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镛:笑傲江湖独寂寥 [复制链接]

Rank: 2

在线时间
4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8
最后登录
2013-12-27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2378
精华
1
积分
6997
威望
0 点
UID
257

版主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2 19:13: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strong>王镛:笑傲江湖独寂寥<br/><br/></strong><font face="Verdana">●有人骂他是“丑书”的始作俑者 ●有人赞他注定要成为艺术大师</font><br/><img alt="" src="http://www.morningpost.com.cn/UserFiles/2007-1/8/2007180348749.jpg" border="0"/><br/><br/><font face="Verdana">王镛</font><br/><font face="楷体_GB2312">1948年3月生于北京,祖籍山西太原。1979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全国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院院长,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font><br/><br/><br/><font face="Verdana"><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在当代艺术领域,王镛的名字振聋发聩;可是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王镛”二字,虽然词条无数,但很难找到详细介绍王镛本人的文章。这正暗合了坊间传说——他“为人低调,处世含蓄,与世俗保持着距离”。在京城北郊的一个四合院里,记者访问了王镛。三个小时中,切实感受着他的含蓄、低调,但同时也不乏热情、随和。</font></div><br/><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名师高徒<br/></font></font></font>&nbsp; &nbsp; 少儿时代,王镛就开始学习字和画,字是晋唐名家的楷书,画是看见顺眼的就临,高兴了胡涂乱抹,画什么总能像点什么。身边也无高人指点。当时他特别崇拜齐白石,12岁那年父亲带他去看“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遗作展”,回来想学刻印,一动手特别上瘾,放学后做完功课一刻到半夜,很快就能“创作”了。14岁那年考上了北京少年宫金石书法组和国画组,作品当年就入选了“首都书法篆刻展”。<br/>&nbsp; &nbsp; 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后就是“文革”,王镛下乡插队。在内蒙古也常有写写画画的机会,但篆刻基本上停了。那六年他经了些磨难,得到了历练,而不幸中之大幸是:由于地僻人稀,“阶级斗争”不易抓紧,自我意识在荒野中得以萌醒。回京后任中学美术教师,又大干起来,强烈地想探求艺术的个性风格。<br/>&nbsp; &nbsp; 1979年,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李苦禅教授首次分别招收5名山水、花鸟画研究生。报名者数百人,竞争激烈。且5名山水研究生,只招一个兼攻书法篆刻的。考生中大多数是艺术科班出身,王镛只能以同等学历的身份报名。凭着自学的杂家功底,书、画、印甚至素描、油画等都摸过,他获得了山水兼攻书法篆刻的那个研究生名额。<br/>&nbsp; &nbsp; 导师李可染先生的人格魅力与艺术理念,给了他深深的震撼。 先生授课,从不讲技能技巧,即使一定言“技”,也要提升到“道”的高度去阐释,这个道,即是自然与艺术的根本规律。副导师梁树年先生,擅诗文,亦擅篆刻,格调很高,对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br/><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大师</font></font></font><br/>&nbsp; &nbsp; 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后,王镛首先搞清了方向问题,坚定了他忍耐寂寞,面对孤独地去发现、去创造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多年不懈追求,王镛在书、画和篆刻等方面皆卓尔不凡,已成为当代中国最有成就也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br/>&nbsp; &nbsp;  王镛在书法篆刻上是一代开宗立派者。他的书法立意高古,粗犷质朴,取法于六朝碑版,胎息于汉魏简牍,视觉性极强,充满现代感。特别是他的用笔长短兼用,软硬并施,满幅纵横,一任自然而功力内含,可谓前无古人;他的篆刻苍润奔放,古拙奇崛,掺和汉晋砖瓦文字,三代铜器铭文乃至于秦汉古印之神韵而自出机杼,真率、质朴、自然、大气磅礴,与自己书法风格高度统一,成为当代篆刻界最具有影响的开派人物之一。