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562|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荆楚硬坛将帅NO.1:王臻良书法艺术网络展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3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2
最后登录
2016-10-1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5
精华
0
积分
7734
威望
20 点
UID
8624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魅力之星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27 16:27: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王臻良-4.jpg


荆楚硬坛将帅NO.1:王臻良书法艺术网络展

策展人:柳长忠   主持人:赵克礼



【人物介绍】


          王臻良,字腾奇,湖北黄冈人,1958年1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现任湖北省硬笔书法家联谊会主席;湖北省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湖北省第八、九届文联委员;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主持首届长江奖硬笔书法大赛及中部六省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并主编作品集;曾主持五回中国硬笔书法大展(全国展),并参与策划中国(孝感)汉字书写节;多次担任全国硬笔书法展赛活动的组委与评委。首倡以感恩的心态学习中国书法。30多年来,书法作品数百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国内多家电视与报刊网络媒体对其进行过专访和报导。
      多年来,对书法心理学、文字学有较深研究,书法论文收入《书法新探》等多部著作。书法学习与创作涉猎广泛,主攻北碑正书。作品多宗善变,用笔方圆兼使,并初具沉雄苍劲、格调高古、温润酣畅、朴茂萧散的特点,主张吸古创新,提倡“软硬兼施”的大书法与大协会理念,追求法外之法,注重字外功夫。



14.jpg (370.84 KB, 下载次数: 287)

14.jpg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3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2
最后登录
2016-10-1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5
精华
0
积分
7734
威望
20 点
UID
8624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魅力之星

2#
发表于 2014-5-27 16:33: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硬论坛 于 2014-5-27 16:41 编辑

翰墨卓然抒胸臆   铁笔铿锵慰心仪


——专访湖北省硬笔书法家联谊会主席王臻良


周笔锋    伍先飞



走近“双面”王臻良


     我一直在寻找王臻良,从书坛到俗世。
     对于王臻良先生的关注,始于他的硬笔书法作品。事实上,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溯源硬笔书法的流年史,可远追先秦、及至两汉魏晋,可以说,从国人懂得将文字镌刻于简牍始,刚毅铿锵的硬笔书法便融入了灿若珠玑的华夏文明之中。而作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的王臻良,随着我们对于硬笔书法艺术的关注也就自然成为了我们寻找的目标!
     虽然我并非墨客,却亦被王臻良先生的书法作品所吸引。只是寻找他的过程却远非想象中的简单,尤为重要的原因便莫过于他的“双面”。
     现实生活中的王臻良,是机关干部,每日都须伏首于文件和烦忙的事务之间。在未曾直面他之前,我是断然难将一位机关干部和一位著名书法家联系到一起的,虽然机关干部中舞文弄墨者比比皆是,然真正能取得大成者,却寡见少闻。
     没有丝毫的疏远与冷泊之感,走近王臻良,无异于走近一位相识许久的老友。热情自不待言,谦逊令人钦敬,而令我不由得连连感叹的,倒是他浑身上下所显露出的书卷之气与儒雅之风。
     倘不近而知之,我必然想象不到,这位于翰墨艺术颇有建树的书法家,于习艺之时竟然还是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军人!或许他的多重身份所令人生出的惊诧感,一如他的书法艺术作品,虽非软毫写就,却于笔墨纵横间品得灵逸;虽是笔力洞达、结字险峻,却又于铿锵驰骋间悟得柔情。
     端坐于这位荆楚翰墨名家面前,倾听着他的言语,我忽而又生出了一种好奇,这种好奇附加于“双面”王臻良的记忆与屐痕之中,或许,这就一如人生行走的历程必须要用脚步来丈量,而我的好奇便凝聚在他对翰墨艺术的求索过程中!
     乘桴于海须先有桴,且随着王臻良先生的讲述,走近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忆往昔如歌岁月


