人偷话不算偷。但其中的错误与徐先生无关,特此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