<br/>&nbsp; &nbsp; 书法篆刻的沉厚底蕴又给他的山水画创作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以书入画,强调点线的书写性,是王镛卓越于其他山水画家重要的一点。在他的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苍厚质朴的金石气息,线条凝练、古拙。王镛的山水画最具魅力与新意的地方,正是那份任心灵与性情的自然流露,以书法骨力与金石韵味表达出来的写意精神。<br/>&nbsp; &nbsp; 放眼当今,书、画、印都达到如此境界的恐怕除王镛外,我们知道的不多。因此,在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背影远去之后,有人称“王镛是这个时代最有希望的一位艺术家”。<br/><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流行书风<br/></font></font></font>&nbsp; &nbsp; 进入21世纪,中国书法圈点击率最高同时争议最大的一个名词,就是“流行书风”。而王镛被认为是“流行书风”的主要倡导者。<br/>&nbsp; &nbsp; “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举办了八届,影响深远,一大批青年作者脱颖而出,形成了当年书坛的繁荣景象。而这些中青年作者的大胆创作倾向,也频频受到保守势力的诘难,其中扣的一个帽子就是“流行书风”,甚至成了“丑书”的同义词。<br/>&nbsp; &nbsp; 中国书协换届以后,取消了“中青展”,使广大书法篆刻爱好者失去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于是,王镛等策划举办了一个新的展览。起名时,王镛体现出自己的幽默感,他把别人扣的“脏帽子”上的灰尘掸一掸,美滋滋戴上了。2002年,“首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展”横空出世,震动四方,迅速成为书坛的关注中心。2003年和2004年又分别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br/>&nbsp; &nbsp; 王镛说,每个时代都有流行艺术,王羲之流行了千余年。流行歌曲为何成了当代娱乐的主流,就因为它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道出了年轻人所思所想。那些批评“流行书风”的人没有把书法当作艺术来看待,创新创造是书法的生命力,没有创新就不是艺术。<br/><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艺术书法</font></font></font><br/>&nbsp; &nbsp; 2005年,在王镛先生的倡导下,全国艺术书法提名展在福建晋江举办。继流行书风之后,王镛又在书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艺术书法”再次引起了强烈关注和争论。<br/>&nbsp; &nbsp; “艺术书法”把书法艺术组合结构调换了,并不是玩文字游戏,而可能会颠覆一些书法理念。<br/>&nbsp; &nbsp; 王镛认为,今天看待书法应该站在艺术立场上,用艺术手段创作书法。在书法的实用功能逐渐消退后,还用初级的审美观念——清楚、整齐、均匀等来衡量,不合时宜。模仿只是学习的手段之一,但不是艺术的目的。<br/>现代书法不再依附于书写内容,本身是一种独立的视觉艺术,流行歌曲的歌词一样可以作为书写内容。他的几个外国留学生不懂汉语,但一样能写出漂亮的书法作品,因为他们理解了书法的视觉美感。有人提倡培养学者型书法家,哲学、诗词、歌赋都要通,这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现实。<br/>&nbsp; &nbsp; 他鼓励年轻人大胆探索,作品只要有人欣赏就有存在的价值。有人批评年轻人创作的变形问题,他反驳说,书法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变形是根本,不变形直接用复印机复印古代作品就行了。王献之如果不变形,就只能永远在父亲阴影之下。这是个浅层次问题,书法界还在争论不休,拿到美术界是很可笑的事情。当然变形也有好坏之分,有些十分恶俗的也不可取。<br/><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擂台<br/></font></font></font>&nbsp; &nbsp; 目前,王镛担任院长的中国书法院正在筹备“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有人不解,被称为当代“碑学”标杆性人物的王镛,怎么突然又高举起“帖学”大旗呢?<br/>&nbsp; &nbsp; 好的东西王镛都喜欢。他从小临帖,至今不倦。虽然创作汲取了民间书法甚多,但对传统和经典一样重视。中国书法院开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就是对当代人思考、理解、阐释传统的一种展示与检验,用简短的两句话概括就是:深入学习传统,重新审视传统;促进当代书法创作。<br/>&nbsp; &nbsp; 这次展览的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特邀作品,由中国书法院研究员组成的艺委会在全国范围内提名50人;二是由作者自荐投稿,艺委会从中选出50位参展作者。