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标题: 仰望书法“展览年” [打印本页]

作者: 康宝辉    时间: 2006-8-23 23:05:06     标题: 仰望书法“展览年”

<p align="center">仰望书法“展览年”<br/>湖北&nbsp;&nbsp;何朝波</p>&nbsp; &nbsp;&nbsp; &nbsp;<br/>&nbsp; &nbsp;&nbsp; &nbsp;2006年的中国书坛显得有些不平静,首先是协会换届,接着是专业委员会的调整,然后是一系列展览的推出与举办,这一连串的“动作”与 “连锁反应”,是一种由“人”到“事”,由“意识建筑”到“物质形态”的切实转化过程。<br/>&nbsp; &nbsp;&nbsp; &nbsp;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以张海主席为首的新一届中国书协领导班子新的工作思路及出色的工作能力。“中国第二届书法兰亭奖暨第二届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全国首届草书大展”四项国展联袂推出,又将我们关注的目光不断睁开且醒着。<br/>&nbsp; &nbsp;&nbsp; &nbsp;作为一项全国性的书法艺术活动,如何在既定的时间与空间规程内组织到最全最好最精的作品,并将活动的效应最大化立体、形象、丰满与放大,是评价此次活动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在这个过程中,组织是关键、是保障,而组织又是一个系列、细化的过程,我们可以将此次活动过程分为“前期征稿、中期评审、后期收尾”三个阶段。<br/>&nbsp; &nbsp;&nbsp; &nbsp;在前期征稿阶段,我们应强化宣传,力造声势,不能仅在“圈内”造影响,要将圈内人参与的“专业性活动”上升为全民参与的“社会性活动”。应加大宣传推广面,征稿启事不仅在专业报刊上刊登,还要在党报党刊、姊妹艺术报刊、边缘学术报刊、各级电视频道、各级电台频率上传播,且这种传播应是跟踪性的。前不久,《书法导报》(2006年3月22日第12期)头版刊登了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先生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呼吁新闻媒体重视书法”的消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7月27日,中国书协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书法兰亭奖宣传工作会议,就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发动、宣传、征稿、创作等有关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且出台了许多新的举措;近段时间,全国各主流专业媒体也在主要版面重要位置大篇幅对各省、市、县书协备战各大展活动作了及时的报道;全国几家大的门户网站也在论坛上划出专区开辟专栏对各大展览广泛讨论。有如此强大的舆论支持,坚信此次系列大展征稿的数量、质量、规格、规模都会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br/>&nbsp; &nbsp;&nbsp; &nbsp;征稿阶段,我们还应及时做好作品的登记、分类、统计,并做好征稿分析评估工作,为下一次活动总结工作经验。当然,这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细心与耐心。对于因邮寄或其它原因造成的作品不完整或信息不全的作者与作品,应及时与作者联系,才可避免出现入展、入选(入围)名单公布后,要求部分作者告知省份的情况发生(这在以前的国展中不乏先例)。更有甚者,将作者名字弄错,且一错再错,一直错到作品集,这最让作者寒心与尴尬。要避免以上“笔墨官司”,除了细心,还要加上强烈的责任心,最终才会换得作者的热心与安心。<br/>&nbsp; &nbsp;&nbsp; &nbsp;在中期评审阶段,主张按书体评选,评委可在新一届“术业有专攻”的各书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产生,充分尊重“专家意见”,这更符合“社会细分工,专家来决策”的决策规范。同时,在评审过程中,也应讲“政治”,适当照顾书体、地区的平衡(但决不是“均衡”)。可以这样认为,在一个全国性的展览推出后,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导引着这门艺术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书法艺术历次的“小楷热,手卷热,色纸热,大件热”及“海派、中原书风、广西现象”的出现无不是以展览的导向作用来体现的。