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标题: 【经典临帖】---怎样临习《前后赤壁赋》 [打印本页]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30:31     标题: 【经典临帖】---怎样临习《前后赤壁赋》

搜集整理此帖,转发到论坛共同学习,希望能够提升我们更多的人参与学习书法的兴趣,呵呵~~~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纸本册装,共11开21页,每页纵27.2厘米,横11.1厘米。帖共81行,935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末署“大德辛丑正月八日,明远弟以此纸求书二赋,为书于松雪斋,并作东坡像于卷首。子昂。”辛丑为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时赵孟頫48岁。这里仅选《前赤壁赋》部分。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前赤壁赋


图片附件: 200.jpg (2009-6-5 15:30:31, 226.84 KB) / 下载次数 108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Mjl8MjhhN2E0MGJ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32:20

局部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图片附件: 1.jpg (2009-6-5 15:32:20, 82.78 KB) / 下载次数 91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MzF8MzIzZWMxMDd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33:31

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图片附件: 2.jpg (2009-6-5 15:33:31, 77.48 KB) / 下载次数 87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MzJ8NDZkM2I0Njd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34:39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


图片附件: 3.jpg (2009-6-5 15:34:39, 81.07 KB) / 下载次数 88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MzN8OTJiYWVhYmN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36:14

怎样临习《前后赤壁赋》(1)

一、赵孟頫与《前后赤壁赋》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頫于元至元二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逝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頫博学多才,学识过人,诗文、书画、音律均善,亦旁通佛学,明何良俊誉之为“上万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人物。然其为宋之皇室,后降附“敌国”沦为贰臣,是以又有傅山、康有为等刚直之士薄其人遂恶其书,大加讥贬。   客观地评价,赵孟頫书风能笼罩于元、明、清诸代,首先应归功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归功于其对传统的精确阐释。赵孟頫是个很复杂的人物,我们可以非议其骨气,但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其书法。笔者以为当代姜澄清先生的评价较为精当:“书法至赵孟頫才最终确立了‘婉约’的地位。而赵书的出现,是与时代潮流相感应的,并不偶然。”(见《中国书法思想史》)   作为开宗立派的人物,赵孟頫早年学宋高宗,中年的专习“二王”,虞集谓之“楷法探《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谐《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同时对篆、隶、章草等赵皆苦心研习,晚年又着力李北海,因此深厚的传统积淀成就了赵体的辉煌。   《前后赤壁赋》一文为苏东坡贬谪黄州,在人生最为失意、最为灰暗时所作的名篇。公元1301年,时年47岁的赵孟頫重读此文时,其内心的隐痛击打着他的心灵。这时当“明远弟”(此卷跋文中记)呈纸求书时,他内心的郁闷与悲凉便随着东坡的语言汩汩流淌。他的婉约凄美的笔调款款写来,恬然而静谧在宣泄着自己的情怀。这就是赵孟頫这件书法作品(附图为局部)的创作背景。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37:00

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
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图片附件: 4.jpg (2009-6-5 15:37:00, 78.67 KB) / 下载次数 98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MzZ8NjY1YzY3ZDF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37:57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图片附件: 5.jpg (2009-6-5 15:37:57, 82.32 KB) / 下载次数 92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DB8ODQxYjQyNTV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38:48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


图片附件: 6.jpg (2009-6-5 15:38:48, 85.83 KB) / 下载次数 111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DN8NGNhZDQ5NjN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39:32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
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糜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图片附件: 7.jpg (2009-6-5 15:39:32, 84.07 KB) / 下载次数 90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DR8ZWVmMWYwM2F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40:41

怎样临习《前后赤壁赋》(2)