      在生活中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触动心灵的感动,有些依然清晰的记得,有些悄然的从记忆中逝去。无论这些往事是清晰抑或逝去,人们总能从中看到一份纯挚的自然之美、心灵之美……而在王臻良的记忆里,少年时代的往事就犹如这岁月如歌的梦,飘然荡过了他记忆的心海,回首那纯真的年代,许多往事仿佛在不经意间,悄然涌来,而记忆的褶皱也顺着无数时间的脉络正层层延展……
       1958年的寒冬时节,一声清脆的啼哭声穿透了冬日的寂静,在革命老区湖北黄冈一户普通的干部家庭,王臻良张开清澈的眸子,第一眼,他看到的正是母亲慈爱的笑脸……
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潜藏于王臻良记忆中的除了苦累便是贫困。虽然父亲早年参加革命并一直担任基层干部,然而这种身份却并没有给家里带来多少“好运”,作为家中的长子,父母给予他的除了质朴坚韧的性格,更多的自然是期冀与希望。
      记得父亲曾经不止一次的给他讲起过家中叔爹的故事,虽然王臻良对于父亲口中那位没上几天正规学堂而成为成都《新民晚报》主编的叔爹的印象,仅仅停留在他留在人世的几张相片上,然而叔爹当年写下的无数文章,却让王臻良对这位曾与友人一道创办晴川中学和荆州中学的家族名人,有了更为直观的接触与感觉。
      潜藏于《中央日报》的《西行杂记》、《八百壮士》等叔爹诗篇中字里行间的,有辛酸、苦涩和磨砺,亦有爱国主义的民族激情,但捧读着这些凝聚着叔爹心血的文章,越深入其间,王臻良便越加感悟到了一种教诲、激励和鞭策。叔爹仿佛一块路标,构成了王臻良人生前进路上的不朽碑额;他又如同一座灯塔,给少年时代的他,撒下一路启明的辉光。
      家庭的熏陶应当是开启王臻良通往艺术圣殿的第一把钥匙。那时的他,小小年纪便已文采出众,而在汲汲求学的数年间,他更是成为了同学眼中的楷模、师长心中的骄子。只是时代的洪流却左右了那一代人的命运,1974年,高中毕业的王臻良面对就读大学的无望,便最终只得怀着深深的不甘与遗憾,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
      历史的伤痕总是带着特定时空的烙印与逻辑,在那持续一年多的执教生涯里,面对乡野青山碧水,山乡少儿对知识的渴求,面对极为艰苦的学校环境的王臻良,虽然心中的抱负与壮志时不时会涌现出来与离乱的时代进行碰撞,并不断的刺激着他,然而,感慨之余,他却并没有因此而迷茫消沉,相反,他在繁忙的教学之余,还要求学生每天学习书法,同时,他还在沉静中等待着跃升的机会——1976年,王臻良参军入伍,进入原武汉军区某高炮部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历史似乎特别喜欢开玩笑,也就是在王臻良投笔从戎的这一年,停办多年的大学开始招生,一时之间,全国所有和他一样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都重新获得了放飞理想的机会,面对纷纷前来劝说他去报考大学的亲友们,王臻良态度十分坚决,他收拾好自己的行装,胸前佩带着大红花,义无反顾的走进了军营这座大“熔炉”。
      冰冻许久的种子遭遇春天也会萌动,面对能够改变个人命运的高考,王臻良不是没有动心过、犹豫过,只是在他看来,人生的春天其实不仅仅只在某一方天地中存在着,少年时代听到的有关叔爹自学成才的经历,在这一刻也影响到了王臻良的抉择,虽然未来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他尚且看不到,不过,他始终相信,人生需要的是一个不断内化、积淀的过程。
体验人生中一些非常的感受,或许更能对个人的人品和修养展开挑战,这或许便成为了1976年埋藏在王臻良心中的一个于高考与从军两者间择其一的释然理由。