我们不允许一个全国性的综合书展(专项展除外)出来后全是行书,全是草书,或东道主作品占据一半,或某某省作品占据一半,可以说,这都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同时,作为展览,除了有它的专业属性,还应有它的社会属性,除了要求提高,还应加强普及与教育,而后者在某种意义上似乎更关键。因而,在评审阶段,我们就应将各种书体在展览中所占比例,薄弱及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作品适当照顾等“调子”定下来,在体现专业性“统一提高”的同时,兼顾社会性的“普及发展”。<br/>&nbsp; &nbsp;&nbsp; &nbsp;在兰亭奖的评选中,首次推出了申报制,我认为这不啻一个“伟大的创新”,这是一种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及人文关怀的切实体现。它打破了“瞬间定终身”的既往评审方式,它可以在一个更加立体的视域内评判一件作品,增强了评审的厚度,也更符合学术操作规范,这种工作方法的创新使我们的评审更规范、更科学。在此基础上,如条件许可,我们可将获奖作品公示出来,接受群众的评判,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这个道理,这样产生的获奖作品既有专家的意见,也有群众的意见,这样评出的获奖作更具有代表性。<br/>&nbsp; &nbsp;&nbsp; &nbsp;作为中国书法兰亭奖,在冠名上应有庄重性与唯一性,建议将“中国第二届书法兰亭奖暨第二届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中的“第二届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以其它的名称形式出现,或直接冠以中国书协主办的“‘安美杯’全国书法展”,同时,作品集也应单独出版,这样才能更好打造中国书法兰亭奖的品牌。在社会复杂化,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有这种强烈的品牌意识,否则,在专业内我们自缚手脚“生产”模糊概念,产生一个“中国第二届书法兰亭奖暨第二届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的冠名,对外就不便于统一口径或宣传,也不便于树立展览形象。<br/>&nbsp; &nbsp;&nbsp; &nbsp;在后期收尾阶段中,我们应在作品集的编辑、荣誉证书的制作与颁发、获奖(入展、入围)作者的宣传上进行着力。作品集的编辑不能太厚,每件作品最好能占一个页码,文字多的作品尽量附作品局部,要让作品集能真正起到记载、传播、指导、教育的作用。对于入展的篆刻作品,应连同印屏一道编入作品集,让读者在欣赏篆刻作品的同时还可领略印屏设计之美。<br/>&nbsp; &nbsp;&nbsp; &nbsp;荣誉证书作为对作者艺术水平肯定的物化形式,多年来,不少展览的公章都是印刷上去的,从行政效益上说,可以不予承认,这同印刷品区别并不大。有鉴于此,望在荣誉证书上工稳地加盖“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原印鉴,以体现庄重与严肃性。<br/>&nbsp; &nbsp;&nbsp; &nbsp;书法家终其一身为“线”消得伊人瘦,能入展一次全国性的书展应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中国及各地书协应创造条件为获奖(入展、入围)作者的后期宣传提供支持。除了在各大报刊及时公布作者的名单外,条件合造时,也应向作者所在单位寄送喜报,为作者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都有很大帮助。<br/>仰望新的书法“展览年”,我们有信心相信,通过新一届中国书协各级领导创造性地工作,一定能将“展览年”办得富有新意,我们期待着……<font size="2">
        </font><br/>
作者: 逸墨轩主    时间: 2006-8-24 19:42:52

的确不平凡
作者: 孟凡飞    时间: 2006-9-14 02:37:1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逸墨轩主</i>在2006-8-24 11:42:52的发言:</b><br/>的确不平凡</div><p></p>说的对!
作者: 国峰    时间: 2006-9-15 01:12:46

新闻媒体的确应重视书法
作者: 昆仑山人    时间: 2006-9-15 22:11:05

期待更多的精彩~
作者: 秦龙    时间: 2006-10-5 20:53:09

期待更多的精彩
作者: 许燕舞    时间: 2006-11-13 01:38:43

赞同




欢迎光临 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http://bbs.zgybsf.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