二、临写准备   准备下笔临写前,我们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准确的思想切入,二是相关的工具选择。   《前后赤壁赋》卷(附图为作品局部)为赵孟頫47岁时所作,艺术上正值其深研“二王”书风的阶段,已对行草技法有了相当高的体悟。而在思想上,此时的他仕途得意,但心中依旧有些黯然,一是因为朋友的冷漠,二是来自发自内心的某种抑郁。他需要一方承载心绪的净土,他把自己融入了笔墨世界。   “婉约派”是委婉而含蓄的,因此赵孟頫的书法没有多少“情绪上的起伏变化”(熊秉明语),点画间不追求跌宕俯仰。我们在临写前要调整好心态,意气平和,首先在思想上要尽可能地贴近它。   此卷为行书横幅,纸色古朴,笔致细腻,十分典雅。作为“二王”一脉的小字(约1.6厘米见方),临写用笔一定要选择精品狼毫。用什么样的墨也要心中有数。墨太浓易滞笔散锋,太淡会渗开伤神,影响线条的清爽之气。可用书画墨汁滴适量的水。纸的选择也挺有讲究。切忌用生宣,宜选较熟一些的。临写可用毛边纸糙面创作宣用洒金宣。洒金宣既可显出色墨的变化,又能表现细微的线条,有助于激发创作欲望。   如果有条件的,还可以详细了解一下赵孟頫的生平,读读其诗文、绘画,研究一下元代“文房四宝”的发展史,这些对于我们更准确地学习传统都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41:39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


图片附件: 8.jpg (2009-6-5 15:41:39, 84.53 KB) / 下载次数 65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DV8ZWY4ZDY3MWN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42:20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图片附件: 9.jpg (2009-6-5 15:42:20, 78.3 KB) / 下载次数 67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DZ8YmJkYWYwYzl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43:13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图片附件: 10.jpg (2009-6-5 15:43:13, 74.95 KB) / 下载次数 61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Dh8NzFjN2Q5ZGJ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43:50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图片附件: 11.jpg (2009-6-5 15:43:50, 80.55 KB) / 下载次数 63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Dl8YzAyOTAzYTZ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44:32

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图片附件: 12.jpg (2009-6-5 15:44:32, 71.51 KB) / 下载次数 59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TB8NjFiY2ZkODJ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45:18

怎样临习《前后赤壁赋》(3)

三、《前后赤壁赋》笔法分析   对于用笔,赵孟頫有句名言:“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前后赤壁赋》为行书长卷,其用笔的娴熟、精湛一览无余。赵字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
  行书点画富于变化,所谓“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为便于初学者临习,下面就本帖的点画特点分类述之。
  (一)横画   1.长横
  长横作为字的主画,一般要写得刚直挺健,取左低右高之势,以稳定字的重心。


  长横最常见的写法是切锋落纸,稍顿后向右上翻腕行笔,收笔时向左上稍抵,亦可稍抵后腕外翻带出牵丝,如附图中“音”、“舟”二字。
  其次如附图中“箫”、“舞”二字的长横,起笔尖锋入纸,腕迅速内翻并辅以笔管左转再向右上行笔。
  再如附图中“举”、“慕”二字的长横,起笔与上一画衔接,取逆势,然后再折锋右行。
  上述三种长横收笔上只有带不带牵丝的区别,而起笔动作上却大相径庭。从线条效果看,其一爽利清健,其二轻松洒脱,其三则凝练遒劲。
  2.短横
  短横运用频繁,这自然要求其姿态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天非在起,收笔上做文章。
  ①起笔上的不同。如附图中“天”、“哉”二字,上横系尖锋入纸、腕内翻而成,呈仰势;“于”、“在”二字的上横,尖锋入纸后笔肚稍顿再上行,呈饱满、蕴藉之态;“江”、“巨”下横锋入纸后腕迅速内转发力,显得浑穆而郁勃;“清”、“吾”二字的下横与上一笔连贯而出,可视为藏锋逆入,显得圆劲婉转。
  ②收笔上的不同。如附图中“美”字下横收笔迅速上提,与下一笔气息相连;“而”字上横收笔抵锋,透出清挺之气;“泣”字上横翻锋向下顺势带出下一笔,显得协调自然;而另一个“泣”字下横重按轻收,余韵悠长。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45:51