路漫漫品翰墨芬芳


      “臻良,你在看什么呢?”
      “你看那些贴在橱窗里的字,写得多好!”
      “看那干嘛,还不如我们放的电影好看!”
      ……
      在王臻良的记忆里,书法艺术所给予他的印象,最初,其实和墙上张贴的大字报有关。如果说少年时代叔爹的手稿让他对书法有了第一印象,那么,进入部队后,王臻良对于书法的接触则预示了他个人艺术春天的到来。
      初入部队的前两年,有着文艺特长的他被选入部队的放映队,从事电影放映工作。那时候的王臻良刚刚十八九岁,虽然部队及家乡外的一切都令他感到新鲜,不过,与其它同龄的战友相比,他却显得沉静很多。
      沉静,是一种秀外慧中的气质,它源于王臻良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记得在那辗转各地放映电影的两年里,他总会利用不多的空闲时间,流连于城镇与部队机关单位之间,那些张贴着书法作品的玻璃橱窗,总象有一股巨大的魔力,每每凝视着那些或灵动、或苍劲、或古朴的书法作品,王臻良就如同忘却了身边的一切,而久久舍不得迈步离开……
      潜藏于内心中那份对于艺术的幽幽情愫,如同空谷幽兰,散发着唯有王臻良才品味得到的芳香,也就是这缕芳香,始终陪伴着他。1978年,丝毫没有放松过学习的王臻良,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军事院校——河南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虽然此时离自己参军前放弃的那次高考相隔了2年,不过,两年的部队生活,却为他的人生磨砺了启航的翅膀。
      在军事院校,他所就读的是机要通讯专业,令王臻良喜不自禁的是,这是一门对“写字”要求极高的专业,而当时的河南,在书法艺术活动的举办上,要明显超前于全国各地,文艺复苏的春风带动了一系列艺术展览的举办。从热爱到痴迷,这种不断升华的过程,一如生长在他心中的那株不断茁壮的艺术幼苗。走!走出去!抱着汲汲求艺之心,王臻良流连于河南当地举办的各类书法展览活动当中,欣悦于拜师求艺之行,每一次的驻足欣赏、每一番的交流感悟,都令他如痴如醉。
      此时的他,正迷恋于颜真卿的字,和少年时代读书时所练习的楷书稍有不同,颜体的庄重大方,有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感,这似乎颇为契合一个军人的本色。
学艺的过程可以称得上是与福气相随,在河南郑州上学的那年月,王臻良的心始终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是一种保持恒温的热情,有着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怒海啸于侧而不变声的坚持与执着,且看那无数个漫漫长夜中伏身书写时的身影,王臻良忘却了求艺的苦,单单记下了挥毫纵笔间的豪迈与悠然。
      毕业后的数年,王臻良因为工作需要,相继辗转于数省之间,虽然环境和职务都在不停的变化,然而,唯一不变的却始终是他心中那份对于书法艺术的执着之心。在战友眼中,王臻良就像一个苦行僧,常常达到忘我的境地。
      80年代初期,在云南某部队工作的他,为了去看一次在昆明举办的书画作品展,竟不顾上百公里的奔波。文质彬彬的他身着军装,行走在那些墨香四溢的作品间,别人看到的或许只是书画作品的曼妙,而王臻良看的却是书法作品的“内在”学问。
      于内,是他对艺术技巧的求索与探寻。他对书法艺术醇美的陶醉之感,当是视之高、思之大、爱之深,那些点、线、勾、划,以及他人的每一道笔法、每一种布局,都悉数被他纳入眼中。释于外,王臻良看到的却是艺术之外的精神。记得昆明曾经举办过一次残疾人书画展,应当说此次展览留给了他极深的印象,且不提那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单就言及那些艺术创作者们的精神,那种身残志不残的坚韧与执着,无一不令王臻良感动、钦佩不已。
      若“行为世范、学为人师”,则必当先以“三人行有我师”为治学准则。父辈给予王臻良的教诲以及他自身对于艺术的满腔忠诚,都成为了不断促使着他奔向艺术高峰的动力源泉。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深入书法大道之正途,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以厚德载物为求索情怀,遁身于传统之中,博学于南北名家,不拘时日地俯身案边,饱蘸着激情和汗水,忘我的探索着书法艺术中的真、善、美!
      “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当有坚忍不拔之志!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或许这恰好诠释了王臻良求艺的“良苦用心”吧……