一件临帖,两件创作,充分展示他们的传统功力与创作能力。<br/>&nbsp; &nbsp; 一些经常批评年轻人的老派人物,王镛认为他们传统功力非常不济。有胆量的话,可以摆擂台,把他们的作品和中青年的优秀作品放在一起,蒙住落款,来比比到底谁写得好。</font></div></font></div></font></div></font></div></font></div></font><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名师高徒<br/></font></font></font>&nbsp; &nbsp; 少儿时代,王镛就开始学习字和画,字是晋唐名家的楷书,画是看见顺眼的就临,高兴了胡涂乱抹,画什么总能像点什么。身边也无高人指点。当时他特别崇拜齐白石,12岁那年父亲带他去看“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遗作展”,回来想学刻印,一动手特别上瘾,放学后做完功课一刻到半夜,很快就能“创作”了。14岁那年考上了北京少年宫金石书法组和国画组,作品当年就入选了“首都书法篆刻展”。<br/>&nbsp; &nbsp; 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后就是“文革”,王镛下乡插队。在内蒙古也常有写写画画的机会,但篆刻基本上停了。那六年他经了些磨难,得到了历练,而不幸中之大幸是:由于地僻人稀,“阶级斗争”不易抓紧,自我意识在荒野中得以萌醒。回京后任中学美术教师,又大干起来,强烈地想探求艺术的个性风格。<br/>&nbsp; &nbsp; 1979年,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李苦禅教授首次分别招收5名山水、花鸟画研究生。报名者数百人,竞争激烈。且5名山水研究生,只招一个兼攻书法篆刻的。考生中大多数是艺术科班出身,王镛只能以同等学历的身份报名。凭着自学的杂家功底,书、画、印甚至素描、油画等都摸过,他获得了山水兼攻书法篆刻的那个研究生名额。<br/>&nbsp; &nbsp; 导师李可染先生的人格魅力与艺术理念,给了他深深的震撼。 先生授课,从不讲技能技巧,即使一定言“技”,也要提升到“道”的高度去阐释,这个道,即是自然与艺术的根本规律。副导师梁树年先生,擅诗文,亦擅篆刻,格调很高,对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br/><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大师</font></font></font><br/>&nbsp; &nbsp; 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后,王镛首先搞清了方向问题,坚定了他忍耐寂寞,面对孤独地去发现、去创造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多年不懈追求,王镛在书、画和篆刻等方面皆卓尔不凡,已成为当代中国最有成就也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br/>&nbsp; &nbsp;  王镛在书法篆刻上是一代开宗立派者。他的书法立意高古,粗犷质朴,取法于六朝碑版,胎息于汉魏简牍,视觉性极强,充满现代感。特别是他的用笔长短兼用,软硬并施,满幅纵横,一任自然而功力内含,可谓前无古人;他的篆刻苍润奔放,古拙奇崛,掺和汉晋砖瓦文字,三代铜器铭文乃至于秦汉古印之神韵而自出机杼,真率、质朴、自然、大气磅礴,与自己书法风格高度统一,成为当代篆刻界最具有影响的开派人物之一。<br/>&nbsp; &nbsp; 书法篆刻的沉厚底蕴又给他的山水画创作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以书入画,强调点线的书写性,是王镛卓越于其他山水画家重要的一点。在他的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苍厚质朴的金石气息,线条凝练、古拙。王镛的山水画最具魅力与新意的地方,正是那份任心灵与性情的自然流露,以书法骨力与金石韵味表达出来的写意精神。<br/>&nbsp; &nbsp; 放眼当今,书、画、印都达到如此境界的恐怕除王镛外,我们知道的不多。因此,在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背影远去之后,有人称“王镛是这个时代最有希望的一位艺术家”。<br/><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流行书风<br/></font></font></font>&nbsp; &nbsp; 进入21世纪,中国书法圈点击率最高同时争议最大的一个名词,就是“流行书风”。而王镛被认为是“流行书风”的主要倡导者。<br/>&nbsp; &nbsp; “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举办了八届,影响深远,一大批青年作者脱颖而出,形成了当年书坛的繁荣景象。而这些中青年作者的大胆创作倾向,也频频受到保守势力的诘难,其中扣的一个帽子就是“流行书风”,甚至成了“丑书”的同义词。<br/>&nbsp; &nbsp; 中国书协换届以后,取消了“中青展”,使广大书法篆刻爱好者失去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于是,王镛等策划举办了一个新的展览。