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4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4-29
- 最后登录
- 2014-7-22
-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55
- 精华
- 0
- 积分
- 1030
- 威望
- 10 点
- UID
- 32218
|
李波客厅茶台上方悬挂着一幅山水作品,画面近处枯树林立,枝干横生,长藤交错,多干少叶,中间部分为一片开阔平地,有一院庭舍、一座小石桥掩映其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屋前,一只鹿引颈凝视,远处是绵延渐隐的群山。近景山石树木粗线浓墨恣肆随意,笔法苍劲老辣,中后景用淡墨次第淡化远去,再施以黄褐色略加渲染,整个画面苍茫幽微、清冷孤寂,似乎能感受到寒月之下,秋风横起,高木当风而立,落叶随风翻卷的声音,一派萧瑟之气,凄绝之美。画上落款“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和其早前的获奖作品《家园秋暮》所散发出的温馨浪漫带给我强烈的心理反差。李波颇具佛性,骨子里又有道家思想,传达到他的山水作品里,往往有种野逸、空灵之美,也许这个在我眼中充满凄美意味的情境在画家心中是一种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一座让灵魂远离繁尘的清静所在,一个自由自在的心灵道场。
人对故乡、对过往的追忆大都是温馨祥和、充满喜悦而又朦胧悠远。《家园秋暮》就很好的传达了这样一种情绪。画面用笔内敛圆润、墨色浓淡相宜,表现手法中西合璧,着力渲染故乡秋暮时分天、地、人相融一体的祥和氛围和意趣。秋深色暮,大山逐渐淡隐于苍茫之中,一湾池水,倒映出群树包裹着的家园,炊烟渐起、狗儿欢跑、甚至隐约听到慈母唤儿归家的声音……,宁静又充满动感,一股温情的风扑面而来。画面语言朴素,笔调抒情感人,将家园这一主题阐述的淋漓尽致。一般来说,人对美好的回忆大都基于现实生活不尽如人意的一种心理补偿,艺术作品在这方面更具表现优势,特别是一个对生活有着深入体验和思考,并满怀情绪的艺术家对此话题会更有想表达的冲动。所以以我对李波的理解,他笔下的家园已不纯粹是为表达现实的乡土情愫,家园、童年只是一个承载符号,他代表着单纯、理想、温情和美好。在这里更多的是象征我们每个人在历经挫折、遍阅世事,于每日忙碌之后涤荡尘埃、自我修复、安顿灵魂的一方净土和精神家园。这种温暖的调子是理想,欢乐情绪的外衣里包裹着的是沧桑人生。
细观这两幅画面的元素,却是十分接近的。都有远山、层林、村舍、水及一只动物,甚至连画面布局、色调都极其相似,也同样的画面空无一人。但却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意境。这没有相当的生活体悟以及语言驾驭能力和笔墨功夫,是无法实现的。
两幅画除过在表现手法上的较大差异外,在选择承载作者思想和情绪传达的画面元素符号上,也是很用心思的,微妙的变化让你可能不仔细观照、比对和思考,是难以察觉的。在《秋月……》作品中纵横交错的秃树枯枝与孤立清冷的院落给人秋风落叶柴门闭,枯枝寒月云自飞的冷幽之美。这和《家园秋暮》里的秋至叶欲红,人归炊烟起的林立有序的树和炊烟袅袅的村落带给人不一样的情境联想。鹿,一向是警觉而远离人群的,在《秋月……》里,鹿却近距凝视庭院,神态安静。说明要么主人已远去他处空留房舍,再或许深秋寒夜,主人已柴门紧闭,早入梦乡,只留秋风独语。整个画面显得悠寂而空灵,喧闹的秋风里,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出奇的宁静。而狗是和人最亲近的动物,《家园秋暮》虽不见人迹,但因狗而能感觉到人的存在。同样是水,《家园秋暮》里是一潭不会流动的湖水,只有波澜微起,投射湖面的村落、高树影影绰绰。这个湖,也不应该只是直指现实的湖,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他是存在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那个心湖。每当心起波澜,影影绰绰的影像就如湖中倒影,若隐若现的浮动,历历在目但又飘渺虚幻,这些图像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湖里的早已过往的美好幻象和一些不能及的情感寄托。这种表现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张力,拓展了观者的思维空间。“秋月……”作品里,流动的小溪替换了静止的湖水,一座小石桥孤立其上,桥还是那桥,河还是那河,树也是那树,流水经桥而去,如匆匆过客,曾经的桥上之人也不知现在身在何处,落叶尽随流水去,薄暮老树横溪边。让人慨叹!艺术既人生,作者选用小桥、流水意味深长,流水代表居无定所的动,一个从这一端到另一端逝不可留的过程。水过息声、云过无痕,隐含了自己对自然界种种存在与消逝及至变幻莫测的人生的观照与反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接受了“万物易逝”的必然,就会明白了“无所恃”,人生也才能真正的“逍遥游”。这也是李波这两幅作品带给我的思考和感悟。
《家园秋暮》是过去式,而《秋月……》却寓意了现在和未来。将这两幅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创作的作品放置在一起品读,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连成一线。创作理念和境界承前启后,相辅相成,情感表达上相互交融。这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很有哲学意味。很值得观者去用心揣摩和仔细玩味。
酒入口,是辣的,一旦入心,则飘飘欲仙,会感受到一种超脱凡俗的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