越“蜀道”而近青天


      清末学者王国维曾经阐述过这样一番理论:“古之成大事者,必先经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比之王臻良对于翰墨艺术的求索过程,这三种状态,或许亦能表达他沉桴于墨海、翱翔于艺空的过程。
“请问这是否是黄鹤楼书画社?请问陈义经先生在吗?”
      ……
      20世纪80年代初,在闻名遐尔的湖北黄鹤楼书画社来了一位身着军装的年轻人,他的眼神清亮而又坚毅,一路的仆仆风尘尚未扫去,他便道出了自己的衷肠。“我叫王臻良,我想请陈义经先生看看我写的字……”
      与陈义经先生的相识,当是王臻良走南闯北求艺拜师过程中最值得书写的一笔,不是因为陈义经先生誉满南北的声名,事实上,令我们感慨的是他对于艺术所共同秉承的真挚之心。老者悉心教导,倾心相授;少者谦虚好学,如饥似渴。对于后辈的提掖使得王臻良更为直观深入的品味到了翰墨艺术的博大精深。忘年的师生走到一起,总有谈不完的书法话题,及至80年代中期,当他再度进入湖北电大党政干部管理班进行深造的时候,他更是利用这难得的机会,求索于邓少峰、钟鸣天、谷有荃等江城诸多书法名家,不仅如此,他还得到郑州唐玉润、昆明黄继龄、北京肖劳等先生的指授。
      这期间,为了获得更为系统的书法知识,王臻良又报读了武汉书法业余学校班,在那一年的时间里,他不辞辛苦的每周奔波于住地与学校之间,无论风雨寒暑,王臻良从来没有停顿过学习。
那时的他其实完全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放松一下,更何况此时的他并没有什么工作和生活之虞,然而,在其它同龄的青年人畅怀于歌厅酒肆时,王臻良却在扑鼻的墨香和精深的艺术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回述于王国维先生的那番言语,那“独上高楼”,当指勤奋学习;那“消得人憔悴”,当指苦苦求索;而那“蓦然回首”,则当是大忏大悟矣。倘若说少年时代及至从军,是王臻良“独上高楼”之时,那么,军校毕业后辗转各地、接受多位名家指点并最终于江城更深入的扎进翰墨艺术的汪洋大海,则显然成为了他苦苦求索的时期。
滴水见太阳,窥斑知全豹。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总有很多细节令人难忘。它就如同试剂,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素质与境界,而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亦都有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偏旁部首。还记得在书法业余学校就读时,班上有那么一位身患残疾的年青人,几乎每次都深深打动着王臻良的心。与这位同学相比,四肢健全的他显然是幸运的,然而这位同学却并没有沉迷于痛苦当中,相反,每次上课,他都风雨无阻的独自从武汉的郊区赶来……
      亲眼所见必然会产生最直接的震撼,看看别人,再想想自己,王臻良的内心仿佛有惊雷掠过,而于那金光火石之间,他顿然悟到了高于“执着”的另一层境界所在——要将艺术追求进行到底!
进行到底,需要的不仅只是充溢于心中的勇气,更多的还必须通过行动来证明、来诠释。和许多可以饱读诗书、闲时舞墨的人相比,因为工作需要而辗转各地的王臻良无疑是一叶“浮萍”,只是他这叶“浮萍”无论漂至何处,书法艺术就如同他的根,始终扎在他的心灵沃野里。
      从76年到98年,在长达20多年的时光里,王臻良手中的笔便一直没有停顿过。还记得初学书法时那一张张墨迹斑斑的旧报纸;还记得求教四方时不停奔波而忘却的苦累;还记得就读于书法学校时在半路遇到的那淋湿全身的骤雨……时光流影中的往事,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往往都是那些打动自己的东西,闭上双眼,很多次,王臻良的思绪总会穿越流年的迷障,回到那些悠悠过往中去……
      一间单身宿舍,一张既当饭桌又当书台的折叠桌子,宁可食无肉,而绝不能缺少练习书法用的宣纸……没有多少人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臻良就是在如此简陋的环境里,凭着这样一种纯粹的执着,旁若无人的沉浸于笔墨的天地当中,不断研习着翰墨艺术的真谛、精髓。
      “不息为体,日新为道”,得益于那千百度的临池不辍,得益于那上下求索的砚田耕耘,在艺坛上默默求索、跋涉的王臻良,最终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广袤天地!
      自执艺至今,30多年来,在书法艺术这块园地里,王臻良采撷到了丰硕的果实——书法作品近百次参加军内外大展并获奖,硬、毛笔书法数十次发表于各类专业报刊,被海内外20多个国家的友人收藏或作为礼品馈赠国际友人,作品收入《跨世纪翰墨艺术家书画库》、《中国硬笔书法家辞典》、《中国硬笔书法家艺术家精品》、《荆风楚韵》、《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人才传集》等多部辞书。近几年来,其作品更是被收入全国各地多部书法艺术作品集,而其对书法心理学、文字学所进行深入研究后所写下的诸如《书法创作活动中的心理训练断想》、《苏轼“两赋”的书法艺术特色浅析》等书法论文,载入了《书法新论》、《楚天书论》等书法专业理论书籍中。2006年,鉴于他在书法艺术上所取得卓越成就,他被推选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湖北省硬笔书法家联谊会主席,于此,中国硬笔书法大家王臻良之卓越昭然而现!