起名时,王镛体现出自己的幽默感,他把别人扣的“脏帽子”上的灰尘掸一掸,美滋滋戴上了。2002年,“首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展”横空出世,震动四方,迅速成为书坛的关注中心。2003年和2004年又分别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br/>&nbsp; &nbsp; 王镛说,每个时代都有流行艺术,王羲之流行了千余年。流行歌曲为何成了当代娱乐的主流,就因为它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道出了年轻人所思所想。那些批评“流行书风”的人没有把书法当作艺术来看待,创新创造是书法的生命力,没有创新就不是艺术。<br/><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艺术书法</font></font></font><br/>&nbsp; &nbsp; 2005年,在王镛先生的倡导下,全国艺术书法提名展在福建晋江举办。继流行书风之后,王镛又在书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艺术书法”再次引起了强烈关注和争论。<br/>&nbsp; &nbsp; “艺术书法”把书法艺术组合结构调换了,并不是玩文字游戏,而可能会颠覆一些书法理念。<br/>&nbsp; &nbsp; 王镛认为,今天看待书法应该站在艺术立场上,用艺术手段创作书法。在书法的实用功能逐渐消退后,还用初级的审美观念——清楚、整齐、均匀等来衡量,不合时宜。模仿只是学习的手段之一,但不是艺术的目的。<br/>现代书法不再依附于书写内容,本身是一种独立的视觉艺术,流行歌曲的歌词一样可以作为书写内容。他的几个外国留学生不懂汉语,但一样能写出漂亮的书法作品,因为他们理解了书法的视觉美感。有人提倡培养学者型书法家,哲学、诗词、歌赋都要通,这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现实。<br/>&nbsp; &nbsp; 他鼓励年轻人大胆探索,作品只要有人欣赏就有存在的价值。有人批评年轻人创作的变形问题,他反驳说,书法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变形是根本,不变形直接用复印机复印古代作品就行了。王献之如果不变形,就只能永远在父亲阴影之下。这是个浅层次问题,书法界还在争论不休,拿到美术界是很可笑的事情。当然变形也有好坏之分,有些十分恶俗的也不可取。<br/><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擂台<br/></font></font></font>&nbsp; &nbsp; 目前,王镛担任院长的中国书法院正在筹备“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有人不解,被称为当代“碑学”标杆性人物的王镛,怎么突然又高举起“帖学”大旗呢?<br/>&nbsp; &nbsp; 好的东西王镛都喜欢。他从小临帖,至今不倦。虽然创作汲取了民间书法甚多,但对传统和经典一样重视。中国书法院开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就是对当代人思考、理解、阐释传统的一种展示与检验,用简短的两句话概括就是:深入学习传统,重新审视传统;促进当代书法创作。<br/>&nbsp; &nbsp; 这次展览的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特邀作品,由中国书法院研究员组成的艺委会在全国范围内提名50人;二是由作者自荐投稿,艺委会从中选出50位参展作者。一件临帖,两件创作,充分展示他们的传统功力与创作能力。<br/>&nbsp; &nbsp; 一些经常批评年轻人的老派人物,王镛认为他们传统功力非常不济。有胆量的话,可以摆擂台,把他们的作品和中青年的优秀作品放在一起,蒙住落款,来比比到底谁写得好。</font></div></font></div></font></div></font></div></font><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大师</font></font></font><br/>&nbsp; &nbsp; 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后,王镛首先搞清了方向问题,坚定了他忍耐寂寞,面对孤独地去发现、去创造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多年不懈追求,王镛在书、画和篆刻等方面皆卓尔不凡,已成为当代中国最有成就也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br/>&nbsp; &nbsp;  王镛在书法篆刻上是一代开宗立派者。他的书法立意高古,粗犷质朴,取法于六朝碑版,胎息于汉魏简牍,视觉性极强,充满现代感。特别是他的用笔长短兼用,软硬并施,满幅纵横,一任自然而功力内含,可谓前无古人;他的篆刻苍润奔放,古拙奇崛,掺和汉晋砖瓦文字,三代铜器铭文乃至于秦汉古印之神韵而自出机杼,真率、质朴、自然、大气磅礴,与自己书法风格高度统一,成为当代篆刻界最具有影响的开派人物之一。<br/>&nbsp; &nbsp; 书法篆刻的沉厚底蕴又给他的山水画创作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以书入画,强调点线的书写性,是王镛卓越于其他山水画家重要的一点。