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力书家资料 [复制链接]

Rank: 5Rank: 5

在线时间
12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30
最后登录
2018-3-4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760
精华
0
积分
15832
威望
0 点
UID
47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4 20:12: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个人简历

李志勇,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会员,《书法报》聘硬笔书法创作员。硬笔书法在中国教育报刊社举办的第四届“华辰杯”全国中小学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大赛中获教师组一等奖,在上海中华书画协会举办第16届、17届“文明杯”全国书画段位大赛获一等奖。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展出、获奖,书法技法、理论研究、赏评文章散见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赏评》、《中国书画报》、《书与画》、《中国钢笔书法》、《钢笔书法报》、《中国硬笔书法》等各专业刊物。《中国钢笔书法》 “十杰”、“十佳”评选专版、上海《写字》杂志介绍艺术经历和成果,作品入编钢笔书法报编辑的2006年卷《当代硬坛知名书家精品集》,出版了小学一、二年级,初二、初三语文写字配套练习字帖。曾在甘、粤两省的工厂、学校、文化馆、艺术馆举办钢笔书法班,以系统丰富的技法知识、生动有趣的视觉训练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从事书法假日教学,并致力于少儿书法潜能发掘培训。

红底.jpg (238.93 KB, 下载次数: 63)

红底.jpg

圆形.jpg (228.55 KB, 下载次数: 74)

圆形.jpg

mb.jpg (36.48 KB, 下载次数: 64)

mb.jpg

yb015.jpg (30.85 KB, 下载次数: 69)

yb015.jpg

yb021.jpg (28.64 KB, 下载次数: 59)

yb021.jpg

yb021局部.jpg (35.03 KB, 下载次数: 66)

yb021局部.jpg

yb015局部.jpg (30.23 KB, 下载次数: 57)

yb015局部.jpg

http://shop34952861.taobao.com/  好字帖在线&硬笔小印每枚20元起 QQ: 942472070 电话:15118631036  18022226901  

Rank: 8Rank: 8

在线时间
74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2
最后登录
2023-12-3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3841
精华
6
积分
19683
威望
236 点
UID
3

博客之星 硬坛精英 金点子奖 杰出贡献勋章 魅力之星

2#
发表于 2008-1-4 20:21:38 |只看该作者
已阅~~
[img][/img][/img][/img]长涉文山犹立异;忠于书道自标新。

为您提供书法网络服务是我们的荣幸!
中国硬笔书法网http://zgybsf.net/
中国硬笔书法论坛http://bbs.zgybsf.com/
“中国硬笔书法网”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清风苑5-1-101(432000) 13871880721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在线时间
12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30
最后登录
2018-3-4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760
精华
0
积分
15832
威望
0 点
UID
4749
3#
发表于 2008-1-4 20:29:35 |只看该作者
谢谢柳先生大鉴!
http://shop34952861.taobao.com/  好字帖在线&硬笔小印每枚20元起 QQ: 942472070 电话:15118631036  18022226901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在线时间
12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30
最后登录
2018-3-4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760
精华
0
积分
15832
威望
0 点
UID
4749
4#
发表于 2008-1-7 20:56:51 |只看该作者

