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标题:
邹志生理论研究汇报之十四:书法·政治·精神文明
[打印本页]
作者:
邹志生
时间:
2010-7-5 16:02:18
标题:
邹志生理论研究汇报之十四:书法·政治·精神文明
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学习月刊》2009年第12期
书法·政治·精神文明
邹志生(武汉工业学院艺术系 武汉 430023)
【
摘 要
】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一直以来,文艺界、文艺评论界有一个不全面的认识,认为书法与政治无关、不干预政治。重新认识书法以及书法对于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
关键词
】书法 政治 精神文明
书法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多种。专业解释是:书法是在掌握了汉字书写技法和技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体现笔墨情趣和文辞内涵、表现书家审美观并抒发书家情感的线条造型艺术;非专业的解释是:书法就是写字;或曰:书法是人的一种爱好;或曰:书法是一门艺术——这些解释都不错。但并不全面。我们应该发散思维重新认识书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书法还可以如下理解——
一、书法是教化人的“魔法”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文字书写像中国的汉字书写那样讲究颇多。除了文房用具的选择、书体的采用等有许多讲究外,在运笔、线条、结构和章法等方面都有具体法则指导之。
清人周星莲在其论及书法的《临池管见》篇中说:“
作字有顺逆、有向背、有起伏、有轻重、有刚柔、有燥湿、有疾徐、有疏密、有肥瘦,有浓淡、有连有断、有脱卸有承接,具此数者,方能成书,否则墨猪、算子,全是魔道也。
”
①
引文中提到的这些各自成组的书法概念,都是书法创作过程中要表现的基本要素,涉及到了运笔用墨、书写技巧、笔意传承、间架结构、章法布局等多方面的法则,而且特别指出只有按这些法则书写才能称其为书法
(“具此数者,方能成书”)
,否则都是鬼画桃符(“全是魔道也”)。
由此可见,要想写好字就必须遵循诸多法则,依法书写能体现其诸多妙用。
书法教人向善。
写字的道理与做人的道理相通,学做人从熟读《弟子规》开始,其目的是练好做人的基本功,学书法从楷书开始,其目的是练好书法基本功,假如将学书法与学做人结合起来,其效果要好得多。楷书之所以称为楷书,有指它为字体中的楷模书体的意思。学楷书除了打好书法基本功外,更重要的是学书者从小就接受到一种楷范教育。楷书重法重式,讲究运笔法则,就像人要遵循做人法则一样,楷书讲究点画形态标准,就像人的一言一行要得体合规一样,楷书讲究结构端正,就像为人要讲究举止端庄一样,楷书讲究章法井然,就像做人要讲究办事严谨一样。理解和掌握楷书的法则并自觉地应用到人的品行修养过程中去,不知不觉中接受楷书法则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就能成长为一个处处守法则的人。
写字的法则与做人的法则不仅表现在楷书练习上,还体现在其他书写过程之中:在学书法时,既教书法又育人的老师会告诉学生“中锋行笔”的要求就像“做人走正道”的原则一样,行笔时“出锋含蓄”的法则与对人“说话委婉”的要求意义相同,将这些书写法则运用到人的德行休养上并在生活和工作中实践之,为人与处事便可顺心顺意。
书法授人学养。
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融合了众多学科内涵,书法家应该是学问家,他厚积诸多学养而成长起来。无论书法初学者还是学有所成者,他们每天都要与文学、历史、哲学等打交道,所读离不开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晋文章,所思无非人生和哲学等,所写也都是历史华章、前贤思想结晶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读读写写,日积月累收获不小。多数情况下,书法家笔头写下的不仅有先贤的诗词歌赋,有时还书写自作自撰的内容;他们的话题一般也是较为高雅的,这与他们长期浸淫中华文化精粹有关;他们大多善于学习和思考,对文学、对哲学、对社会、对人生、对艺术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多与众不同,所以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创意。
书法教人做事。
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能写好字的人聪明,聪明人的工作做得好、效率高。理由很简单,是书法给了他们以启迪。一般情况下,书法爱好者在练习楷书具备相当基本功后,就要向行、草书过渡,那么,在练习行、草书的过程中又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影响:行书书写讲究灵活和速度,这正如人之处事需要机灵和讲究效率,相互借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草书讲究章法多变或曰创新,这就像人之于工作,灵活机动的工作方法和具有创意的谋略能开创工作新局面。聪明的书家善于将书法和工作、生活融会贯通,既会写字,又会做人、更会做事。
书法有一种魔力,它对人有多种教化功能。只要你爱上它,遵循法则写字上瘾,就能写字与做人互相影响和促进,不仅可以写好字,而且可以做好人、做好工作。
二、书法是政治的助手