(二)竖画
  作竖之法贵在直中求曲,同时还需注意向背及长短变化;在及笔上令锋聚拢,方能显出劲挺之姿。
  1、长竖
  长竖有悬针与垂露之别其取势迥异。
  图中“斗”、“常”二字用悬针,起笔腕稍外翻并辅以笔右转而后向下行笔,边走边提,出锋时迅速于空中作收势。它一般用于字的末笔,即“势尽则悬针”。
  “怀”、“非”二字用垂露,收笔时腕稍驻,轻顿后反折向上作收势。
  像“茸”字中这样畅意抒怀的长竖此帖中出现较少,起笔后疾驰而下,似离弦之箭。
  长竖曲势的表现是以笔的提按顿挫完成的,切不可刻意安排。
  2、短竖
  短竖形态较多,如图中“知”字中竖上尖下圆,似玉珠悬空;“乌”字中竖厚重方折,似玉箸画灰;“川”字之中竖简静果断,与两侧笔画相映成趣;“断”字末竖婀娜跳动,活脱生姿。
  竖画有背向,如“夜”字竖画向左稍曲,与右面部分相背,“有”字之竖向右稍曲,与右面部分相向。在同一字中,双竖并施亦须向背,如“相”、“是”中便一向一背。
  另外短竖在具体应用时也要随机而变,与整个字协调。如“幽”字中竖细挺,与旁边粗线条映衬,取得平衡;“地”字中两竖长短各异,令字态灵动;“光”字之竖起笔微曲,与下方平直的线条产生对比。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46:26

三)点
  看起来简单的点其实是书法中较难表现的笔画。古人云:“点如高山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诚然,作点笔势要重,落笔要快,但其起、行、收的动作不可缺少。因此点法最易失笔法,出现单薄、轻飘的弊病。
  1.斜点
  常用于字首,轻锋落笔后腕迅速外翻并辅以笔管右转动作,收笔时用腕法轻提将笔毫收拢,使锋由肚腹中出,如附图中“之”、“窈”二字。
  2.直点
  笔入纸后迅速发力并向右下行,而后转腕出锋,如附图中“客”、“寥”二字。
  3.长曲点
  此点偶尔用之,潇洒大气,如附图中“寂”字上点,尖锋直下,渐渐发力翻腕,玉收笔锋外转后弹起。
  4.反点
  一般由捺演变而来,行笔尖锋入氏,而后向右下行笔,边行边发力并辅以笔右转动作,收笔处向右下稍顿即可。在具体应用中,它又有轻重、长短的变化,如附图中“哀”、“虾”、“巢”、“欢”四字。
  5.左右点
  大多呈左低右高之态,书写时应注意相互呼应及笔法的变化。一般左右重按轻提向右上萦带,右点顺势向右下翻锋完成,具体形态可略有变化,如附图中“麋”、“与”、“尊”、“答”四字。
  6.上下点
  根据其处于不同的位置而写法上有所变化。在左多上仰下提,与右部呼应,如附图中“况”字;在右多上撇下点,连贯中寓收势,如“龙”字;在下多相互连接,一笔而成,如“于”字。
  7.三点水
  此卷中的三点水较多,但写法上并不强求多变,而大多只是行笔间的细微差异。附图中“酒”、“渺”二字采用上断下连的写法,这也是最常见的处理,只有“流”、“江”、“海”等少烽字作了变化。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46:56

(四)撇
  撇古人谓“陆断犀象”,最易犯的毛病是轻飘。其书写的要领是笔入纸后切忌任笔直拖,而应当有腕指的配合。起笔处腕指需快速外转落纸,向左下行笔时腕指亦需缓缓外转配合。
  1.起笔上的变化
  撇在起笔上大多采用切入、顿笔下行的写法。这一入笔动作有助于调正笔锋,表现撇的劲健。如附图中“不”、“余”、“徘”三字。
  而兰叶撇在起笔时尖锋直入,中段饱满,收笔飘逸,轻重变换间有一唱三叹之妙。如附图中“攀”、“明”二字。
  2.收笔上的变化
  附图中“鹿”、“属”二字的撇画为回锋撇,收笔处反折向上,与下一笔呼应;“在”、“少”二字的撇画为出锋撇,收笔时腕指外转并迅疾撇出,显得意韵悠长;“余”、“天”二字的撇画为藏锋撇,收笔时锋稍驻作空收,取温润含蓄之态。
  对于撇收笔的变化,应结合具体的字形相机而用。如果撇后右上部尚有点画可用回锋或藏锋撇与之呼应,如果撇为最后一笔则宜用出锋撇。
  另外,撇在角度上变化较大。用于字头的平撇,其势短平而行笔干净,如附图中“虬”、“动”二字,用于字左的竖撇,状若竖法而较挺健,如“舷”、:“虚”二字,还有运用最广的斜撇,姿态多变,不一而足,如“倚”、“方”、“有”数字的撇画。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47:24