在他的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苍厚质朴的金石气息,线条凝练、古拙。王镛的山水画最具魅力与新意的地方,正是那份任心灵与性情的自然流露,以书法骨力与金石韵味表达出来的写意精神。<br/>&nbsp; &nbsp; 放眼当今,书、画、印都达到如此境界的恐怕除王镛外,我们知道的不多。因此,在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背影远去之后,有人称“王镛是这个时代最有希望的一位艺术家”。<br/><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流行书风<br/></font></font></font>&nbsp; &nbsp; 进入21世纪,中国书法圈点击率最高同时争议最大的一个名词,就是“流行书风”。而王镛被认为是“流行书风”的主要倡导者。<br/>&nbsp; &nbsp; “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举办了八届,影响深远,一大批青年作者脱颖而出,形成了当年书坛的繁荣景象。而这些中青年作者的大胆创作倾向,也频频受到保守势力的诘难,其中扣的一个帽子就是“流行书风”,甚至成了“丑书”的同义词。<br/>&nbsp; &nbsp; 中国书协换届以后,取消了“中青展”,使广大书法篆刻爱好者失去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于是,王镛等策划举办了一个新的展览。起名时,王镛体现出自己的幽默感,他把别人扣的“脏帽子”上的灰尘掸一掸,美滋滋戴上了。2002年,“首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展”横空出世,震动四方,迅速成为书坛的关注中心。2003年和2004年又分别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br/>&nbsp; &nbsp; 王镛说,每个时代都有流行艺术,王羲之流行了千余年。流行歌曲为何成了当代娱乐的主流,就因为它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道出了年轻人所思所想。那些批评“流行书风”的人没有把书法当作艺术来看待,创新创造是书法的生命力,没有创新就不是艺术。<br/><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艺术书法</font></font></font><br/>&nbsp; &nbsp; 2005年,在王镛先生的倡导下,全国艺术书法提名展在福建晋江举办。继流行书风之后,王镛又在书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艺术书法”再次引起了强烈关注和争论。<br/>&nbsp; &nbsp; “艺术书法”把书法艺术组合结构调换了,并不是玩文字游戏,而可能会颠覆一些书法理念。<br/>&nbsp; &nbsp; 王镛认为,今天看待书法应该站在艺术立场上,用艺术手段创作书法。在书法的实用功能逐渐消退后,还用初级的审美观念——清楚、整齐、均匀等来衡量,不合时宜。模仿只是学习的手段之一,但不是艺术的目的。<br/>现代书法不再依附于书写内容,本身是一种独立的视觉艺术,流行歌曲的歌词一样可以作为书写内容。他的几个外国留学生不懂汉语,但一样能写出漂亮的书法作品,因为他们理解了书法的视觉美感。有人提倡培养学者型书法家,哲学、诗词、歌赋都要通,这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现实。<br/>&nbsp; &nbsp; 他鼓励年轻人大胆探索,作品只要有人欣赏就有存在的价值。有人批评年轻人创作的变形问题,他反驳说,书法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变形是根本,不变形直接用复印机复印古代作品就行了。王献之如果不变形,就只能永远在父亲阴影之下。这是个浅层次问题,书法界还在争论不休,拿到美术界是很可笑的事情。当然变形也有好坏之分,有些十分恶俗的也不可取。<br/><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擂台<br/></font></font></font>&nbsp; &nbsp; 目前,王镛担任院长的中国书法院正在筹备“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有人不解,被称为当代“碑学”标杆性人物的王镛,怎么突然又高举起“帖学”大旗呢?<br/>&nbsp; &nbsp; 好的东西王镛都喜欢。他从小临帖,至今不倦。虽然创作汲取了民间书法甚多,但对传统和经典一样重视。中国书法院开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就是对当代人思考、理解、阐释传统的一种展示与检验,用简短的两句话概括就是:深入学习传统,重新审视传统;促进当代书法创作。<br/>&nbsp; &nbsp; 这次展览的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特邀作品,由中国书法院研究员组成的艺委会在全国范围内提名50人;二是由作者自荐投稿,艺委会从中选出50位参展作者。一件临帖,两件创作,充分展示他们的传统功力与创作能力。<br/>&nbsp; &nbsp; 一些经常批评年轻人的老派人物,王镛认为他们传统功力非常不济。