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标题: 衡正安:鱼嬉在于水 鹤鸣归乎天 [打印本页]

作者: 陆舍无    时间: 2007-7-6 11:11:13     标题: 衡正安:鱼嬉在于水 鹤鸣归乎天

鱼嬉在于水
鹤鸣归乎天

———简论书法创作“独抒性灵”与程式的关系

衡正安

【内容提要】

“独抒性灵”的倡导,不仅对晚明的文学、书画产生影响,对后世以及当代书法创作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在书法史上确实存在层层相袭、泥古不化的现象,当代又呈新的态势,模仿评委、盲目跟风、被市场左右、院校的“近亲繁殖”等,都阻碍了书法健康和向更高层次的追求。我们在高扬“独抒性灵”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独抒性灵”是有条件的,只有在深刻地把握千百年来书法所形成的一套“程式”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独抒性灵”。

【关键词】
独抒性灵
程式 技和道


明万历年间,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的文学家,不满“程朱理学”之囿,锐意革新,提出了“性灵说”的文艺创作主张,不仅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书画创作也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艺术创作确实要“独抒性灵”、张扬个性、力求新变,不能食古不化、矫揉造作,“公安派”主张的“性灵说”确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当今书坛流派纷呈、发展迅猛,但也产生了新的不和谐因素。揣摩评委、盲目跟风、被市场左右、师徒相袭等现象非常严重,使热闹的书坛表象下潜伏着新的危机,这不能不说与缺乏个性、缺少“原创”精神、市场经济下的浮躁等有关,在深层次上背离了“独抒性灵”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书坛在近二十多年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没有出现大师级人物,没有产生比肩于古人的精品力作的主要原因。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在强调“独抒性灵”的同时,千万不能将其简单化或浅薄化,这个“独抒性灵”是在一定条件下作用的,可以说,是在书法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一套“程式”的基础上的“独抒性灵”。唯此,才能创作出具有深厚中国传统的书法功底,又能“独抒性灵”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书法艺术精品。

本文将从书法“独抒性灵”和程式这两个角度,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深入的指出在更高的层面上,中国书法的“独抒性灵”和程式是共通的,只有在高度的程式的基础上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独抒性灵”的精神发挥,这不仅是对“独抒性灵”和程式的全新认识,而且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书法的“独抒性灵”和程式

有人将书法创作比作“带着镣铐跳舞”,就是说的“独抒性灵”和程式的关系。书法没有“独抒性灵”就没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就没有自己的艺术生命,而只想到独抒性灵、一味地强调“个性的发挥”去“舞蹈”,同样会失去“舞蹈”的意义,书法创作就会流于“任笔为体,下笔无由”。

1、什么是书法的“独抒性灵”

袁宏道在其《叙小修诗》中云:“(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中流出,不肯下笔。”1显然,他这里的“独抒性灵”是指的诗歌的创作,然而移之书法创作也很妥贴。书法的“崇古”是要写出自己的面貌;要不受市场经济的左右;不要为参加展览而创作。总之,要有自己的艺术追求,要不断进取向书法的更高层次迈进,这就是书法的“独抒性灵”,历史上是这样,现代更是如此。任何艺术没有自我面貌和个性只能是平庸之作。

2、什么是书法的程式

所谓书法的程式,就是在书法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的方法,并符合中国文化精神的审美价值。如书法的中锋用笔的主导意义;临帖的基本价值;真草隶篆的字法规律;书法的结体、章法,特别是线条的锤炼,甚至包括和书法有关的“书外功”,如诗词格律、文字学等基本知识以及用墨、用纸和用印等一整套规则等。不遵循这些书法程式,就不具有书法主体意义,也不具书法的主流价值,甚至不是书法。书法程式的另一个意义在于,这一套程式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和中国文化碰撞,并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的检验,符合并丰富了中国艺术思想。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创作,必须遵循这一套书法程式。

3、其它艺术的程式

我们上面谈到书法程式,其实中国其它艺术也存在一定的程式。如京剧的唱、念、做、打;音乐中的曲牌、板式、锣鼓经,念白中的京白、韵白;表演中的手势、身段;武打中的各种套路,以至喜怒哀乐,哭笑惊叹等感情的表现形式等等。中国画也有丰富的程式,十八描、琴弦描、铁线描、游丝描、钉头鼠尾描等等。笔法分勾、勒、皴、擦、染、点、砍、挑、拖、捻、转、丝、批、垛、摆等。绘画的用笔方法极为丰富,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散锋和露锋等。皴法有斧劈皴、卷云皴、解索皴、披麻皴、米点皴等。勾法有双勾、粗勾、细勾、虚勾、率勾、渴勾等。诗歌也存在程式的内容,乐府诗、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都有一套典型的程式。