读吴颐人汉简实临之作的思考

              读吴颐人汉简实临之作的思考
                 ——2002年《书法赏评》杂志

  书法报2002年4月1日第13期“名家临作”栏目刊登吴颐人先生“学简心语”文,并附原简、实临与意临作品各一幅。 正是这幅实临之作让人咀嚼再三、思索良久。吴颐人先生是书法名家,汉简正是其擅长之体。单就这两幅临作来看,笔力老健,诚非高手难以为之。不过我在欣赏一幅作品时,总想同时挑一些作品的瑕疵与不谐,让欣赏与批评反复对撞,以期克服一些赏读的粗浅与偏执。下面略谈一些读这幅实临之作后的感想与思考。
    实临之作虽然拟原帖,但作品一看即知是临作,缺乏一种“乱真”的美感。这引出我的第一层思考:“拟之贵似”的“似”——似也可有程度之分。作品的形也好、神也好,三分似、半似、十分似以至于“乱真”大概可分出相似程度的递进。既然是实临,任何一处不似即是失败处,只有临作与原作尔我难分,方称绝妙。纵观先生实临之作,笔画结字多有乖离,也有失原帖的率意与放纵。先生作为一名高手,在临写时必然有着“似”与“不似”的高度自省与自警,在临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刻意求似引起的笔意的“挣扎”,更看到一些任笔为体的己意的张扬。在书论中,我们经常听到“神似”优于“形似”说。其实,对于实临来说,没有“十分形似”的“三分神似”也是肤浅的。先生实临作品的最大缺憾正是对“形似”这一临摹命题的严重忽视。对比一下实临之作与原简作品,这种缺憾几乎每个字里都可能找见。如“二”字,原作线条较粗,且有强烈的粗细对比。实临之作的线条较细且起讫均匀。形的巨大差异必然也是质的、神的乖离。形是宏观的,质是微观的,神是理念的。形可以一览无余,是视知觉的初级阶段。质的感觉需要视觉的细化,是视知觉的上升。神可由视所知,也可冥思得来,是形与质的归纳与升华,也是书法欣赏的核心。再以先生“二”字为例,原作丰筋多肉,实临之作有筋无肉。原作纵逸,实临之刻板。类似的“不似”,俯拾即是,如“五”字第二横,线条的粗细、弧度变化与原作相去甚远。“月”字一撇的弧度,原作弯而临作直;一勾,原作为弧度勾,实临之作直而无勾。“八”字的一捺,更是写法的错误,原作顿收而见起挑,临作秃收而无波痕。从整篇来看,原作显得疏放,实临之作颇感壅塞。“年”字一竖,原作横下出尾短,实临之作则甚长。如此等等,我觉得先生的这幅实临之作确实没有进入“无我”之境。原作线条的长短、粗细、角度、弧度、位置等形的要素或被曲解,或被漠视,从而造成实临之作神情的游离,使得这幅实临之作缺乏真假难辩的至境。
    其次,实临之作一看即知是现代人的临作,或者说满目是现代气息,缺乏一种“古”的境界。这引出我的第二层思考:原作者的情境与临作者的情境,可谓人心多异,境遇难同。如何实现两者时空的跨越和主体身份的置换,临写者如何融入到原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书写环境中,这需要临作者成功营造一个虚拟的“仿真情境”。这时候临写者似乎不再是在临写,而好像是在创作。气息之动人,形式之感目,故援笔书简,纵情恣性,率意而为(此情此性此意,已潜移默化,与原作者相合无间),临写者的“求似”心理已经淡去。在书法欣赏、临习、创作活动中,角色置换、虚拟情境都是至关重要的。书法欣赏时,欣赏者须得“入进去”,拟以创作者的情境感受作品笔墨的挥洒、心愫的流露,此时欣赏者与创作者的时空界限化除,欣赏者俨然是创作者的化身,眼波流走,完全处于笔墨的愉快体验之中。书法意象已完全情趣化了;在创作时,除了感情的投入外,还要“跳出来”,拟以一个或一群欣赏者、旁观者的身份观照自身的创作,此时一点一画,皆如明镜里的光影,美瑕可鉴,书法的情趣复转为客观化的意象。书法实临的角色似乎很难确定,既要化身古人,又要反观自己,跳跃于欣赏者与书写者之间。化身古人时他要消隐自己,反观诸己时他又要使自己慎思明辨。我在赏观书法时,不仅喜欢对作品形神的研判,更喜欢找出这种“笔墨事实”的理由。分析先生这幅实临之作,以为缺憾正是由于先生角色位置的不佳,先生临写时很容易找到了较好的角色位置,但这个位置不是恰好。具体说来,就是:
一、        进入原作的境界不深入、不彻底,从而没有托身古人,化古人墨迹为己有。表现在实临作品中,就是:1、为临而临,时刻自警,刻意求索,这反倒造成思想上的束缚,导致笔画刻板而缺乏鲜活的感觉。2、思其为临,故稍参己意,略作变形,造成心意的放纵,导致笔画任性失真。如“长”字之一捺、“元”字之一勾。
二、        跳出作品时,不利落、不超脱,先生始终不忘自己是临写者,没有抽身出来,把自己变为一个欣赏者,因而缺乏一种“旁观者清”或凭空照鉴的高度。表现在实临作品中是多处“不似”,如一两字之失,可视为偶然失察的话,一连串的不似,不能不使人感到先生是当写者迷了。
书法,不断追求着完美,也总是遗留着缺憾,纵观《兰亭》的各代诸多临本,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缺憾的多少恰从反面决定了临作的高下。因此,也就有了湮没,有了流传;也有了冯承素本、褚临本、欧临本、虞临本等各自的风格定位,各自再临习的价值定位。
http://shop34952861.taobao.com/  好字帖在线&硬笔小印每枚20元起 QQ: 942472070 电话:15118631036  18022226901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在线时间
12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30
最后登录
2018-3-4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760
精华
0
积分
15832
威望
0 点
UID
4749
5#
发表于 2008-1-7 21:00:11 |只看该作者