有胆量的话,可以摆擂台,把他们的作品和中青年的优秀作品放在一起,蒙住落款,来比比到底谁写得好。</font></div></font></div></font></div></font><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流行书风<br/></font></font></font>&nbsp; &nbsp; 进入21世纪,中国书法圈点击率最高同时争议最大的一个名词,就是“流行书风”。而王镛被认为是“流行书风”的主要倡导者。<br/>&nbsp; &nbsp; “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举办了八届,影响深远,一大批青年作者脱颖而出,形成了当年书坛的繁荣景象。而这些中青年作者的大胆创作倾向,也频频受到保守势力的诘难,其中扣的一个帽子就是“流行书风”,甚至成了“丑书”的同义词。<br/>&nbsp; &nbsp; 中国书协换届以后,取消了“中青展”,使广大书法篆刻爱好者失去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于是,王镛等策划举办了一个新的展览。起名时,王镛体现出自己的幽默感,他把别人扣的“脏帽子”上的灰尘掸一掸,美滋滋戴上了。2002年,“首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展”横空出世,震动四方,迅速成为书坛的关注中心。2003年和2004年又分别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br/>&nbsp; &nbsp; 王镛说,每个时代都有流行艺术,王羲之流行了千余年。流行歌曲为何成了当代娱乐的主流,就因为它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道出了年轻人所思所想。那些批评“流行书风”的人没有把书法当作艺术来看待,创新创造是书法的生命力,没有创新就不是艺术。<br/><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艺术书法</font></font></font><br/>&nbsp; &nbsp; 2005年,在王镛先生的倡导下,全国艺术书法提名展在福建晋江举办。继流行书风之后,王镛又在书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艺术书法”再次引起了强烈关注和争论。<br/>&nbsp; &nbsp; “艺术书法”把书法艺术组合结构调换了,并不是玩文字游戏,而可能会颠覆一些书法理念。<br/>&nbsp; &nbsp; 王镛认为,今天看待书法应该站在艺术立场上,用艺术手段创作书法。在书法的实用功能逐渐消退后,还用初级的审美观念——清楚、整齐、均匀等来衡量,不合时宜。模仿只是学习的手段之一,但不是艺术的目的。<br/>现代书法不再依附于书写内容,本身是一种独立的视觉艺术,流行歌曲的歌词一样可以作为书写内容。他的几个外国留学生不懂汉语,但一样能写出漂亮的书法作品,因为他们理解了书法的视觉美感。有人提倡培养学者型书法家,哲学、诗词、歌赋都要通,这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现实。<br/>&nbsp; &nbsp; 他鼓励年轻人大胆探索,作品只要有人欣赏就有存在的价值。有人批评年轻人创作的变形问题,他反驳说,书法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变形是根本,不变形直接用复印机复印古代作品就行了。王献之如果不变形,就只能永远在父亲阴影之下。这是个浅层次问题,书法界还在争论不休,拿到美术界是很可笑的事情。当然变形也有好坏之分,有些十分恶俗的也不可取。<br/><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擂台<br/></font></font></font>&nbsp; &nbsp; 目前,王镛担任院长的中国书法院正在筹备“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有人不解,被称为当代“碑学”标杆性人物的王镛,怎么突然又高举起“帖学”大旗呢?<br/>&nbsp; &nbsp; 好的东西王镛都喜欢。他从小临帖,至今不倦。虽然创作汲取了民间书法甚多,但对传统和经典一样重视。中国书法院开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就是对当代人思考、理解、阐释传统的一种展示与检验,用简短的两句话概括就是:深入学习传统,重新审视传统;促进当代书法创作。<br/>&nbsp; &nbsp; 这次展览的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特邀作品,由中国书法院研究员组成的艺委会在全国范围内提名50人;二是由作者自荐投稿,艺委会从中选出50位参展作者。一件临帖,两件创作,充分展示他们的传统功力与创作能力。<br/>&nbsp; &nbsp; 一些经常批评年轻人的老派人物,王镛认为他们传统功力非常不济。有胆量的话,可以摆擂台,把他们的作品和中青年的优秀作品放在一起,蒙住落款,来比比到底谁写得好。</font></div></font></div></font><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艺术书法</font></font></font><br/>&nbsp; &nbsp; 2005年,在王镛先生的倡导下,全国艺术书法提名展在福建晋江举办。