五)捺
  我们常用一波三折来形容捺的形态。准确地说,这只是概括出了捺的总体特征,其实捺还有其他不同的形式。
  赵字中的捺一般较舒展,行笔线路及轻重极为清晰,颇适合临摹玩味。
  1.平捺
  多运用于走之底。一种是典型的一波三折的写法,先向左上轻锋逆入,按笔反折,略提后向右下行笔,逐渐加力,至折角时腕指外转平出,如附图中“之”字。另一种起笔时尖锋直入,不作顿笔,此捺显得轻灵俊逸一些,如“遗”、“道”二字。
  平捺在写法上还有变为反势者。如附图中“过”字,折锋逆入后向左上行笔,再笔管下转。此法写出的捺画有几分婀娜之态。
  2.斜捺
  较之平捺的写法,斜捺在写法上丰富了许多,有一波三折者,如附图中“长”字;有轻入空收、含蓄蕴藉者,如“木”字;有逆笔涩进、隶意盎然者,如“从”字;有收锋抵腕,锋芒毕露者,如“谷”字;有回锋映带,笔断意连者,如“余”字。
  在行草书中,捺法也是富于变化的点画之一。除了上面分析的笔法上的不同处理方法外,它还有角度、轻重、方圆、收放等方面的变化。我们在临写时可先分类练习,待笔法熟练后,再结合具体字例找出它的变化规律,以使融会贯通。
  值得强调的是捺脚,出锋时一定要有腕部的外翻动作,这样写出来才显得丰满挺匀。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48:24

七)折
  在楷书中,折画可视为横与竖搭接而成,但行书运笔速度较快,因此书写中对动作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1.横折
  横折在下转时有方、圆的变化。
  方折要求转笔时顿锋直下,取坚挺爽利之气,如附图中“见”字。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中方转较少,圆折最为常见,此亦显示出赵孟頫对腕法、指法的熟稔程度。如附图中“焉”、“驾”、“高”、“鱼”四字的转折不露痕迹,颇见功力。
  我们在临写时可能会出现转处不易表现圆劲这气的问题,这便要求在腕与指的协调上要强化练习。
  2.竖折
  《前后赤壁赋》中竖折出现较少,在行笔时只要处理好腕由竖的外转变为横的内转即可,如附图中“山”、“幽”二字。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49:25

后赤壁赋

图片附件: 300.jpg (2009-6-5 15:49:25, 247.47 KB) / 下载次数 70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TV8Nzk3OTFiZmJ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0:26

局部


是岁十月之望,
步自雪堂,
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
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


图片附件: 13.jpg (2009-6-5 15:50:26, 84.85 KB) / 下载次数 82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TZ8NjI4MjM2ZTl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1:03

(人影)在地,
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
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
有酒无肴,
月白风清,
如此良夜何?”
客曰:
“今者薄暮,
举网得鱼,
巨口(细鳞),


图片附件: 14.jpg (2009-6-5 15:51:03, 80.5 KB) / 下载次数 71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Td8NWZkNzc5N2F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1:49

(巨口)细鳞,
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
妇曰:
“我有斗酒,
藏之久矣,
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
复游于赤壁之下。


图片附件: 15.jpg (2009-6-5 15:51:49, 77.45 KB) / 下载次数 62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Th8OGUwNzU5NGN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2:29

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
履巉岩,
披蒙茸,
踞虎豹,
登(虬龙),


图片附件: 16.jpg (2009-6-5 15:52:29, 83.84 KB) / 下载次数 71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Tl8ZmI3MDcxNjB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3:12

(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
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
草木震动,
山鸣谷应,
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
肃然而(恐),


图片附件: 17.jpg (2009-6-5 15:53:12, 81.11 KB) / 下载次数 68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jB8YmFhNmRhZDB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4:03

怎样临习《前后赤壁赋》(4)