书评一篇

               瘦劲端雅的启功体
             2002.12《中国钢笔书法》

  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书中说,“书贵瘦硬方通神”,东坡驳其此论未公,提出“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其实,“书贵通神”言之不谬,“瘦”亦为书之一态,著一“硬”字,则僵化立显而神韵全消。书欲瘦,便需劲,或雅健或婀娜,百态始出。启功先生的书法,正是瘦劲通神的卓越范例。
     启功体(以下简称启体) 的瘦,不是生物的脂肪少、肌肉不丰满的瘦,也不是瘦弱的瘦,而是书境画境中那种“清瘦”的瘦。如郑板桥“写取一枝清瘦竹”,是冗繁削尽了的;如刘勰讲的那种“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一言穷理,两字穷形。”(刘勰〈文心雕龙〉)是笔墨规则中的“以少胜多”之法。启体字从外形上看,多取上下伸展的纵势,挺然独拔,有如千寻古塔凌云而立,示人以“瘦”的形相,“秀”的神采。(刘勰说“雕削取巧,虽美非秀”,可见秀是一种至境)从笔力的锤炼上,先生把颜筋与柳骨重新加以优化整合,纳于己家腕下,再参入玉筋篆的的遒婉、瘦金书的飒爽、杨凝式的萧散,古人隐而启法出,在“瘦”的外形下弥添了许多劲感与风神。以篆法入书,颜鲁公引弓折钗著意于雄劲,启先生银钩铁画着力于秀拔,一宽博、一秀美,两者都以有限的笔墨形迹潜寓着无限的情境意境,趣味有异而境界同归。
  读启功先生的书法,总使人想起陶潜诗、郑燮画。大概书法的高境界必然融通于诗的、画的境界。启功的书法语境是恬淡自适的。运笔上的曲直方圆,运墨上的浓淡干湿,本来是极大的矛盾,在启老笔下却调和得有如田园诗境。运笔节奏上的轻重缓急也是一种不激不厉的调子,似乎自身的呼吸,心律状态与书写得到极大的和谐,“收放自如,心游太玄”,一笔笔、一画画,从心里到笔端,毫无滞碍,自在地“流”出,绝少牛奶牙膏般地“挤”出。我曾见过启功先生临写的黄庭坚的一幅狂草,却也是启味的,虽有“风驰电逝,蹑景追飞”般的激越,但黄书那种骨横朔野、魂逐飞蓬的荒寒不见了,代之以“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悠游闲适。说实在的,先生的这幅作品也是处于似与不似之间,似处则不失其为临,不似处则不失其为我。大概先生是抱着一种“无所临而临”的精神,把自己的临写只当作一种艺术体验,但求满足自己的理想与情趣,而不斤斤于利弊得失。“嘉彼钓叟,得鱼忘筌”,得什么、失什么,亦尽在此言中。在笔画的分间布白上,启先生善取黄金分割比例。在书法中,线段的长度比、面积的大小比,关系到汉字的造型,也关系到虚实处理。比例的处理,不仅要考虑汉字的基本形态的要求,更要考虑到审美要求。几何线面的比例可能是随机的任意数之比,也可能是现代艺术造型中规律化的整数比、均方根比、黄金分割比、中间值比。应该说,任何类型的比例都可以在创作中加以组合应用,创立美的范式。不过由于黄金比更妙合人体美的尺寸,在“人书合一”的“道”的艺术哲学观照下,这种比例明显地具有一种“优先选择比”的特性。启功先生多取这种比例,但他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此基础上把各种比例关系推衍生发,综合运用,使得启体字的造型比例呈现多样化的统一。