在文学艺术界以及文艺评论家心里有这么一个看法:文学、戏剧、音乐、摄影、绘画等都干预政治,而纯粹且抽象的书法艺术例外,它只是营造文化氛而已,对政治起服务作用而不起干预作用。这话乍听似乎有道理,因为一般人认为,除书法以外的文学艺术样式都用故事、情节和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或褒扬功德、或针砭时弊以干预政治,而纯粹的书法艺术展示的是书家笔下的线条和墨趣,它与政治无关。这样的理解是有偏颇的,仔细想来,其实书法与政治有密切关联,只不过其作用是间接体现而已——
书法能优化人的德行。
对于众多书法爱好者来说,自幼学书法到若干年后学有所成,无论其学历几何,他们都会将自己当做文化人来看,一旦哪天因书法上有所成就而加入书法家协会,他们便将自己当做艺术家来看。无论是“文化人”的标贴还是还是“艺术家”的称号,他们都对此有相当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并且十分珍惜之,更会自觉地以文化人和艺术家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言行举止文雅不俗、合规合法。这样,人格自我完善了,他们就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就是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是对国家安定、政治稳定有贡献的人。
书法能教人遵纪守法。
本文第一部分谈到良好的书法教育能教化人,实际上就是说明书法教育有着极大的副作用,即在教技艺的同时能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就写字与做人二者相较来说,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比单单写好一手字更有政治意义。请看如下真实例证:
2009
年5月23日,在武汉书法家协会主持召开的“
武汉书法家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年会”上,笔者亲耳听到从事民间书法教育近三十年的本土书法名家汤普汉先生介绍情况说,
他培养的过万名学生部分已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多数已成为单位骨干,万人之中仅一人因失职犯错而受到法律处分。这个成人、成才比例和犯错比例计算下来,前者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强,后者还不到万分之一,相比于喋喋不休的空洞说教来,书法育人的效果要好得多,一举两得、卓有成效!这只是非常典型的一例,其实际上现在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的民间书法教育家自觉地承担起本应由官方担纲的事业,专门从事书法基础教育工作,无论他们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在书法基础教育已被忙于应试教育的中小学放弃的今天,官方几近空白的书法教育暂时还必须由他们来填补。他们在教书法的同时教做人,所教学生绝大多数既成人又成才。成千上万的书法家成长起来并影响家人、周围人,国家就多了千千万万个合格公民,社会就多了千千万万个政治安定因素。
书法能替国家分忧解难。
在当今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大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公民能够通过一技之长解决自身的生计问题,这就为国家分忧解难了。众多书法家们就是这样,有的依靠书法技艺自谋生路,卖字赚钱养家糊口,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有的积极从事书法教育,授学生以生存技能,使学生们和自己一样走一条自给自足的生活之路,就业不愁,养家无忧;有的还乐于奉献,如很多省市书协的领导们都是业余干部,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兼顾书协工作,不仅贴时间,有时还贴资金主办书法展(赛),将各地的书法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以弥补国家在这方面人力和财力投入之不足;有的书法家还热心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遇到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时,他们或义卖相助,或慷慨解囊,凡有地震天灾等他们大笔捐赠,用无私之爱温暖人心、担起匹夫之责。这样的事例很多,替国家着想、为国家分忧的精神感人至深。
由上可见,书法教育对于人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教人向善、从善,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所以我们有证据、有理由地说,书法虽然不干预政治但它能间接地教化国民、协力政治、管理国家,其政治意义是深远的。
三、书法是精神文明的基石之一
泱泱华夏之所以举世闻名、巍然屹立于世界,不是因为幅员多么辽阔,也不是因为人口如此众多,而是因为先贤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华夏文明是由先贤们的人文思想精华和他们创造的艺术国粹构成的,书法艺术就是其中之一或曰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与时俱进地建设和谐社会、承续华夏文明,党中央、国务院通过多种形式倡导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有针对性地加固华夏文明基础的必要性工程,作为书法艺术,应该成为这项总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书法。