四、《前后赤壁赋》的结字特点   在这里,又要提及赵孟頫“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名言。对于笔法,古人是有一套相对谨严的规则,今人孙晓云的《书法有法》一书对此此亦作了专门论述。
  但结字都不同,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绎着新的点线分割。“因时相传”的含义也许便是指字法会因时代、风俗及个人情趣、爱好、审美观等的不同而有不同。
  作为艺术家的杰出代表,赵孟頫于书法的字法当然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曾说“书以用笔为上,结体亦须用功。”下一讲我们将着重分析一下《前后赤壁赋》的结字特点。
  1.横向取势
  赵孟頫得“二王”衣钵,但字法上却不似羲之的清挺,而是有着独树一帜的风采。
  纵观此卷,其书多横向取势,以宽绰的体格令字势疏朗安逸。书家对横势的拓展手法极为高妙,如附图中“时”、“曹”二字突出长横,“放”、“翅”二字放纵捺画,“能”、“俯”二字收缩竖笔,“雄”、“冯”二字中部留白等。
  当然这种横向取势只是其字法的主旋律,其间亦不乏方形或长形结构的穿插。“谨于结构”(清人梁▲语)的赵孟頫不会忽视这一点。他采用较大的字距留白、活泼多变的字形、适时的纵向取势,偶尔的草书参差等方式,使这种横向取势成为美妙的音符。
  笔者尤其注意到作品中个别的“之”字(见下图),书家有意写成纵势,其窄长的形、连绵的线很好地调节了作品的节奏。
   2.缜密和谐
  相较于王羲之《圣教序》的清爽挺拔,赵书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秀润婉转、遒劲超逸的美感。
  这份美感的获得应当是得益于赵字结体的缜密和谐。下面试拈出几例分析:
  附图中“郁”、“鹊”二字点画复杂,但其密处不显闭塞,疏处挺匀自如,下笔的轻重、位置、收放动作十分精确。
  附图中“缪”字本在分量上左轻右重,但书家在书写时令左按右提,视觉上一下子取得了平衡。
  附图中“今”字中部两横及下竖的位置恰到好处,所分割的空间匀称得如用尺量过。
  附图中“陵”字书写时有意将左部收缩,两边紧凑、中部疏朗,使该字顿生意趣。同样的字法还有“孟”字,只不过它是以上下的密映衬中部的疏。
   3.错落有致
  如何为缜密挺匀的结字增添灵动洒脱之气,除了上面所讲的运用草法外,还有便是于错落上做文章。
  在《前后赤壁赋》中,左右结构的字令其长短相携,高低俯仰,如附图中“旗”、“顾”、“踞”三字;上下结构的字令其宽窄变幻,窈窕多姿,如“惊”、“梦”、“裳”三字。独体字令其点画参差,笔致活脱,如“亦”、“也”、“月”三字。
   4.动静映衬
  这一字法特点为看似沉稳端然的赵字注入了几许灵动。
  此卷的动静映衬包括章法处理上的行、草夹杂,亦包括字法上的运用。“静”无非指行笔沉静,似楷书般的线条;“动”当然指笔致飞动,采用草书的笔意。如附图中“顺”、“荆”、“舻”、“应”四字,以半边静半边动的行笔丰富了字法的表现力。
   5.轻重相携
  如果着眼于章法,此卷行间的轻重变换是十分明晰的;而注目于字法,其线条的轻重相携亦比比皆是。
  轻重是通过用笔的提按来达到的,或左右对比,或上下各异,或内外有别,由附图中“栖”、“蔽”、“洞”三字可见。
  当然,这种字法的处理应注意自然妥帖,切忌过于机械。一般要将一个部首作为一个单元,不可将一笔作为一个节拍,写成笔笔都有轻重变化。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4:51

(肃然而)恐,
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
放乎中流,
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
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
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
玄裳缟(衣),


图片附件: 18.jpg (2009-6-5 15:54:51, 79.15 KB) / 下载次数 64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jF8MzMwNDExNWF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5:24

(玄裳缟)衣,
戛然长鸣,
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
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
羽衣蹁跹,
过临皋之下,
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
俯而(不答)。


图片附件: 19.jpg (2009-6-5 15:55:24, 82.79 KB) / 下载次数 70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jJ8Yjk3MzcyM2J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6:14

(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
飞鸣而过我者,
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
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
不见其处。


图片附件: 20.jpg (2009-6-5 15:56:14, 76.82 KB) / 下载次数 71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jN8NjQzNDNlMGJ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6:51

怎样临习《前后赤壁赋》(5)