就此一端,也可显示出先生可贵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在结字上,启先生走的是平正一路,“左之、右之,颠之、倒之”地闪转腾挪似乎是启先生所不屑为的。我们看到从王羲之到李北海、到米南宫再到王觉斯,皆为善用欹侧之法者。然而当把一种平常技法当作无所不为的普遍追求时,当一种风格变为一种习尚时,这种纵横歪倒是否衍变为一种“斜俗”?启体书作为一个巨大的存在,正可引为一种参照。从另一方面说,看惯了王铎的奇矫恣肆,再看看启体的温醇;看惯了杨维桢式的粗头乱服,再看看启体的端雅;看惯了风樯阵马痛快地刷字,再看看细筋入骨精妙地写字。看惯了骏马秋风的塞北,再看看花春雨 的江南,这是欣赏中多么有意义的视觉调节。从人的视觉生理分析,人的视知觉具在感受刺激、娱悦兴奋、疲劳失调和寻求新的视觉平衡的机能。一个人初看杨维桢书法可能兴奋,天天翻看,必会历久生厌,再看看董其昌书法可能会引起新的兴奋,一而再,再而三,又会觉出董的单调。如果说瘦劲端雅只能说明是代表一种类型的话,人们对“启体”的广泛确认则反映了先生书法风格个性化的成功实践。启体作为风格独具的字体,也正可使人从其反风格的厌倦中解脱出来。
  启老的书法,是书家的书法,有着严谨的法度;是画家的书法,有着丰富的意趣;是诗人和学者的书法,又有着浪漫的气质和邃密的功夫。从一个中学生到名教授,从笔墨相磨的一己之修身到桃李三千的教书育人,誉满天下而宁静淡泊,先生于“宇宙人生,能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人间词话》)全面的修养使得先生的书法超然独绝。对于启先生这样的大家,除了当代的意义,人们总想着他在书史中的定位。就学养笔力的功夫,启先生似足可逾越董华亭而接踵赵松雪。只是启功先生的精品多出现在题画中,相比赵松雪而言,长篇不多,或者说与赵比肩的长篇不多,这也正是我们对启先生创作的新的期待。我们也衷心祝愿启老福寿延年,启老之福也正是书界同契之福。
同时,正如俗语说“金无足赤”,人们买到一件珍爱的金饰,总想化验它的成色,对启先生书法的激赏并不表示毫无微疑。孙过庭也阐述过书法创作中的五乖五合。如果硬说启先生的书法是完美无缺的,这种恭维只能是对启先生的不尊,因为“秀”跟秀气、乃至“小气”甚或“拘谨”最近,如果启先生在一种“乖”的状态创作,我总怀疑先生作品的境界有发生反转的可能。倘“五乖同萃,思遏手蒙”(孙过庭《书谱》)之时作书,焉得神融笔畅的佳作?事实也是,启先生的书法也并非件件精品。对收藏而言大可借重名人效应而金柜贮之,纯粹的艺术鉴赏却必须品味三匝。面对启先生的书法,正如品茗陈酿的酒,千万不能被那种辛辣尽去、只留冲淡的滋味所陶醉,我们依然需要始终保持一份理性,睁大眼睛细细地看,闭起眼睛深深地思,看山为山,看水为水。
http://shop34952861.taobao.com/  好字帖在线&硬笔小印每枚20元起 QQ: 942472070 电话:15118631036  18022226901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在线时间
12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30
最后登录
2018-3-4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760
精华
0
积分
15832
威望
0 点
UID
4749
6#
发表于 2008-1-7 21:05:09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一篇(近稿)