热血丹心铸高远


      “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古往今来,大凡求艺之人,皆清楚明白艺无止境,而对于王臻良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步入艺林书坛,那就意味着他选择了一条需要艰辛跋涉方才能有所收获的道路。且不提博览群书、穷经皓首,那当是必然,事实上,要达至艺术的高境,则显然需要更为深层的文化底蕴和理论素养作为执艺的基础。
纵观王臻良的书法艺术作品,我们不难理出其起承转合的脉络。
      初学王羲之、颜真卿正书、行草碑帖,继而习汉魏诸碑,涉猎广泛,转益多师。这当是临习书法者所必走的“路线图”,对书法的广泛涉猎,对北碑正书、行草、篆字的深入研习,使得其作品多宗善变,用笔方圆兼使,并初具沉雄苍劲、古朴天成、倔媚相生、形散神凝的特点。
      然,“艺无定法”。存于这世上的艺术妙品,莫不具有创作者独有的情韵与思想,而在王臻良看来,吸古创新,追求法外之法,注重字外功夫,当是他始终坚持的求艺态度所在。
唯有于大气的风格间,方能找到灵感与感觉。而为了达至这种效果,游历于书海中的王臻良,除体味到唐宋书家的墨韵笔妙外,还被雄强博大的汉魏石刻文字所打动,特别是汉上名宿陈义经先生于他的影响,更是令他在求取一种沉穆古朴之美的同时,继而开始临习《泰山金刚经》、《郑文公》、《刁遵墓志》、《张猛龙碑》等魏碑法帖。遵循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在觅得雄浑庄严气象外,王臻良洞达的笔力、险峻的结字、奇逸的意态,以及他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一股荡气于山水、意趣自天成的雅妙味,更是超脱于众家之外。
     仪态美观,风格奇特;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崎;机要微妙,临时从宜。且观其作品结构的宽博、运笔的圆浑沉雄,我们不难看到寄寓于朴茂章法间的写意抒情“性格”。
      沉健大气,奇崛的气势,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朴拙之中贯注着浓郁的情趣,这些都是王臻良作品的风格,这当中蕴含着的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具有的是个性张扬的现代审美精神,而尤为令人叹服的还在于王臻良将自己温良敦厚的家教、“立象尽意”的艺术表达、中庸和谐的审美理想悉数融于作品当中,具体表现了其独特的艺术品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笔锋流转、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埋首于王臻良的翰墨作品间,扑面而来的当是他充盈的才情和潇洒的气质。精到的点画出规入矩而又挥洒自如,师承法度的坚守却又并不妨碍他个人感情的流露,可以说,这些正是王臻良不断向书法高峰攀登的明证。
      倘若说从唐碑向汉魏碑的转换,是他书法技法的调整,那么,由方折笔的提按趋向凝练的中锋圆笔的运用,由对单一规范的结字转向多样别字的关注与书写,由中宫紧敛的形态转向朴拙萧散的结构把握等不断对书体与风格的变化,则显然成为了他审美心迹流变与定位的溯源。只有性道一体,方能达到道法自然之境界。
      而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王臻良还善于培养自身笔墨功夫之外的综合素质,他时常注重培养自己对于书法学习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与情感的能力,以使自身的创作能够让“法内法外”相互包容、互为作用,并继而反映出其内心的思想与特质的同时,十分注重“学外之功”的学习,除注重对文字学、诗词学、文学、美学的学习外,他还对摄影、音乐、舞蹈乃至于武术都有涉猎,而这种“兼收并蓄”亦令王臻良对于书法艺术有了更为精深的感悟。