这是因为书法对于精神文明建设能起到三个重要作用:其一是教化国民的潜移默化作用,二是安定政治的协力作用,三是繁荣文艺的主力军作用。前面两个作用上文已有涉及,在此无需赘述,关于繁荣文艺的主力军作用可以这样理解:因为书法的实用性一面不言而喻,汉字人人都要写,人人都有写好字的愿望,所以实际情况是社会上爱好书法的群体相当庞大,假如精神文明建设忽略了这个群体,也就少了一支庞大的主力军队伍,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将会有所折扣。所幸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忘记书法,例证颇多:湖北省孝感市的“万人汉字书写节”已成为该市的文化名片,书写内容是宣传孝文化,将写字与教化民众结合起来,成为该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已于2008和2009年连续举办两届并将长期举办下去,在全国影响非凡;其他如内蒙的乌海、河南的偃师、浙江的绍兴、义乌等百余市(县)都已建成“中国书法之乡”,这些地方基本没有黄、赌、毒且民风纯正;正在建设中的“书法之乡”还有不少。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书法对政治、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稳定性、基础性作用。
繁荣书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先期工程。
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已经在我国各领域全面铺开,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施工”的工程,当然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将繁荣书法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先期工程其理由有两点,其一是书法的前期训练即写字教育从小学生开始,在小学阶段就强化写字技能训练或书法艺术培育,能让少年儿童在幼年时期就接受国粹教育、接受书写法则教育,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阐述的那样,能使他们养成重法则、守规矩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品行并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这就为成长为合格的国家公民和优秀人才打下了基础。“少年强则中国强”,用书法培养千千万万的合格少年,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达到了。其二是从书法着手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参与,促使大比例人群综合素质的提高,仅这一点就足以促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开花、快速结果。果真如此将繁荣书法这个先期工程搞好了,人的素质提高了,其他后续工程或许会顺利得多。
普及书法教育为精神文明夯实基础。
在新时期,传承华夏文明需要建设精神文明作为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又需要书法繁荣来打前站,而书法繁荣的前提是普及书法教育,这前后之间环环相扣、互相关联,最终问题就落实到书法教育上了。遗憾的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书法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排挤而几近废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
李长春同志
2009
年
6
月
27
日在参观《邵秉仁书法展》后强调并嘱咐在场的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的负责人要鼓励书法工作者多做普及工作,为书法普及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② 中央领导所说的
书法普及工作其实际上就是要普及书法教育。
假如各级有关部门能落实党中央的精神并创造条件,举全国之力普及书法教育,其前景是颇有看点的:其一,青少年的成人、成材率将会大比例提高;其二,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其三,华夏文明的传承后继无忧。
综上所述而可见,书法具有教化人的妙用;书法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普及书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项目,繁荣书法就是传承华夏文明的形式和任务之一。这样的理解较之于书法专业教科书来说扩展和丰富了书法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正确认识书法、普及书法并发挥其多样化作用,对于优化人的品格、维护政治稳定、建设精神文明和传承华夏文明是非常必要的。
————————————
①
周星莲.临池管见. 潘运告.晚清书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页.
② 《书法导报》2009年7月8日(第27期)头版头条。
作者:
张文海
时间:
2010-7-6 06:07:50
写的好!拜读!
欢迎光临 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http://bbs.zgybsf.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