              飞鸿踏雪留痕深
                ——沈鸿根书艺浅说

  “物外搜罗归大雅,笔端潇洒见工夫。”书法理论家、诗人,著名书法家沈鸿根先生以五十余本,数百万字的专著、字帖、诗文蜚声书坛。先生的这些作品或冥搜于读碑临帖之暇,或精思于笔墨相磨之际,或偶得于万里飞鸿之途。翰逸写帖,神凝著文,意兴赋诗,这些作品是他笔墨人生的深刻体悟,也突显了他各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一、硬笔通神软亦佳  
沈先生的软、硬笔书法见于四类: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刊头、活动的题诗题字,字帖,硬笔手扎等。可谓名气大、题写多、流誉广。就书体而言,沈先生能篆、工隶,妙于楷、超拔于行、草。他的楷书,得九成之端雅,张玄之圆通,孟法师之凝重。同样是师古,价值取向不同,纸上得来也就有浅深之别。如世人学褚,多喜其华丽飘逸,未知其从沉着处修来,沈先生谙此而间径别出。 他的行书、草书根系二王,而能广摄博取。于二王法书,沈先生是心摹手追,力索直寻。二王之外,唐楷之端凝、旭素之狂肆、苏米之意趣、山谷枝山之恣纵,他都能融会贯通驱于腕下。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视界较一般书家更广,一些被书史淡忘的非主流书家书作,一得之处,绝不轻弃,这些例子在其古今书作赏评之中,多能见到。入于古,出于古,似古非古,雅健清新,这是沈先生书法给人的总体印象。 从书家各时期风格演变上来看,他早期的书法重于形,擅于势。一方面表现为因形造势:偃仰坐卧,百态千形,随意运奇。另一方面表现为因势生形:他善于取书写速度上的动势,笔画疾行如滑,偶作停顿,也是蓄势而发,稍顿即去。先生近年的书法较之早年,从创作观念到风格都有了一些变化与调整。早年点画的驰纵,现已变得优游;早年行笔的圭角,现已转为圆劲;早年的抛筋露骨,现已润之以血、藏之以肉。早年意气奋发,风樯阵马,但求一快;近年心意闲澹,写心适怀,用笔多了沉着。如近作草书咏怀素诗,如清风厉水,漪澜成文,多能体现先生近年来书风的一些变化。以上所述书风之变,仅是约略的趋势。实际上,我们从近年先生发表的各种作品上看,先生的书法风格还是多元的,有的轻快流便、有的蕴藉沉着,有的笔驰神纵、有的气定神闲。 “沈不尽沈”,似乎是书风飘摆,恰是一个不断成熟的书家的表现,这从古代大家颜真卿、欧阳询等等书家不同时期的丰富书作中可以得到印证。倒是那种“学问深时意气平”的思想用在书法上似乎是一种谬论、而书评家把书家锁定在一种风格上,认为其当如此、不当如此,也未尝不是一种危险。
以上是沈先生软、硬笔书法的杂谈。先生本多才笃艺之人,加之役心精微,他的硬笔行书、草书已臻化境,完全进入那种刀走骨隙,解牛非技的通脱。早在1981年春,沈先生与好友叶隐谷、林似春率先在上海创办了有史以来第一家民间硬笔书法团体——晨风钢笔字研究社,当年春即在上海和平公园举办了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展览,随后由上海转到无锡、苏州、连云港等地展出,这些都是硬笔书史上开山创业的大事。沈于硬笔书法是一个先觉者,历史机遇又把他推到先行者的位置。硬笔书法从邓散木、白蕉的探索,至沈先生已集技法大成,楷行隶草,各法咸备。纵观沈先生的硬笔,一方面他能摆脱对毛笔某碑某帖简单临摹的束缚,在硬笔笔法、意趣的表现上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深入探索。“轻拂徐振,缓按急挑,挽横引纵,左牵右绕”,笔法上借古开今,化刚为柔,从而使小小的硬笔书法也表现得“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纵横有象起来。出于软而胜于软,化古人于己有,这是他高于邓白之处;另一方面他能摆脱实用书写观的藩篱,从八十年代他的早期字帖、作品来看,他即能深刻领会“夫书,不贵平正安稳”“作一字,横竖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承……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 (王羲之《书论》)等等这些书论圣言。出唐入晋,没有把硬笔书写简单地停留在“平直相似、上下方整”的点画排布上,这是沈先生迥出于实用字书家之处。此外,沈先生没有因“一招鲜,吃遍天”而坐享其成,环顾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佳作,证明他始终在进行着硬笔书法的深入研习。常写常新,自强不息,不断求索,勿因小技而不为,这大概是沈先生始终在硬笔一途鸿飞凤立,超群杰出的根本原因吧。
