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功(朱以撒)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5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3
最后登录
2013-8-17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3521
精华
4
积分
6253
威望
0 点
UID
20

杰出贡献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23 04:3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size="6"><strong>手 功</strong></font><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朱以撒</p><p><br/>  <font color="#003366" size="4">有时,对一个人的行业的辨识,不问的话,只须看看他的手。生活经验丰富的人,只这么一瞅,大致明白对方的身份了。握手,从表现上看是礼节之一种,在对方的感觉里,一些职业的特点,甚至隐秘,在短暂中流泄出来。<br/>  人们用手制造了许多的机器,代替繁重无比的体力劳动,也代替了千丝万缕的细活。手上的功夫一旦没有坚持训练,就像枪手没有经常试枪一样,目标渐渐找寻不到了。在眼昏手颤的乡村老大那里,穿针引线还是那么优雅,快和慢的协调组合,将针穿过布料,再将针头拔出拉起,一条白线霎时飞扬起来。让一个平素眼疾手快的儿童,几个回合居然无法将线头引过针鼻。它不禁让人困惑,手上的功夫在这方面生分了,是生活免除了这方面的需要。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这般此涨彼消,不可替代。<br/>  真要窥探手上的功夫,肯定要离开大都市,这里是机器的故乡。只有远离都市的底层社会,才可能拥有这么一种环境,有些落后的、讯息不灵的、生存朴素的,甚至贫穷却闲来无事的。他们与光怪陆离的都市已经拉开了很远的距离,它内含多少隐秘的疼痛和喜悦,怀抱多少阴影和希望,也是都市采风人永远不可得知的,因为我们只是过客。不过可以说,这些土里土气的人一生都让手忙着,熟练程度比不上机器,却也达到手功的一流境界了。辽远的关东乡村,你走进去,时间长了,身上的乡土味浓郁起来,永远地被手功的氛围包裹着,到处可见无数的手在有序地动弹———富平土纸、凤翔草编、澄城陶器、蒲城土布、华县皮影,还有剪纸、泥塑、瓷具……人淹没在手功的大海里,它的成品可以是神采飞扬,也可以是憨厚土气。一个人,或者一个很小的家庭作坊,无疑是排斥大机器的,他们粗糙甚至有不少开裂的十指就是一架灵活善变的机器,不须特殊护理、维修,除非这个人肢体无力。在他们家中,破旧的墙壁何等的美妙啊,挂满了无数的手工用品,简直就是无数只巧手的汇展,和他们的木讷、寒俭相比,让人难以置信——一双从未修饰、养护的手,结局如此绚烂多彩。<br/>  毫不起眼的姿势,和手上状态如出一辙,冬日晚间的灯盏,由灯光把几个动作放大。也许功夫都在手上,手上的神采比姿势更夺人视线,随便蹲着,或者坐着、靠着,棉线就纺起来了。所谓的机器就是几截木头组合而成,木的轴,木的辊,转动起来“空洞、空洞”响着,像是哪一个环节没有扣紧。村姑灵活的手指在铰着一张场面复杂的纸,红纸不断地铰空,局部慢慢展现,在众人啧啧称赞中,脸色不觉晕红起来。熟练,一定是从小练就的,每一日重复不休,直到凭感觉就能抵达目标。<br/>  尤其是,她们不讲。眉飞色舞地向外人讲解永远都是欠缺的,手功的语言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这么微弱,不讲也罢。在她们身上,手曾经无数次地痛过,整个人的心气、力量都运送到手头上。一双被全力倾注的手,伸出来吧,有几个骨节特别粗大,手掌的某个位置有一方发亮的茧子。从细腻的皮上长出茧子,童年过去了,青年过去了,生活好像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一大堆永远使用不完的简朴的物质材料,摆到了面前,再一次动手吧。这些动作,和二十年前没有什么两样,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若真要挑出差别,只是少了年青时动作里的夸饰意味。<br/>  采风的人总要带些土气的产品返回洋气的都市,像蒲城土市,买回来的意义纯粹是与机织布比较。机器的功能是迅疾而不出纰漏,手心在机织布上移动,丝般柔顺缎般光滑。土布就不行,总是有些地方衔接不密,或者某个线头跳了出来,抚上去像一片耘好的土地冒出了块土疙瘩。似乎有农妇的手泽附在上边,像春日的土地,有些潮润。一方土布捧在手上,它的面积只能做件短褂,但是那么沉重,除了材料粗朴,更多的是时间进入了纤维之中,手的动作一直在重复着,行行重行行,渗透了一些期待,沉湎在期待完成的过程里。土布、土纸、草编,细看找出了手误,犹如书画家下笔迟疑或疏忽留下的败笔。败笔一出现就难以修复,除非丢弃重来。我喜欢败笔的真实,这就是手工的真实,一种来自民间的不须掩饰的质朴美感——它紧紧地拥抱着某一个瑕疵出现在我面前,使一种很朴实的人性,坦然面对世界。生活就是这样来体现的,十全十美只是一道影子罢。<br/>  永远也难以估量一双手的功能,当它在某个领域达到极致时,让其他的手黯然失色。手越用越灵,这是来自民间的共识。在乡村,很少看到手插在口袋子里的,手的命运就是不停地动,去掉花俏的表现,变得每一下都落在实处。尽管只看到织布这么一个动作,在此之前,这双手走过了多少行程,纺线、绞线、煮染、浆线、筒线、经线、缠线,就算布织好了,歇不得,又得脱浆、捶布、缝合,以不变的双手应过程之万变。可轻可重、宜粗宜细,从指掌之间、关节虎口里藏着怎样的取之不尽的泉源,稍稍一动,泉水涌动。一个人的手,有多少潜在着的功能啊,我有时看到别人的手能雕琢镂刻、拓印勾描,可我不会,那肯定是我的这份潜能消失了,它消失到何方呢?这个问题,平日蛰伏于心房深处,而在民间手工业者居住的乡村里,尽情涌了出来。啊,生活的结构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现在还有哪一个城市中人,具有这些原生状态中人的那种心态,悠然、闲散,无声地累积着腕底技巧指上功夫。<br/>  无数的手,无数的功能。我不喜欢那些趋同机器的手,在趋于迅疾和情趣两个走向上,我选择情趣。在缓慢中释放出来的情趣,日子温暖一些———“手把手地教”,当两只来自不同生命的手重迭在一起,她们的心也是结合在一起的,温暖弥漫全身。受指导的新手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动,乡村昏暗的时光霎时变得明亮了。手功集中的村庄,越来越像个孤岛,在潮水冲刷下缩小和剥落。还是会有一些人像孤岛上坚硬的石头,岿然不移。她们的内心充满着对旧日生活的眷念,繁忙地运用自己的手上功夫做最后的挽留。她们用整个家居的墙壁都来悬挂新近完成的手功作品,表现着一种缄默中的信心。让我不无担心,时光锋刃的悄然推进,如阴影缓缓地笼罩,会否在浑然无觉的自恋中,伤到这些已为数无多的可爱手指?</font></p>

Rank: 5Rank: 5

在线时间
2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4
最后登录
2008-10-17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907
精华
2
积分
2924
威望
0 点
UID
64
2#
发表于 2006-10-4 16:55:44 |只看该作者
厉害!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中国硬笔书法网 ( 中国硬笔书法网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小区5-101室(432000) )

GMT+8, 2024-12-1 00:43 , Processed in 0.03650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