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标题:
[转帖]WUWEI点喻技法——附手稿(汇编二)
[打印本页]
作者:
我行我素
时间:
2006-6-15 19:30:42
标题:
[转帖]WUWEI点喻技法——附手稿(汇编二)
<p><font color="#000080" size="1">先唐?先魏<br/></font><font size="2"> <br/> <br/> </font><font color="#000080"><font size="1">至于倡导先学楷再学其它(魏、隶、篆)的原因还有一个是其用笔,开始的形成很能影响到人的一生。而行书的常用,草书的高境界都以它为基础,致于现代很多流行的魏入手,先有性格,再加上行书的快速成功法却有着致命的隐患。<br/> 时人写魏多拣其动作大,风格突出者。尤以“刻工凌驾书工”者为最。实在以笔写出刻工的效果以求性格和造型。但笔法已出楷书的基本规范。再加入行书,二王也好,米也好,或王铎。形是魏,靠行书走开,但是用笔不同楷。是故,放笔成行书时反而求得生涩的联接,更象一种熟透了而生的感觉从而形成的短期成功,但是出的快,停滞也快。<br/> 一入魏就定势,一入行就生涩,势不可变,只有扭扭出了头又不古。开始就生涩越写越滑(熟)反不如前。<br/> 写魏也可以把握变换走势,随心所欲,但用功太久,因为魏的变数太多。总结起来可尽人一生之力,而楷只五、六分通一门即可向下走了。先魏后行有强烈的反传统性格,而大多数学书者内心又都是传统的拥护者,写到出个性的时候,矛盾中和了,便四不像了。</font></font></p><p><br/>
<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5 11:32:35编辑过]
作者:
我行我素
时间:
2006-6-15 19:36:21
<font color="#000080" size="1">出入帖<br/><br/></font><font size="1"><font color="#000080">伊人在技法上讲得满透的了。<br/>入帖求象,象要一笔写出来就象,那求的是笔法,此外还有笔意和笔势,笔意出来结构,笔势出来性格,入帖是明合古人的笔法,是求合,到出帖还能写出古人的笔法那才叫暗合呢!<br/>笔法可以超脱出前人的字体,才能叫得笔,写谁象谁,离开了帖就不知道怎么写了,这就是在临帖时不知道笔意,笔势。只知其摆放得好看的“其然”而不知其为何这样摆放的所以然。象交际舞中的女方会踩步就可以了,轮到自己带人了就不会了。<br/>“出水才看两脚泥呢!”出帖时才能看出到底有多少效果,懂了间架结构就可以试出帖(既使在临的过程中)如果笔意、笔势掌握得好了,随意,顺势就可以上路了,当然一个字,一篇字矗在那里有无精神,有无生机,是否耐人寻味,更多的是靠字外的功夫。</font> </font><br/><br/><br/>
<br/>
作者:
我行我素
时间:
2006-6-15 19:37:52
<p><font color="#000080" size="1">情景<br/></font></p><p><font color="#000080" size="1">孙先生讲得相当有道理(要看清,看懂)<br/> 其实一个年青人去学习老年人的苍浑(尤其是字面上的表现)是学不到的,充其量只装到了一些老成,但是如此一来,这种无谓的付出却损失了许多其它部分的吸取,因为不同时期人们吸收的部分不同,年青的时候要多在精准上下功夫,这样到了老年才可能看似大意,实则不差分毫。而苍浑,深厚都是人生的历练与沉积,不是靠临摹,读帖可以学来的。<br/> 孙先生苦口婆心地劝导大家,想必也有过来人的经验,即使用词强硬,也可看出用心良苦,青春换来的经验与大家共享,何价?何怨? </font></p><p><br/>
<br/></p>
作者:
我行我素
时间:
2006-6-15 19:44:41
<font size="1"><font color="#000080">笔力<br/> 笔力好象说的是用笔的力,实际上是由字中的笔划的力度感表现出来的。<br/>只有:<br/> 发自于心(执着自信)<br/> 运自于腹(丹田真气)<br/> 执力握笔-不是死握(力达笔锋)<br/> 笔走蛟龙(提按使转,善用弹性,翻转,蕴力其中)<br/> 才胜笔力</font> </font><br/><br/><br/>
<br/>
作者:
我行我素
时间:
2006-6-15 19:45:23