  沈先生于书法,备于理论、技法,溢而为著作、艺文、字帖。《行书概论》(1988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书法章法》(198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钢笔书法艺术》(1986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和《签名艺术》(198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四部书均出版于筚路蓝缕的书法创业之初,填补了当时书法艺术史上的一段空白。其中,《书法章法》,韩天衡先生誉其“角度新、自成体系,很有学术价值。”《中国钢笔书法艺术》曾荣获首届全国“金钥匙”图书奖与华东优秀教育图书奖。《签名艺术》更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本有关签名艺术的专著,沈先生以其慧眼别才,揣摩裒集,汇而成法,初反响于大陆,复波及香港,终为当今热热轰轰签名设计业之滥觞。《四体常用钢笔字帖》(1987年学林出版社出版)则是钢笔书法从实用转向艺术的精采登场,初版50万册即风靡全国以及海外,后又多次重印。先生的艺文《千古绝唱——兰亭序》已入编上海中学语文教材,艺文作范文,在书家中确为罕见,而其深远影响必定会在普及书法艺术、带领青少年步入书法艺术殿堂和传承中华文明方面生发开来。近年新著《中国书法名作鉴赏列》可谓鉴赏之大观,分现代、古代、当代书法名作鉴赏,篆隶、草行、楷书书法名作鉴赏,少字数、海外、对联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共一套10本200万字,体纳篆隶行草,迹及古今中外,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掘隐发微,体现了一个书法赏评家的视野和理性。
  二、书家原本是诗人
沈先生书法及理论之外,亦擅诗。他的诗,形式多见于五绝与七绝。内容大主要分为:写景、咏物、感怀、论书等。这些诗或行歌田野,或邀咏月下,或作赋天山 ,或索句桂林,流连之际,沉吟其间。写景诗如《朱家角》:“船泊岸边一树高,悠长水巷似民谣。潇潇春雨朱家角,撑伞是谁过石桥?” 此诗是沈先生心入于境的神会之作。读此诗,感到沈先生是诗笔兼作画笔用。“船”是画中起首一点,“泊岸边”,有了横向背景的展开。这句妙在从虚处着力,“船”、“岸”是实,“一树高”,是虚,是拟想,却使境界一下子有了纵向的拓展,使境界由横平面变幻为纵横交错的空间。“悠长水巷”,进一步把岸边景致引向曲折幽深。第三句“潇潇春雨”则又笼天地于形内,使境界变得空濛廓大起来。及至“朱家角”、“石桥”,视角渐收,第四句最后聚焦于撑伞过桥人,设问结束,波澜陡起。这首诗的境外之味之所以深邃,主要因为渲染出一个“转”字,视线转,境界转,诗思转,即景生情,带情韵以行。船、岸、水巷、春雨、朱家角、伞、撑伞人、石桥,这些本来是分散的静物,寻常的物象,但在沈先生的笔下,他们有了远近的层次、有了纵横的错落、有了曲直的韵致,笔随物以宛转,心因景而徘徊,描绘出了动人的春雨江南的诗境。
  其他咏物诗如《寒花》:“独抱幽芳自守真,岂随黄叶落风尘。秋深林谷无人迹,寒水一潭月半轮。”是颇具禅意的性灵之作。 另如《风筝》:“竹架纸身一线牵,千鸢竞放各争先。平生自有凌云志,借得东风上碧天。”摹状放鸢,而托物见志。感怀诗如《五十初度》:“飞鸿万里骨铮铮,如水年华五十春。笔挟风涛豪气在,琴心剑胆是平生。”诗中虽有“如水年华五十春”的淡淡忧思,更有“琴心剑胆是平生”的怏然自足,以襟抱为诗,写真我,是真诗。论书诗如《论书》:“临帖百家是法门,读书万卷可通神。雕虫小技凭精力,流水到时渠自成。”《墨华》:“不解之缘是墨华,临碑读帖写摩崖。独标风骨艺坛上,濯古来新成一家。”这些论书诗融合着先生书学的知识、经验、感悟,读者观其所作,自当得其用心。
  沈鸿根先生诗篇甚丰,数百首诗读来让人感到他“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瞻万物而思纷” (陆机《文赋》),情动于中而形之于诗。这些诗,是他对自然万象的体验摹状,是情志的舒泻、诗思的陶钧、字句的锤炼、视听的裁相。
飞鸿踏雪留痕深,沈鸿根先生数十年在软硬笔书法创作、书法理论、赏评、诗文诸方面博采精研,著作等身。他的著作、字帖,雅俗共赏,与大众审美情趣相契合,为出版家和读者所认同。从出版的地域上看,分别出版于上海、北京、重庆、江苏、江西等省、市的出版社,覆盖面广,影响巨大;从出版的时期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他一直笔耕不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态势,每年都有新著付梓,至今累计50多种,创作时间延续长,且经久不衰;从印行的数量上看,三百万册的巨量绝不是一个小数;从读者群体上看,有学生、书法爱好者及书法家,不同的群体都从其中搜寻着有益的滋养。书以修身、书济天下,陶己及人,是至功,是大德。
http://shop34952861.taobao.com/  好字帖在线&硬笔小印每枚20元起 QQ: 942472070 电话:15118631036  18022226901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在线时间
12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30
最后登录
2018-3-4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760
精华
0
积分
15832
威望
0 点
UID
4749
7#
发表于 2008-1-7 21:12:18 |只看该作者

