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标题: 墨汉瓦屋杂记之六杂事录——(二)与李正伦先生的一次信往(图) [打印本页]

作者: 潘汉平    时间: 2009-5-12 09:27:54     标题: 墨汉瓦屋杂记之六杂事录——(二)与李正伦先生的一次信往(图)

本帖最后由 潘汉平 于 2009-5-12 11:32 编辑

                  与李正伦先生的一次信往

     早在1995年黄石硬协主办”名人名言明信片展”时就知道李正伦先生的大名。十几年过去了,他的名字不仅没有销声匿迹,而且在中国硬笔书坛,知道他名字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确实记不清是《中国钢笔书法》哪一期刊登了他的篆书临作,那些精美古雅的小篆,在我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
    2003年底,我在家养闲,好生无聊和寂寞,临习隶书正处于白热化,曾有一口气将《石门颂》临习三遍的事情发生,每遍总在三百字左右。但是,我这种做法现在想起真是太急功近利了,孰知《石门颂》是隶书之大草,所以几个月下来,仍然是事倍功半,不得精髓。
    那一年,我也参加了由《绿天硬笔书艺》杂志社举办的“首届绿天杯全国硬笔书艺书论大赛”暨第三届书法教师书法作品展,不过我写的是楷书,得了个优秀奖,在翻阅张玉波寄来的作品集时,才知道李先生不仅篆书写得好,而且隶书也称得上地道,这一下,让我对他早有的印象更加深入了一层,油然产生了一种对他的敬慕之意。自此,加上平常的一点理论知识的积累,好像突然悟到了一点东西。原来有“隶出于篆,非究于篆,无由得隶”之理,学好隶书不学篆书是没有道理的。李先生走的就是先篆后隶的路子,这是其一,其二又得习隶初学《史晨》、《礼器》、和《乙瑛》为最佳的前贤之论。
    于是,有了一种新的想法,在临篆的同时加强隶书的练习,在这期间拜读了雷志雄先生主编的《石鼓文》和《毛公鼎铭》,又毅然给李先生邮了一封信,求他的墨宝,不妨借鉴一下。半月余,李先生回函(见图),正是2004年春节来临,后来我用电话的方式拜谢了李先生。不过,如今想起这样似乎轻率了一点。故今借此再次向李先生道谢。
    我与李先生的这次交往,可说是一次道友相互之间的真情表露。他的行为足以体现了一个长者的风范,对于他这份情谊,如同他的墨宝一样贵重,是无价的,我会好好的珍藏下去。

作者: 潘汉平    时间: 2009-5-12 09:33:41

本帖最后由 潘汉平 于 2009-5-12 09:41 编辑

李正伦先生的赠品

图片附件: 李正伦作品.JPG (2009-5-12 09:33:41, 122.51 KB) / 下载次数 59
http://bbs.zgybsf.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M1MzZ8YTk2YWViNzJ8MTcyNzU1MTQwMXwwfDA%3D


作者: 潘汉平    时间: 2009-5-12 09:37:00

不好意思,照片是我初学时所拍的,尤其是李先生看后不要怪罪,请见谅。




欢迎光临 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http://bbs.zgybsf.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