      “思圆行方、猛志如虎”,“志存高远、明德惟馨”,“视通寰宇九万里、思接上下五千年”,“山高游目远、云散状怀宽”……品读着王臻良或写与老友、或赠送外国友人、或为酒店所作的对联,我们不难品味到其中深厚的学养。
      汉代杨雄曾以“书法乃心画”解析过翰墨艺术的真意。的确如此,书法艺术可以表达艺术家的性格和情感,它虽然是以抽象的线条为表现形式,却是以形象思维为创作方法。线条粗细长短和墨色的干湿浓淡,加上结构布局行气的谋划,便构成了书法艺术的无穷变化和魅力。重气韵,讲章法,达形质,恰如用线条来谋划一场雄辩,王臻良的书法作品恰恰对此做了最为充分的解析。
智性书写当为翰墨艺术之精妙,博采众家之所长令王臻良寻到了书法的奥妙,得天独厚的艺术天分与忘我的勤奋,则又使得他先天的禀赋得到了完美的释放。他的专注是不可多得的,他的孜孜不倦是值得赞颂的,而书法的至境则更是他不懈求取的……
      不过,作为名家的王臻良,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快节奏的时代,且颇有些浮躁的年代,对于“收获”的解读却有着另一层深意——“长知识、健身心、得良友、练毅力”。听其言,观其行,品其意,我们不禁叹曰:好一股谦谦君子之风!好一股浩浩清朗之气!

结   语


      2006年7月29日的江城武汉,2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硬笔书法名家和湖北省硬笔书法界的领军人物齐聚F·天下别墅俱乐部,一场名为“F·天下别墅杯第一回中国硬笔书法大展(全国展)”的书法大赛拉开帷幕……
      作为湖北省硬笔书法家联谊会主席,王臻良显然比任何人都清楚湖北硬笔书法事业的整体水平;作为名扬全国的硬笔书法大家,王臻良自然也清楚的了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湖北硬笔书法群体力量在业内所凸现出的巨大影响力。当他面对我们提及湖北的硬笔书法事业时,我留意到王臻良脸上的喜悦与自豪,我们能够理解他的骄傲与激动,事实上,多年来,王臻良和湖北硬笔书法家联谊会的同仁们便始终以发展湖北书法事业为己任,虽然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有些浮躁的社会,面对的是艰苦创业的协会工作基础,不过,超强的实力和不俗的整体水平,却预见了湖北硬笔书法事业的光明未来。
      一次全国性的硬笔书法大展,只是一个开端,当肩负重大责任的王臻良停止言语,而将目光投向远方的时候,他的目光中所闪现出的坚定,忽而让我产生了这样一番感觉——只有真诚的热爱才能完全的痴迷,只有完全的痴迷,才能投入自己的一生!只有孜孜不倦的追求,他总会有所收获!
      和许许多多以艺术为一生追求的人们一样,王臻良是执着的、永进的;和所有坚守艺术本真的人们一样,普通的王臻良因为对于书法艺术的满腔真诚而变得不再普通;和所有令我钦佩和祝福的人们一样,行走在漫漫艺术大道上的王臻良,定然会永远沐浴着艺术的无上荣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3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2
最后登录
2016-10-1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5
精华
0
积分
7734
威望
20 点
UID
8624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魅力之星