刚才的文章重排版式一下,抱歉

                 飞鸿踏雪留痕深
                       ——沈鸿根书艺浅说

  “物外搜罗归大雅,笔端潇洒见工夫。”书法理论家、诗人,著名书法家沈鸿根先生以五十余本,数百万字的专著、字帖、诗文蜚声书坛。先生的这些作品或冥搜于读碑临帖之暇,或精思于笔墨相磨之际,或偶得于万里飞鸿之途。翰逸写帖,神凝著文,意兴赋诗,这些作品是他笔墨人生的深刻体悟,也突显了他各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一、硬笔通神软亦佳  
  沈先生的软、硬笔书法见于四类: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刊头、活动的题诗题字,字帖,硬笔手扎等。可谓名气大、题写多、流誉广。就书体而言,沈先生能篆、工隶,妙于楷、超拔于行、草。他的楷书,得九成之端雅,张玄之圆通,孟法师之凝重。同样是师古,价值取向不同,纸上得来也就有浅深之别。如世人学褚,多喜其华丽飘逸,未知其从沉着处修来,沈先生谙此而间径别出。 他的行书、草书根系二王,而能广摄博取。于二王法书,沈先生是心摹手追,力索直寻。二王之外,唐楷之端凝、旭素之狂肆、苏米之意趣、山谷枝山之恣纵,他都能融会贯通驱于腕下。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视界较一般书家更广,一些被书史淡忘的非主流书家书作,一得之处,绝不轻弃,这些例子在其古今书作赏评之中,多能见到。入于古,出于古,似古非古,雅健清新,这是沈先生书法给人的总体印象。 从书家各时期风格演变上来看,他早期的书法重于形,擅于势。一方面表现为因形造势:偃仰坐卧,百态千形,随意运奇。另一方面表现为因势生形:他善于取书写速度上的动势,笔画疾行如滑,偶作停顿,也是蓄势而发,稍顿即去。先生近年的书法较之早年,从创作观念到风格都有了一些变化与调整。早年点画的驰纵,现已变得优游;早年行笔的圭角,现已转为圆劲;早年的抛筋露骨,现已润之以血、藏之以肉。早年意气奋发,风樯阵马,但求一快;近年心意闲澹,写心适怀,用笔多了沉着。如近作草书咏怀素诗,如清风厉水,漪澜成文,多能体现先生近年来书风的一些变化。以上所述书风之变,仅是约略的趋势。实际上,我们从近年先生发表的各种作品上看,先生的书法风格还是多元的,有的轻快流便、有的蕴藉沉着,有的笔驰神纵、有的气定神闲。 “沈不尽沈”,似乎是书风飘摆,恰是一个不断成熟的书家的表现,这从古代大家颜真卿、欧阳询等等书家不同时期的丰富书作中可以得到印证。倒是那种“学问深时意气平”的思想用在书法上似乎是一种谬论、而书评家把书家锁定在一种风格上,认为其当如此、不当如此,也未尝不是一种危险。
  以上是沈先生软、硬笔书法的杂谈。先生本多才笃艺之人,加之役心精微,他的硬笔行书、草书已臻化境,完全进入那种刀走骨隙,解牛非技的通脱。早在1981年春,沈先生与好友叶隐谷、林似春率先在上海创办了有史以来第一家民间硬笔书法团体——晨风钢笔字研究社,当年春即在上海和平公园举办了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展览,随后由上海转到无锡、苏州、连云港等地展出,这些都是硬笔书史上开山创业的大事。沈于硬笔书法是一个先觉者,历史机遇又把他推到先行者的位置。硬笔书法从邓散木、白蕉的探索,至沈先生已集技法大成,楷行隶草,各法咸备。纵观沈先生的硬笔,一方面他能摆脱对毛笔某碑某帖简单临摹的束缚,在硬笔笔法、意趣的表现上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深入探索。“轻拂徐振,缓按急挑,挽横引纵,左牵右绕”,笔法上借古开今,化刚为柔,从而使小小的硬笔书法也表现得“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纵横有象起来。出于软而胜于软,化古人于己有,这是他高于邓白之处;另一方面他能摆脱实用书写观的藩篱,从八十年代他的早期字帖、作品来看,他即能深刻领会“夫书,不贵平正安稳”“作一字,横竖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承……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 (王羲之《书论》)等等这些书论圣言。出唐入晋,没有把硬笔书写简单地停留在“平直相似、上下方整”的点画排布上,这是沈先生迥出于实用字书家之处。此外,沈先生没有因“一招鲜,吃遍天”而坐享其成,环顾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佳作,证明他始终在进行着硬笔书法的深入研习。常写常新,自强不息,不断求索,勿因小技而不为,这大概是沈先生始终在硬笔一途鸿飞凤立,超群杰出的根本原因吧。