继流行书风之后,王镛又在书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艺术书法”再次引起了强烈关注和争论。<br/>&nbsp; &nbsp; “艺术书法”把书法艺术组合结构调换了,并不是玩文字游戏,而可能会颠覆一些书法理念。<br/>&nbsp; &nbsp; 王镛认为,今天看待书法应该站在艺术立场上,用艺术手段创作书法。在书法的实用功能逐渐消退后,还用初级的审美观念——清楚、整齐、均匀等来衡量,不合时宜。模仿只是学习的手段之一,但不是艺术的目的。<br/>现代书法不再依附于书写内容,本身是一种独立的视觉艺术,流行歌曲的歌词一样可以作为书写内容。他的几个外国留学生不懂汉语,但一样能写出漂亮的书法作品,因为他们理解了书法的视觉美感。有人提倡培养学者型书法家,哲学、诗词、歌赋都要通,这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现实。<br/>&nbsp; &nbsp; 他鼓励年轻人大胆探索,作品只要有人欣赏就有存在的价值。有人批评年轻人创作的变形问题,他反驳说,书法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变形是根本,不变形直接用复印机复印古代作品就行了。王献之如果不变形,就只能永远在父亲阴影之下。这是个浅层次问题,书法界还在争论不休,拿到美术界是很可笑的事情。当然变形也有好坏之分,有些十分恶俗的也不可取。<br/><br/><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擂台<br/></font></font></font>&nbsp; &nbsp; 目前,王镛担任院长的中国书法院正在筹备“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有人不解,被称为当代“碑学”标杆性人物的王镛,怎么突然又高举起“帖学”大旗呢?<br/>&nbsp; &nbsp; 好的东西王镛都喜欢。他从小临帖,至今不倦。虽然创作汲取了民间书法甚多,但对传统和经典一样重视。中国书法院开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就是对当代人思考、理解、阐释传统的一种展示与检验,用简短的两句话概括就是:深入学习传统,重新审视传统;促进当代书法创作。<br/>&nbsp; &nbsp; 这次展览的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特邀作品,由中国书法院研究员组成的艺委会在全国范围内提名50人;二是由作者自荐投稿,艺委会从中选出50位参展作者。一件临帖,两件创作,充分展示他们的传统功力与创作能力。<br/>&nbsp; &nbsp; 一些经常批评年轻人的老派人物,王镛认为他们传统功力非常不济。有胆量的话,可以摆擂台,把他们的作品和中青年的优秀作品放在一起,蒙住落款,来比比到底谁写得好。</font></div></font><br/><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黑体"><font size="6"><font color="#ff0000">【关键词】 擂台<br/></font></font></font>&nbsp; &nbsp; 目前,王镛担任院长的中国书法院正在筹备“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有人不解,被称为当代“碑学”标杆性人物的王镛,怎么突然又高举起“帖学”大旗呢?<br/>&nbsp; &nbsp; 好的东西王镛都喜欢。他从小临帖,至今不倦。虽然创作汲取了民间书法甚多,但对传统和经典一样重视。中国书法院开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就是对当代人思考、理解、阐释传统的一种展示与检验,用简短的两句话概括就是:深入学习传统,重新审视传统;促进当代书法创作。<br/>&nbsp; &nbsp; 这次展览的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特邀作品,由中国书法院研究员组成的艺委会在全国范围内提名50人;二是由作者自荐投稿,艺委会从中选出50位参展作者。一件临帖,两件创作,充分展示他们的传统功力与创作能力。<br/>&nbsp; &nbsp; 一些经常批评年轻人的老派人物,王镛认为他们传统功力非常不济。有胆量的话,可以摆擂台,把他们的作品和中青年的优秀作品放在一起,蒙住落款,来比比到底谁写得好。</font>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龙门山色,马寺钟声,汉唐遗韵,黛眉奇观!十三朝古都、美丽的洛阳欢迎您!
(471800)许燕舞: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委统战部  手机:13663886405  qq:4236878  11594645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中国硬笔书法网 ( 中国硬笔书法网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小区5-101室(432000) )

GMT+8, 2024-11-23 09:52 , Processed in 0.02629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