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33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6-12
- 最后登录
- 2016-7-3
- 阅读权限
- 150
- 帖子
- 2788
- 精华
- 5
- 积分
- 14435
- 威望
- 20 点
- UID
- 2
|
<p align="center"><span class="style29"><strong><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33" size="6">三希宝帖之《中秋帖》《伯远帖》</font></strong></span></p><p align="left"><span class="duanluofont"> 90年前,当时权倾一时的北洋军阀袁世凯的账房先生郭葆昌,光顾北京的小古董铺子“品古斋”时,掌柜的给他打开了一个布卷,郭葆昌一下子愣了,半天没说出话来。他看到的是两幅纸张泛黄、年代久远的书法。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不是藏于深宫,只闻其名,不见其踪,大名鼎鼎的三希宝帖中的两希《中秋帖》和《伯远帖》吗?毕竟是古玩收藏的老手,他很快掩饰住内心的激动,跟掌柜的随便讨价还价了几个回合,就一掷千金把它们买了下来。 </span></p><p>自从袁世凯的账房先生郭葆昌意外地发现并得到《中秋帖》和《伯远帖》之后,就将它们深藏家中,秘而不宣。 </p><p><strong>偶现真容 </strong></p><p class="duanluofont" align="left"> 到了1932年,有一次郭葆昌请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在家中吃饭,也许是酒后炫耀自己的收藏,也许是谈到故宫的文物时说了真情,郭葆昌将《中秋帖》和《伯远帖》两幅宝帖取出来,展示在马衡面前。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院长,马衡震惊了。他知道在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以前,紫禁城里的大批文物珍宝被偷盗变卖,流散丢失。此时,他正在为整理和寻找这些文物珍宝而奔波。不想却在这里与大名鼎鼎的《中秋帖》和《伯远帖》意外相遇。如今三希宝帖在故宫里只剩下了《快雪时晴帖》这一希,面对连做梦都在寻找的宝贝,他多么想马上就把它们带回故宫让这三希宝帖重新团聚呀。 </p><p class="duanluofont" align="center"> <strong> 回归故园 </strong></p><p class="duanluofont" align="left"> 时间到了1949年,国民党政府慌忙撤往台湾。可以想象一个被打垮的政权带着几百万人一下子涌到一个海岛会有多么拥挤混乱,有钱人不得不把压箱底的财宝拿出来换取紧缺的生活物资。此时,谁也不会注意到沉没了17年的两希宝帖《中秋帖》和《伯远帖》终于在混乱的台湾浮现了出来。 </p><p class="duanluofont" align="left"> 一天,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找到刚刚从大陆迁台组建的台湾故宫博物院,要将手中的两幅书法卖给他们,这两幅书法就是《中秋帖》和《伯远帖》。 </p><p class="duanluofont" align="left"> 在惊喜与感叹之余,台湾故宫博物院表示出无奈,捉襟见肘的经费使他们拿不出钱来收购,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刚刚浮出水面的宝帖又沉了下去。 </p><p class="duanluofont" align="left"> 时隔不久,1951年,两希宝帖出现在香港的一家英国银行里。宝帖的持有者已经不是郭葆昌了,而是他的儿子郭昭俊。两年前,就是他把《中秋帖》和《伯远帖》带到了台湾,准备卖给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只是因为对方资金短缺无力收购而只好作罢。郭昭俊又转到香港将两希宝帖抵押给了一家英国银行,赎宝期限定在了1951年的年底。 </p><p class="duanluofont" align="left"> 眼看着抵押期限快到了,英国银行极力诱使他把宝帖卖给银行。两希传承了千年的国宝名帖眼看就要归了别人。 </p><p class="duanluofont" align="left"> 当时广东省银行香港分行的经理叫徐伯郊,他和郭昭俊可称得上为世交朋友。当他得知郭昭俊要卖宝帖时,一下子就急了。他深知这两件国宝的价值,于是,他一面力劝郭昭俊将国宝卖给祖国,一面迅速将此事报告了时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父亲徐森玉和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很快又报告了周总理。 </p><p class="duanluofont" align="left"> 此时,他们都知道,若要把国宝抢救回来需要一大笔钱,而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建设最紧缺的就是资金。这事儿能成吗?谁心里也没数。没想到周总理立即作出了批示要想办法收回,决不能让国宝流失海外,并亲自筹划,在非常紧张的财政预算中挤出了一部分专为收购国宝的资金。 </p><p class="duanluofont" align="left"> 为了确保国宝真实可靠,国家派出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上海文管会主任徐森玉等人前去鉴宝。但是,他们没有去香港而是去了澳门。这是因为当时在英国管辖的香港,社会情况十分复杂,为确保人员和国宝万无一失,所以特意安排在澳门。经过鉴定,《中秋帖》和《伯远帖》是真迹无疑。两件国宝终于以当时的天价35万元重金买了下来。 </p><p class="duanluofont" align="left"> 从那以后,《中秋帖》和《伯远帖》这三希宝帖中的两帖又回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br/></p><p></p><p></p><p><br/><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gwxzz.com/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r/><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gwxzz.com/bbs/UploadFile/2006-5/200652023494593416.jpg"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p><p></p><p><br/><br/><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gwxzz.com/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r/><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gwxzz.com/bbs/UploadFile/2006-5/200652023494554980.jpg"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