  沈先生于书法,备于理论、技法,溢而为著作、艺文、字帖。《行书概论》(1988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书法章法》(198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钢笔书法艺术》(1986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和《签名艺术》(198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四部书均出版于筚路蓝缕的书法创业之初,填补了当时书法艺术史上的一段空白。其中,《书法章法》,韩天衡先生誉其“角度新、自成体系,很有学术价值。”《中国钢笔书法艺术》曾荣获首届全国“金钥匙”图书奖与华东优秀教育图书奖。《签名艺术》更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本有关签名艺术的专著,沈先生以其慧眼别才,揣摩裒集,汇而成法,初反响于大陆,复波及香港,终为当今热热轰轰签名设计业之滥觞。《四体常用钢笔字帖》(1987年学林出版社出版)则是钢笔书法从实用转向艺术的精采登场,初版50万册即风靡全国以及海外,后又多次重印。先生的艺文《千古绝唱——兰亭序》已入编上海中学语文教材,艺文作范文,在书家中确为罕见,而其深远影响必定会在普及书法艺术、带领青少年步入书法艺术殿堂和传承中华文明方面生发开来。近年新著《中国书法名作鉴赏列》可谓鉴赏之大观,分现代、古代、当代书法名作鉴赏,篆隶、草行、楷书书法名作鉴赏,少字数、海外、对联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共一套10本200万字,体纳篆隶行草,迹及古今中外,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掘隐发微,体现了一个书法赏评家的视野和理性。
  二、书家原本是诗人
  沈先生书法及理论之外,亦擅诗。他的诗,形式多见于五绝与七绝。内容大主要分为:写景、咏物、感怀、论书等。这些诗或行歌田野,或邀咏月下,或作赋天山 ,或索句桂林,流连之际,沉吟其间。写景诗如《朱家角》:“船泊岸边一树高,悠长水巷似民谣。潇潇春雨朱家角,撑伞是谁过石桥?” 此诗是沈先生心入于境的神会之作。读此诗,感到沈先生是诗笔兼作画笔用。“船”是画中起首一点,“泊岸边”,有了横向背景的展开。这句妙在从虚处着力,“船”、“岸”是实,“一树高”,是虚,是拟想,却使境界一下子有了纵向的拓展,使境界由横平面变幻为纵横交错的空间。“悠长水巷”,进一步把岸边景致引向曲折幽深。第三句“潇潇春雨”则又笼天地于形内,使境界变得空濛廓大起来。及至“朱家角”、“石桥”,视角渐收,第四句最后聚焦于撑伞过桥人,设问结束,波澜陡起。这首诗的境外之味之所以深邃,主要因为渲染出一个“转”字,视线转,境界转,诗思转,即景生情,带情韵以行。船、岸、水巷、春雨、朱家角、伞、撑伞人、石桥,这些本来是分散的静物,寻常的物象,但在沈先生的笔下,他们有了远近的层次、有了纵横的错落、有了曲直的韵致,笔随物以宛转,心因景而徘徊,描绘出了动人的春雨江南的诗境。
  其他咏物诗如《寒花》:“独抱幽芳自守真,岂随黄叶落风尘。秋深林谷无人迹,寒水一潭月半轮。”是颇具禅意的性灵之作。 另如《风筝》:“竹架纸身一线牵,千鸢竞放各争先。平生自有凌云志,借得东风上碧天。”摹状放鸢,而托物见志。感怀诗如《五十初度》:“飞鸿万里骨铮铮,如水年华五十春。笔挟风涛豪气在,琴心剑胆是平生。”诗中虽有“如水年华五十春”的淡淡忧思,更有“琴心剑胆是平生”的怏然自足,以襟抱为诗,写真我,是真诗。论书诗如《论书》:“临帖百家是法门,读书万卷可通神。雕虫小技凭精力,流水到时渠自成。”《墨华》:“不解之缘是墨华,临碑读帖写摩崖。独标风骨艺坛上,濯古来新成一家。”这些论书诗融合着先生书学的知识、经验、感悟,读者观其所作,自当得其用心。
  沈鸿根先生诗篇甚丰,数百首诗读来让人感到他“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瞻万物而思纷” (陆机《文赋》),情动于中而形之于诗。这些诗,是他对自然万象的体验摹状,是情志的舒泻、诗思的陶钧、字句的锤炼、视听的裁相。
飞鸿踏雪留痕深,沈鸿根先生数十年在软硬笔书法创作、书法理论、赏评、诗文诸方面博采精研,著作等身。他的著作、字帖,雅俗共赏,与大众审美情趣相契合,为出版家和读者所认同。从出版的地域上看,分别出版于上海、北京、重庆、江苏、江西等省、市的出版社,覆盖面广,影响巨大;从出版的时期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他一直笔耕不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态势,每年都有新著付梓,至今累计50多种,创作时间延续长,且经久不衰;从印行的数量上看,三百万册的巨量绝不是一个小数;从读者群体上看,有学生、书法爱好者及书法家,不同的群体都从其中搜寻着有益的滋养。书以修身、书济天下,陶己及人,是至功,是大德。
http://shop34952861.taobao.com/  好字帖在线&硬笔小印每枚20元起 QQ: 942472070 电话:15118631036  1802222690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中国硬笔书法网 ( 中国硬笔书法网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小区5-101室(432000) )

GMT+8, 2024-11-28 00:50 , Processed in 0.03030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