<font color="#000080" size="1">墓志与魏碑<br/><br/> 墓志字小,偏秀,属阴柔美。如果是女孩子可以一试,但是也最是有一定唐楷的功力以后再涉入,因墓专虽小却个性很强,早期学习入的越深,出来所带的痕迹越重,越影响自我。<br/> 魏碑字大,浑穆,属阳刚型。初入手即入魏书(初入心燥),到后来想静也静不下来,再想写楷时难得或根本无法得到真谛了,就象草莽被招安,依然吊儿郎当(用笔也不正统,影响将来的行、草)<br/> 远有康有为之草率,但孰不知康的小颜书了得。<br/> 中有于右任,于的横书亦非等闲。<br/> 现有王镛,正在回头工帖,有成就,但还需观望。<br/> 龙藏寺是好碑(隋)但内涵太多,不宜初学,唐楷端壮,虽化功夫,但入手以后却可八面吸收而不失其本,好似人一入正途只管向前,省去了很多顾虑,但现今反官,反正统风行,实出个性为主,长此定要反复,但人生苦短,只此平生啊! </font><br/><font color="#000080" size="1"><br/>
<br/></font>
作者:
我行我素
时间:
2006-6-15 19:46:03
<p><font color="#000080" size="1">论笔势4-1<br/><br/> 哈哈,来晚了。<br/> 势我想有两个含意,一个是走向,一个是蓄势(即物理中讲的势能,就是由运笔中的力度,主要是弹力转变成墨入纸中所表现出来的力)这两部分加到一起就是“势”。<br/> 整幅字有大势,是聚是散,是同一是复合,还是分分合合,每个字有走势中心、重心、向背、仰卧、伸缩。每一笔有笔势,何方入,何方出,顿入的方向,中间的转向(因上接而入的方向,因下接而收笔的方向)。笔划因周围影响而出现的角度改变与弧度的改变,表面看是走向的问题,深入感觉是蕴力的蓄势。<br/> 我们通常感受的结字风格不是体现在它的形状上,而是体现在笔势上(笔势是动态的吸收古人)学会了写各种笔划以后,下一步是组合成字中的结构,还不是全字,一个字的结构应力之均衡,就象宇宙,当你发现哪里有外来的引力的时候,一定有新的星球出现(来解释缺陷)</font></p><p><br/>
<br/></p>
作者:
我行我素
时间:
2006-6-15 19:46:38
<font color="#000080" size="1">论笔势4-2<br/><br/> 临帖前要先明了笔顺,从笔锋(用笔)看得清楚的版本(碑帖)中去悟笔法、笔势(我是自冯临兰亭中悟了一些)看的多了,即使碑已经不清楚,依然有脉络可寻。如“圣教”和李北海的“李思训”。点是指标,风采;角度是趋向,弧度是应力,错落是搭力,弯曲是积蓄。<br/> 点所指字从。角度所向,可取支撑(交叉)可取过渡(放散)。弧度向背,向则抒发,背则相克。错落是自然随“意”的滑动。随大势方向寻找支点。弯曲的积蓄定有放散之时。<br/> 牵一发面动全身,一笔之动全字动,一念之动上下弥合,字如蛇舞龙飞,即指如此。<br/> 何为如此,笔势所牵,一环套一环,意念前领手下笔随,笔势活用之时,潜意识调整笔势的时候,写出自我,写出精神风骨之时不远了。 </font><br/><font color="#000080" size="1"><br/>
<br/></font>
作者:
我行我素
时间:
2006-6-15 19:47:08
<p><font color="#000080"><font size="1">论笔势4-3 习字的时候,观查帖的笔势,领悟但不要学死(临的逼真就容易把这部分固定死)。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重要的是要知道其笔势为何如此,只有掌握了笔势,才能按笔顺写出临作而不是描。也就是说不能以形为临准的依据。笔势走对了,表现出来的形更有神采(暗合了帖中的笔法笔势以后的自然书写)。这种临才有效果,这样放下帖拿起笔自己写,感觉中有这种按笔顺的走笔(笔势)而不是去背字形,笔势就是活动的动作中的结构!<br/> 这种笔势环环想扣,写前带后,势来不可挡,势去不可遏,不用记就会入心!<br/> 懂了笔势(当然要先了解笔法,结构)再去临不同的帖或读不同的帖。大多时的感觉就是其笔势的不同。取其“可爱”的应用之,融合之,随着文句伸缩之,即成了自己的文字(书法),这时候就看自己的学识见识,好恶,天赋了!</font><font size="2"> </font></font></p><p><font color="#000080"><font size="2"> <br/>
<br/></font></font></p>
作者:
我行我素
时间:
2006-6-15 19:47:38
<font color="#000080" size="1">论笔势4-4<br/> 很多人把笔势因定化了,写是写出自己风格了,但千篇一律成了字库,刘炳森,张森等。<br/> 很多人把笔势做为最终的目标了,处处发势,字字争锋,通篇都在向纸外跳,没了韵律,左党成。<br/> 很多人无限度灵活用笔势,脑子里随时调控笔势,到处都是心机,没了随机,到处做效果,古泥。<br/> 有的人没有了笔势,硬向上堆,石开。<br/> 笔势是按照笔顺和结构自然形成的,一定要了解书写的来龙去脉以后合理的收放,它与顿笔的入、出有关。所以楷书的根底很重要,行书笔顺有所改动,但大部分都以楷为依归。草书又与行有很大的关联(除去部分变形大的草字)。草字再草有其原形,再简有其宗旨,其来有自,其韵才正,才长。沈主席的草字即吃亏在此!任马由缰! </font><br/><font color="#000080" size="1"><br/>