3#
发表于 2014-5-27 18:07:43 |只看该作者

软硬皆能  笔酣墨畅


                                      ——王臻良书法作品集序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  刘永泽

      臻良同志年龄与我相仿,经历与我相似,爱好与我相同。他既是湖北硬笔书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又是湖北省书协主席团委员;既是我省人社战线工作的党员干部,又是我省书法事业繁荣发展的积极推动者,更是一位活跃在荆楚书坛,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软硬皆能的多面手。
      多年来,他对书法心理学、文字学等均有较深的研究,书法学习与创作涉猎广泛,由他组织的“长江奖”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主持的五回全国硬笔书法大展赛,并参与策划中国(孝感)汉字书写节等活动都在全国书坛产生了重大影响。
      纵观臻良之书,已经有鲜明的个人面貌。其作品的个性面目之可贵处,一半是天赋,即情性所决定,一半则是基于人文修养和持之以恒的追求与磨炼。对他的书法,我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认知与感受的。首先是其沉厚却又不乏灵动的气息吸引了我,气格不俗,既有寻求境界的自觉,又有乐感,是无声之音,且富有形外之意,经得细品。
臻良之书,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温润与亲和之气,但绝不是时下那种刻意取悦大众的做作,或故弄玄虚的张扬,而是基于一定修养与功夫自然流露出的真率与质朴,彰显出他始终坚持写人、写心、写胸怀、写修养的艺术迹象,所释放出来“字如其人”般的温文尔雅之风,既像新朋聊天,又似老友叙旧,沁人心脾,故而有内涵,耐品赏,从其雅致浑朴的书法艺术中透射出当代的足音,激发出时代的正能量。
      臻良之书,尤擅北魏正书,他重传统,求创新,用笔讲究方圆兼使,作品多宗善变,形成了自己既大气雄浑、朴茂苍劲,又温润酣畅、格调高古的书风特点。这是他长时期忙于行政工作之余,善于见缝插针,忙里偷闲的一种自我调剂书写方式使然,也是他人生阅历和艺术感悟的一种积淀与表达,值得品味。
      总的看来,臻良之书是在以书为乐意,以墨抒诗情。集中作品既形式多样,又极具时代感,还充满了本真的意味。加之他非常注重修为,且特别勤奋。创作上有热情,思虑中有静气,由此其作品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平实与深沉的艺术风格。他主张汲古创新,提倡“软硬皆能”,注重字外功夫,追求法外之法,故其作品已趋于渐入佳境之势,初具笔酣墨畅之态,颇得雅俗共赏之妙,给人以遒厚精古、意态高雅的艺术美感。我深信,假以时日,臻良之书必有大成!
      值此《王臻良书法作品集》付梓之际,欣然命笔,谨书数语,是为序!

01.jpg (325.37 KB, 下载次数: 254)

01.jpg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3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2
最后登录
2016-10-1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5
精华
0
积分
7734
威望
20 点
UID
8624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魅力之星

4#
发表于 2014-5-27 18:10:23 |只看该作者
~~

02.jpg (172.66 KB, 下载次数: 261)

02.jpg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3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2
最后登录
2016-10-1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5
精华
0
积分
7734
威望
20 点
UID
8624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魅力之星

5#
发表于 2014-5-27 18:10:34 |只看该作者
~~

03.jpg (224.74 KB, 下载次数: 267)

03.jpg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3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2
最后登录
2016-10-1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5
精华
0
积分
7734
威望
20 点
UID
8624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魅力之星

6#
发表于 2014-5-27 18:11: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硬论坛 于 2014-5-27 18:12 编辑