五、运用《前后赤壁赋》笔意创作


  当我们对《前后赤壁赋》(附图为作品局部)的笔法、字法特点有所把握后,便可以试着以此笔意来进行创作了。
  创作相对于临习,无疑在难度上增加了一层,但只要我们有耐心,就会完成这一过渡。针对有些朋友常提出“临像写不像”的问题,笔者建议可由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尝试片断背临
  相信经过一个阶段进入状态的临写,大家对所写内容应当有些记忆。在这个基础上可选择其中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尝试背临。而后将背临作品与原帖进行细致入微的比较,找出不准确的地方,再有针对性地练习。这样便于真正吃透原帖的笔法与字法,促进理解后运用。
   2.创作内容由少到多
  在选择创作内容时可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可先选五言、七言诗。
  内容确定后别急于下笔,先在脑中逐字过滤。有自己拿不准的细节要及时查字帖,没写过的字度用写过的编旁凑。王羲之所谓“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其实就是强调下笔前的胸有成竹。由临帖过渡则创作更应重视这一环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前后赤壁赋》为小字行书,结合创作实际及当前的展厅效应,它不适宜用来创作少字作品,如磅礴大气的对联和其他形式的少字作品。中堂、条幅(指六尺、八尺等大幅)也不宜写,因为竖式文字过长人们读来会感觉累,在章法处理上也会显得单调。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7:27

题跋

图片附件: 21.jpg (2009-6-5 15:57:27, 74.18 KB) / 下载次数 83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jR8ZGMzY2IwNzR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8:30

1

图片附件: 22.jpg (2009-6-5 15:58:30, 79.04 KB) / 下载次数 83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jV8NzQzMzE5YTh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8:48

1

图片附件: 23.jpg (2009-6-5 15:58:48, 75.49 KB) / 下载次数 82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jZ8MWJkOTc0OGV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9:04

1

图片附件: 26.jpg (2009-6-5 15:59:04, 110.9 KB) / 下载次数 90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jd8MjRlYTRjOTV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9:20

1

图片附件: 27.jpg (2009-6-5 15:59:20, 91.13 KB) / 下载次数 88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jh8MmQ1ZTgwYjJ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9:35

1

图片附件: 28.jpg (2009-6-5 15:59:35, 67.36 KB) / 下载次数 77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jl8ODNlNTNkNDh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5:59:53

1

图片附件: 29.jpg (2009-6-5 15:59:53, 86.27 KB) / 下载次数 78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UxNzB8ZWRiOWRhYmF8MTczMjM5OTUwN3wwfDA%3D


作者: 吴俊卿    时间: 2009-6-5 16:00:35

怎样临习《前后赤壁赋》(6)

六、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前后赤壁赋》(附图为作品局部)作为赵孟頫中年时期“二王”一脉书风的代表作,展露出书家对“二王”技法的娴熟驾驭。我们在创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内容选择
  作为“婉约派”书风的代表,赵书中一线贯穿的是那份轻松、幽婉与不激不厉。毋庸置疑,这样的笔调不适宜表现雄壮、浑穆或深奥一类的题材,而是契合于凄美、感伤或清新的诗词歌赋,如柳永、晏殊、陶渊明等人的作品。
  (二)行笔速度
  我们可能听过赵孟頫“日书万字”的故事,但那是建立在技法精熟层面上的。而对于初习者来说,针对其书风特点,还是应以闲适的心境,“字正腔圆”地进行创作,切不可任笔涂抹,不时则其点画起、行、收的动作便难以表现,从而丧失线条的凝练遒劲之气。
  (三)笔法运用
  赵字在行笔上最易失之油滑、单调。要克服这一弊病,一是要强化腕指翻转动作及其准确性;二要注意行笔力度的协调变化,以笔的提按来完成线的律动。
  (四)字势把握
  着眼于章法,赵字在舒缓、宁静的节奏中并不乏激越的敲打。或纵横变幻,或大小穿插,或行草夹杂,或欹正相生,或轻重相携,字势丰富多变。因此在创作中要注意字的形状、大小、轻重的变化,并间或使用草书。
  (五)计白当黑
  空白作为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常为人忽视。其实,事物是相对存在的,有坏才有好,有疏才有密,有黑才有白。
  书法中的“白”能给人以简静、疏朗的感觉。展现此卷,无论是字距,还是行距均留白较大,给书作增加了几丝柔和、静谧之气。因此在创作中也应有知白守黑的意识。
转自中国书画报 2005年第14-19期






欢迎光临 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http://bbs.zgybsf.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