二、中国哲学精神下的“独抒性灵”和程式的独特意义

中国书法艺术是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是符合并物化了中国哲学精神。虽然“独抒性灵”是在文艺创作的背景下提出的,但是,它仍然符合书法的创作思想,更应当和中国哲学精神相一致。

1、精湛技术下的“独抒性灵”

中国艺术精神强调“技进乎道”,也就是说,在精湛的、反复的、高难度的“技术”的前提下,才能通往“道”的自由王国,如果没有强大的“技”的铺垫,是不可能达到“道”的境界,“技”是一种手段,而“道”才是书法追求的最终归属,这是中国独特的“技”和“道”的关系。同样,我们要在书法艺术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艺术理想和艺术境界追求,必须要苦练“技”,而这个“技”就是中国书法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一套程式,唯有这套程式被高度的掌握和自由的运用才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艺术理想,才能做到“独抒性灵”,这种前提下的“独抒性灵”才被书法精神所肯定,才能在书法领域有所建树,否则就是浅薄的,不是书法主流精神下的书法。

2、独抒性灵的程式基础

我们强调书法的技术基础,就是一种程式的准备。然而,书法不能仅仅只有“技术”即书法的程式,要在非常规范、高度成熟的技术程式下,写出自己的面貌和个性,要有自己独特的个人精神,也就是要“独抒性灵”。当然书法以外其它艺术也需要遵守这一艺术规律,不过,中国书法还有和其它艺术不同的个性,它的“独抒性灵”的自觉追求有其独特的方式和内容。一方面,它的“独抒性灵”的前提是要有强大的程式作为基础,有时这种程式更被强调;另一方面,它的“独抒性灵”的获得是无形的,甚至是没有“生活”的,它是书家在程式的基础上对书法艺术的理想追求融合与其在个人学养、人生和宇宙的感悟和认识。所以,这种“独抒性灵”是建立在深厚的程式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没有相当的程式去谈论“独抒性灵”是一种妄语,是一种浅薄。

中国的书法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典型代表,它具有包容性、整体性以及模糊性等特点。其中整体性特征,使中国书法在更高的境界上淡化了程式和个性的差异,在“独抒性灵”的状态下要求忘记一切程式,要求你的情感没有任何框框的羁绊,做到“游刃有余”、羊角挂树,没有程式的束缚;同时,在长期程式的训练下,在“笔笔有出处”中又能表现出自我的个性和独自的性灵。这才是中国书法真正的“独抒性灵”,这才是中国书法程式的独特意义。

三、“独抒性灵”和程式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独抒性灵”和程式是一种互相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我们在高度程式的基础上,坚决反对泥古不化,讲求在形式和精神两个方面都要有自己的内容,如此书法才能有所发展和推进。同样,在强调自我个性、“独抒性灵”的同时也要高度的认识到,这种自由有着深厚的技术支撑,也就是程式的保证下的自由,不然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不但不能写出具有强烈个性和自我面貌的作品,甚至会出现“任笔为体”的浅薄之病。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书法有和其它艺术不一样的特质,例如在众多的书法的程式中对“古代法帖”的学习处于极其重要的书法程式内容,甚至达到很高的阶段也是其必修的内容,与其它艺术相比会给人有复古和保守之感,这是书法的特质决定的。所以,我们在书法的创作中如果只是片面的,一位的强调“独抒性灵”那就会背离书法精神,也将书法引向浅薄和歧途。

