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标题: 倡导行书,搞好写字教学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哲    时间: 2008-8-23 11:25:27     标题: 倡导行书,搞好写字教学

倡导行书,搞好写字教学

学生写字普遍不好,已成为老大难了,写字教学的问题多年来未能得到解决,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抓住、没抓准问题的根本,只在楷书上做文章。所以出现了社会各界都惊呼要拯救写字的局面。
在这种时刻,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打破陈规旧律,在行书上找途径。
那么,我们就从书法史的三个侧面去探究行书与楷书的关系,以及书法的发展规律,会不难发现,只有行书是解决写字教学的关键,提倡行书,就可以搞好写字教学。
一、行书是最实用的书体
书法中正体文字只有篆书、隶书与楷书。书法家董友知老先生说,在正体文字通用中,往往应运而生另一种从简快写的副体辅助文字。大篆籀文,草篆佐之;小篆,秦隶佐之;当秦隶为正宗,章草佐之;汉隶,今草与行书佐之;楷书,仍是行书佐之。这相伴而产生的辅助文字,往往是书法范畴内最活跃的书体。人们对文字存在辨认明确与书写方便两种需求,正体是辨认明确,副体则书写方便。
结论:行书是书写方便的实用书体。凡事都要讲究实际。倡导行书,就是讲究方便快捷,讲究实用、实效。如果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掌握硬笔行书,必然会大大减轻日益加重的课业负担,轻松地解决了一般学生与家长都头疼的中考与高考的作文书写问题,也必然会有益于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工作。总之,倡导行书有益于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益于社会的进步。
二、行书是最完美的书体
一般书论家认为,行书与楷书同时产生,或略早于楷书。据史料,在汉隶中,已有不少行书写法。董老先生说,行书由后汉刘德升初创;楷书最早见于魏时钟繇所书的表文,并与行书相互促进演化,到唐代逐步定型。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宋代苏轼等人认为,真生行,行生草。但我们都知道,早在秦代,篆、隶难以应付频繁的诸侯之争时的文书往来,而急书传递,这就出现了草书。这证明,苏轼等人的说法不科学。
实际上自行书创立后,众多有才华的书家们如王羲之等,把篆的笔意、隶的情趣、草的气势、楷的结体,巧妙的柔和进来,使行书的艺术性更趋雋秀完美。
结论:行书的形成是汲取集中楷书及诸书体的长处,所以,有一定楷书基础即可学行书。小学高年级完全可以学硬笔行书,也完全可以学好硬笔行书。行书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是诸书体中的佼佼者,诸书体精华的荟萃。所以倡导行书,就是倡导继承传统的书法艺术,就是倡导发扬传统的书法艺术,就是让更多的人更快掌握书法艺术,就是让更多的人更加热爱书法艺术。
三、行书是书法史发展的主流
董老先生说,行书趋变适时,务从简易,气韵娴雅,神采秀逸;它产生于后汉,成熟于晋代,升华于唐代,风行各代;创书以来,历代写行书的人最多,而精于行书的大家也最多。
唐代,书论家张怀瓘指出,“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今人书论家丁文雋也指出,宋代的名家都是“善写行草,不善写真书”,“无一人能工真书”。
董老先生评论说,“后汉以来,书法史的发展,是以行书的普及发展为主流的”。
结论:我们今天写字教学只学楷书,社会上多数人不会写行书,这是违背了书法发展规律。因为行书的普及与发展是书法史的发展主流,是书法的发展规律。倡导行书,就是要跟着主流前行,按着规律办事。因此,写字教学只有以硬笔行书为主,写字教学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铁的事实证明了董老先生的一句话:“社会前进的需要促进了文字的演变。”
如今是什么时代?过去识文断字只是少数人的事,而今是全民教育,人人都会读书写字;过去经济极落后,百姓穷苦不堪,而今国家繁荣昌盛,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人们都忙于学习与工作,已走进了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那么人们用什么书体书写合适?楷书嘛?董老先生说:“楷书过于严谨工整,笔笔分开,在书写速度上不能争取时间……有其局限性”。草书嘛?尽人皆知难写难认,更为不可!
唯有行书适合今日之时代,今日之进步!
可是,至今仍有很多人囿于明清以来读书人必学好楷书的旧观念,时代早已完全大变,但仍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当今,党提出了继续解放思想的号召,这些人赶快清醒过来,用合乎规律的正确理念替代旧传统、旧观念,用行书来开创写字教学的新局面,让我们的学生、我们的中华儿女都写一笔好字。
只要写字教学以行书为主,楷行兼修,写字教学很快就能恢复正常,走上正轨。就像闭门锁国必落后,改革开放才能兴旺发达。
搞好写字教学,写出一笔好字,是广大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共同愿望,是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呼声。倡导行书,重任在肩,时不我待。让我们同心协力,倡导行书,搞好写字教学,用行书替代楷书成为我们的常用书体吧!




欢迎光临 中国硬笔书法论坛 (http://bbs.zgybsf.com/) Powered by Discuz! X2