俯仰有仪  澹泊神游


——读著名书法家王臻良书法


  周  洁



      今年元月中旬,武警武汉指挥学院迎新春书画联谊活动成功举办,云集著名书画家孔可立、金伯兴、丁竹君……笔走龙蛇,古意叠出。其中一位,王臻良——湖北省硬笔书协主席,去硬就软,北碑正书,笔力洞达,沉雄苍古,意态奇逸,令人叫好。
      认识王臻良有年,他总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的。王臻良主业是公务员,每日都须伏首于文件和烦忙的事务之间。案牍劳形,却格外钟爱中国书法,八小时之外他倾注了30余年的不懈追求,为的是“长知识、健身心、结良友、炼毅力”。
      “云海天籁魏晋骨,澹泊神游汉唐风。”一联出于笔下,心声昭昭。观其法象,结体宽博、运笔沉雄,方中矩,圆合规,抑左扬右,俯仰有仪,见出颜楷与魏碑的底子。
忆及与书法的缘分,王臻良说蒙师是“墙上张贴的大字报”,十余年的军旅生涯,磨炼了他刚毅的品格,当年在部队的时候,“一间单身宿舍,一张既当饭桌又当书台的折叠桌子,一张张墨迹斑斑的旧报纸,成了抒写胸臆的战场……”自我研习,历寒暑,数十年,苦中乐无穷。
      王臻良水果湖寓所有一副六尺对联,曰“白菜萝卜糙米饭,泥壶江水苦荆茶”,清淡可见主人心地。书架上,极目是“甲骨文、西夏文、纳西文、楚简、女书”等。穷经皓首,转益多师。观百剑方能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王臻良书法好,他写的句子更好,诸如“率心载德济义输忠,博览群书精虑众艺。”“乘物游心,超越梦想”,“磅礴万物,眼界四海。”他常作嵌名联赠友人,书作还常作为高档礼品送给国际友人。视之高、思之大,多宗善变,书如其人。军人出身的他,把金刚之力,化于厚墨中,雍容饱满如鸿儒。笔画舞蹈,纵横间品得灵逸,驰骋间悟得柔情。
每每谈艺,王臻良说得最多的是他领导的湖北硬笔书法联谊会。他看来,书家自我修齐治平诚重要,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建个交流大平台,则善莫大焉。面临着许多困难,如无办会场所、无专职工作人员、无活动经费等,王臻良把硬笔书法活动办到大学校园里、联谊到了社区和部队里……把硬笔书法展办到了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成功策划了中国首届汉字书写节,万人同时写“孝文化”、写“感恩信”,创书写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山高游目远、云散壮怀宽。“猛志如虎,思园行方”,
      正是“博览古今神韵生,心手相师游物境,挥洒忘却八法工,笔端自有倜傥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3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2
最后登录
2016-10-1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5
精华
0
积分
7734
威望
20 点
UID
8624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魅力之星

7#
发表于 2014-5-27 18:12:41 |只看该作者
~~

04.jpg (165.16 KB, 下载次数: 241)

04.jpg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3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2
最后登录
2016-10-1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5
精华
0
积分
7734
威望
20 点
UID
8624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魅力之星

8#
发表于 2014-5-27 18:13:00 |只看该作者
~~

05.jpg (191.79 KB, 下载次数: 260)

05.jpg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3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2
最后登录
2016-10-1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5
精华
0
积分
7734
威望
20 点
UID
8624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魅力之星

9#
发表于 2014-5-27 18:13:15 |只看该作者
~~

06.jpg (243.05 KB, 下载次数: 235)

06.jpg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3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2
最后登录
2016-10-19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065
精华
0
积分
7734
威望
20 点
UID
8624

版主勋章 硬坛精英 魅力之星

10#
发表于 2014-5-27 18:13:54 |只看该作者
~~

08.jpg (459.77 KB, 下载次数: 246)

08.jpg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中国硬笔书法网 ( 中国硬笔书法网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天仙路西湖明珠小区5-101室(432000) )

GMT+8, 2024-6-16 17:50 , Processed in 0.06221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