四、当代书法创作“独抒性灵”和程式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独抒性灵”对晚明之后的书画创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产生了不少充满个性的书法大家和流传后世的艺术精品。同样,“独抒性灵”对当代书法创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市场”使个性退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书法也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价值交换,这将书法向市场大大的推进了一步,对书法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既然书法是一种商品,它就必须遵循商品规律,而商品规律和艺术规律是两个不同的范畴,追求商品属性就必须占有市场,扩大知名度,所以,书法作为市场经济的商品其弊端就显现出来了。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揣摩评委口味。因为市场经济追求的是书法价值的市场化,必须被市场认同和占有,说简单一点就是要出名,而目前书法家出名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参加重要展览,被专业活动所认可。由于展览制度的不成熟,导致几个评委在几分钟内就决定作品的命运,所以,就造成大量的作者揣摩评委的口味和评委的书法样式、风格,以达到作品获奖和入展的目的。我们从目前几大展赛中可以看到这种现象的存在,所以,书家无法追求自己的书法个性和艺术理想;(2)盲目跟风。由于现代信息和印刷技术的高度发达,使一种或某种书法风格、样式的传播变得异常方便,为了快速的获奖、入展以及被社会、市场认可,当代书坛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扼杀了书法艺术个性,使更多书家不愿遵循传统书法思想中风格逐渐形成的规律,而变得急功近利;(3)为“市场”创作。由于书法具有商品属性,所以有不少很有书法潜质的书法家以及已经很有名气的书家,被市场左右,其艺术追求不是服从于自己的理想,而是跟从市场的需求。一般来说,市场的要求和理想的艺术境界是有一定差距的,特别是在整个传统文化式微的当代,对书法水准的认知是比较肤浅的,所以,一般情况下被市场认可的书法艺术作品和高水准的艺术作品是有很大差别的,长此以往,那些具有一定书法造诣和具有很大潜质的书家,就被淹没在书法市场之中;(4)“近亲繁殖”。由于书法的学科化,使传统的私塾式的书法学习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在书法高等教育,导师都是一些重要展赛和书法评审的评委,学生学习导师的书法就成了当下新的“馆阁体”,有些学生是“半路出家”,没有书法基础,即使后来意识到也“积重难返”,错过了学习书法的最好时期。所以,在市场经济下,我们的书法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发展和发扬,是我们书坛所面临的新的问题。

2、“现代”使程式趋于浅薄

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受到两次重大冲击,一个是“五四运动”,使中国开始步入“现代社会”,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但同时,也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还有一个就是“十年文革”,更加彻底的对传统文化的破坏。这两次运动,可以说使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断层。上世纪90年代,传统文化开始回归,书法也开始逐渐向深层次推进。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化的破坏往往是瞬间的,而使其回归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渐进过程,有的甚至无法恢复。在这样“现代”的文化背景下,书法的传统精神被异化。特别是几千年来,书法所形成的一套符合书法发展和中国艺术精神的程式被淡化和浅薄化,没有在深层次上理解中国艺术程式和个性的特殊关系,从而造成了当今书坛浮躁、急功近利,很难造就比肩于古代大家的当代书法家。“现代”在一定意义上强调变,强调创新,强调个性,要知道,中国书法有其特殊的价值体系,它的个性是在充足的程式下的发挥,是“历史性”的个性,没有坚实的技术做后盾,这样的个性是浅薄的,是不被中国艺术精神所肯定的。最近有人认为:“人类的美感是共同的,美不应该被各种技法所割裂和扭曲。······艺术是心灵感情结晶,是通过表达感情来影响大家。······有人一味强调国画程式的重要性,非程式化不是国画。这就是捆住国画发展的围墙之一。一定要打掉诸如此类的围墙。”2这是一种极端的艺术的泛情感化观点。是的,人类都有感情,在很多方面是共同的,但是,这绝不能说就要打破艺术之间的程式,如果这样我们又如何区分艺术之间的差异,如何建立并掌握不同艺术的艺术语言,又如何用一种艺术的语言去表达你心中的美感,更如何去教会初学者一种艺术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美感。这种观点是明显的对现代和传统都没有很深把握的浅薄之论,这或许对一个具有艺术天才的人有一点观念上的启示,但是,对一种艺术从深层次上去把握和理解是十分有害的,特别会使年轻的学子无所适从。

我们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时期,书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是历史上所没有的,作为一个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书法艺术家,必须严肃的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人生而艺术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为社会而艺术并不是书法艺术的主要功能,我们应当高扬书法家为艺术而艺术,排除诸多“现代”的干扰,在深厚的书法基础上去“独抒性灵”,只有“双轮驱动”才能创作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经典之作。

注释:

1见《袁中郎全集》卷一

2见2007年2月3日《美术报》




欢迎光临 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http://bbs.zgybsf.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