<br/></font>
作者:
我行我素
时间:
2006-6-15 19:48:09
<font color="#000080"><font size="1">问白砥 <br/> 给白砥提几个问题,也与大家一起讨论。<br/> ①.古人的书写都以实用为主,通常速度都较快,但从白兄的用笔上看来似乎写得很慢(因为快了,不可能定出那么多信息来)。快还是慢。<br/> ②.太慢了是否会影响行气,而书写时的过度思考可以出很多情趣,但容易伤自然、伤流露、伤气韵、伤神,不知白兄有无感觉到(自然表达才是书法的精神所在!)。<br/> ③.白兄出道以来,大、小字中形体的主体依托已经转换了很多种,至今未定型。(王澄的原康南海的架子一变成自己时就象被抽去了衣架的衣服堆在那里不成个儿了)由些引伸来探讨当今书法转型由实用中的文人艺术转成纯艺术以后,其个性形成,胸襟支撑是否也会大打折扣,历代名宿哪个可靠单纯书法汲取即可成功的呢?</font><font size="2">
</font></font><br/><font color="#000080" size="2"><br/>
<br/></font>
作者:
我行我素
时间:
2006-6-15 19:49:10
<p><font color="#000080" size="1">转笔2-1</font></p><p><font color="#000080" size="1">谈谈转笔:<br/> 写字笔的转要归纳以下部分,锋的转→靠指力靠毫的弹性。笔肚转→靠腕力,其它为辅。笔根转→靠臂力,多写大榜书。笔管转(转指,捻管)→纯靠手指捻动笔管,以顺锋(成中锋)。<br/> 锋转多用于小字,细划,顿收;肚转多用于大折叉;根转多用于字大笔小之时,有时是要硬出效果的时候;管转多是笔的弹性用到位(或不想变)但还需要转笔锋的时候。<br/> 锋转,肚转需蕴内力(提住气)故挤出笔中的墨汁灌入,相应也把“力道”灌入,靠的是运用弹性的过程,(弹下或弹起之间)墨的挤压,在笔毫中运动,增加了润滑,更便于笔毫调顺。</font></p><p><br/>
<br/></p>
作者:
我行我素
时间:
2006-6-15 19:49:41
<font color="#000080"><font size="1">转笔2-2<br/>其中锋转相当出采,全在笔颖的“绒毛”(古人所谓秃笔入冢不是全秃,只是颖写秃了而已)因为锋是梢,肚转是骨,挟肉,力重要压腕。<br/> 根转古人少用,多也在榜书,草书中偶见,用到根没有余地了,只能收不能放,而宣纸压到根已无甚墨,除了出效果,乱服粗头的效果以外,就只能感到一个“狠”字了,王镛一路者多爱用此法,求其残求其破,艺术高在伸缩之间,不在极端!这时的转(根转)是活生生的转,笔啊!惨不忍睹!<br/> 转管我是幼时老师那里见到,他用长锋写草,墨涸或到一回笔力不逮时捻一下管,(当然不象沈鹏先生那样除了饱墨一下笔,还象有笔法,剩下来的部分就都在捻了)转管多在其它转法力有不逮时用,绝不是主要用法,高手用笔已成习惯,到谈转的时候自然而蹴。<br/> 转管最大的弊端有二:一、转时力泻到指上,字上不受力,二、转太多,转惯了,学早了不利于正常顿转概念的自然形成! </font><font size="2"> </font></font><br/><br/><br/>
<br/>
作者:
我行我素
时间:
2006-6-15 19:51:18
<p><font color="#000080"><font size="1">谈勒,画,刷字<br/> </font></font></p><p><font color="#000080"><font size="1"> 我的一点理解:<br/> 勒字指用笔时走顺笔锋上提以纸笔的摩擦将笔锋回拢的一种收敛的书风。<br/>划字指用笔行走于笔划中随机而动不论偏侧虽有些微提按但以平动为多的一种书风,随意但内敛。<br/> 刷字是指善用笔之弹性在笔出锋之时向四方(以左、右、下为主)放散其弹性的书风,随意而用强烈的引领气韵的书风。<br/> 三种书风皆以书者之强烈意念灌注其中,修正唐人法度,灵动尚存晋人的韵致,可说即有继承也有发挥,令人陶醉。</font><font size="2"> </font></font><br/><br/><br/>
<br/><br/></p>
作者:
刘中南
时间:
2006-6-16 06:45:08
好帖
作者:
昆仑山人
时间:
2006-6-17 23:37:10
<p>拜读!</p>
作者:
国峰
时间:
2006-6-23 23:09:24
版主可否把字号调的大一点,看起来很累眼呀!
欢迎光临 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http://bbs.zgybsf.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